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确实赵敏的心计才干若是随着张无忌一同隐居,被日复一日的山水柔情磨去了桀骜张扬的棱角就太可惜了。张无忌的性情说的委婉点是悲天悯人,不够狠厉,不适合那些个勾心斗角;但是端看倚天里赵敏的心计手段便可窥得一二,绝不是那般能隐忍的性子。
若真是文中所说那般朱某人欺人太甚,那绝不是个退一步海阔天空能解决的了的事。因着张无忌的性子,想来刚开始时赵敏应是勉强被劝住了。况且那时尚有杨逍撑着;而且好不容易能和张无忌一同畅游山水,没有汉蒙之别,没有汝阳王府和明教两边牵扯,赵敏应只是心中甚是不耐与厌恶。但若是朱某人步步紧逼,那么想来作为当时明教实际的精神领袖的张无忌定是其眼中钉,可想而知赵敏的生活定是会受其打扰。如此一来即便我多加隐忍、几番退让还是叫他欺到头上来,再加上心中的积怨定是会爆发出来,赵敏的性子虽说他人之恩不一定会十倍报之,但是若是仇定是百倍偿之的。所以真到了那个境地,赵敏出山不是不可能的。当然说是因着 明教到了生死存亡之境而出来挽狂澜于即倒我定是不信的。想来应是心中不忿居多,也就是说定是从“我”字出发。明教好歹与她有着不浅的关系,与张无忌更是有着莫大的关联。况且朱某人若是铁了心要灭明教,那么张无忌与赵敏之流定是其深深记恨的首要,怎么说也算个一条船上的蚱蚂,唇寒赤亡。即是如此,那断没有退缩的道理。
而且记得金老原书中写的倚天的最后张无忌答允周芷若一件事:“不违侠义之道,不碍光复大业,也于明教及其名声无损”,然而却半字未提与张赵二人间之事有何干系。原书最后一段却明明白白写着张无忌帮赵敏画眉时周芷若来寻,霎那间张无忌“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一枝笔掉在桌上”。想来后面的日子虽说不一定暗潮汹涌风波迭起,但想着平平淡淡恬静悠远二人携手坐看云起却是不易的。三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定然不易解。虽说张无忌对于赵敏刻骨铭心,但是对于当年汉水边的那朵芷花心中虽则无爱,但柔情百转定是少不了的;况且周芷若的心性亦不是省事的。依赵敏的经历和骄傲眼中定是容不下半粒沙子。若是张无忌因着对于周芷若的怜悯与内疚当断不断,日子一久那定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结局。将张无忌让与周芷若定是万万不会:且不说赵敏为了跟随张无忌经历了多少磨难,抛家弃国独身一人;单是其心性定是个我得不到的便是毁了也断没有给于别人的道理 。如此一来说不定是赵敏弃了张无忌独身一人回转明教力挽狂澜,拿朱某人出气随带缓解心中积怨不甘忿恨种种;而依着张无忌的心性和他对赵敏的感情,赵敏这一走一是因着自己与周芷若的牵扯,二则回去救明教于水火那是自己当年留下的烂摊子,再加上与对周芷若的感情相比终是对赵敏的情谊在心中占着绝对优势,如此一来与周芷若在一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估计是张无忌满心内疚懊悔独守二人隐居之地誓言有生之年便在此等着赵敏回心转意偶尔趁着某些契机努力拉赵敏回心转意,而周芷若最多是偶尔去往那看看张无忌默默地在身后守望着他,至于赵敏最后有没有回来那就看她心情了。不过想来等着明教事物走上正轨所用的时日也是不短的,那时气也差不多消了回去也是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