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7、【关爱“空巢青年”,促进社会和谐】 ...


  •   “空巢青年”是指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独居青年,一方面,他们努力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却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更习惯独处。对此 ,不少人呼吁要对这一群体释放更多的善意,给予更多的关怀。
      的确,“空巢青年”往往对陌生城市里的人有一定的“距离感”,除了工作以外,很少结识新的朋友,也没有亲人在身旁。他们的娱乐休闲时间可能更多是在“居所”里面,住的地方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落脚处,并没有家的感觉。
      为什么“空巢青年”很难融入工作的城市呢?我想,这与当地的风气有关,和当地的包容程度有关。如果当地人能够以一种包容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外来务工的青年人,帮助他们积极融入,将有利于营造当地人和外来人之间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文明氛围;反之,如果当地人以冷漠、苛刻、排斥的态度对待外来人,将不利于社会和谐。
      有一些地方的人“排外思想”比较严重,给外地人扣上“素质差”“穷”等标签,外地人很难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平等的待遇。在就业方面,有的用人单位对某类地区的人作出限制,声明“不要xx地方的人”;在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优先满足本地人的需求,而不顾外地人的需要;在日常交流中,只要不是本地口音,部分出租车司机、旅店等商家也会趁机“敲诈”,给出不合理的价格。
      还有一些本地的老年群体,并没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反而给年轻人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如“老人碰瓷”“不给老人让座就被骂”“老人理直气壮插队”等事情,都暴露了“老年人在年轻人面前过于强势”的现象,值得反思。
      毋容置疑,“尊老爱幼”是道德要求也是需要提倡的文明风尚,但在要求年轻人“尊老”的同时,一些老人是不是也同样应该做到“爱幼”呢?“倚老卖老”并不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老年群体也同样需要多一些宽容,多给年轻人传递一些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要让“空巢青年”融入当地城市,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工作上的待遇保障和成就感之外,社会也需要承担责任。尤其是本地人,更需要对外地青年群体多一些关爱和包容,少一些排挤和偏见。这样,才能让新鲜血液不断流淌,才能为一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促进文明城市建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