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上帝住在有爱的心里 ...


  •   中国人真的是因为身体羸弱而格外需要关注养生吗?在我们拿了一次又一次最多的奥运金牌,难道还怀疑自己身体素质不如人?如此热衷地追逐奥运金牌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自己不再是东亚病夫?在我看来,这个民族确实是病了,而且病根由来已久。我以为,这将可以从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医养生学的一大思想来源——道家思想里得到答案。

      道家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等主张是中医养生学思想的一大来源。而说到道家,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对它的形容词,不外乎是“超脱”、“出世”等等和儒家完全相反的词。然而,它们真的完全相反吗?难道不是中国人自欺欺人的不同面具?中国人为什么格外关注养生?而道家与养生又到底有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些背后体现的到底是身的缺憾还是心的缺憾?

      儒家以君子人格的精神意志自足,为正义、为民族、为国家、为政府(朝廷)、为统治者(君王)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如果能秉持这样一种信念,坚定不移,其实也是幸福的。毕竟感动了自己,感动了世人。人,不管事实上是否活得有意义,但只要坚信自己是在干有价值的事,相信自己是在为某种崇高的事业而奋斗,整颗心就会浸泡在幸福的感觉里。然而,这种人格其实是不健全的,它的最终依赖可能是并非正义的正义世俗代表,比如民族、国家、政府、统治者。如果承认正义是永恒的,那我们就不得不清醒地提醒自己要警惕那些历史的、偶然的,自封的正义代言者。毕竟,正义不等于民族,不等于国家,不等于政府,更不等于统治者。对正义虔诚的追求切不可简单化为对它们的狂热拥戴情绪。所以,儒家实际上是用似是而非的形而上的君子人格拐骗了一群无知的灵魂。

      屈原拙劣的天问已经开始怀疑曾经赖以自足的君子品格,开始向“天”外之天发问。开始怀疑,往往意味着自我重生的可能,但他却自杀了。为什么?他的内心是以儒家君子品格供给营养而生命繁茂的,如果质疑它,内心开始拒绝吸收的话,荒芜与凄凉要如何消弭?他不允许自己认可道家的理念,因而没能像一些诗人遭到挫折后逃离到道家,更没能归依类似西方基督的超验信仰。
      这里说到人在世俗中受挫,似乎至少还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逃遁到道家,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陶渊明。二是,寻找超验的信仰依靠,比如信靠基督耶稣,但是似乎找不到代表人物。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道家理念也是超验的,所以中国人在现实中受挫并不需要借助西方的超验之路。但我以为,还是要对道家的超验精神打上个问号。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对人的生命成长和生存准则都主顺其自然,批判的是对人性的束缚。稍微了解过道家比如老庄们的著作的人,都可以发现这些圣贤拥有非常智慧。他们看透世俗的虚伪和以所谓历史使命为真理的对人性压抑和扭曲的假象。他们都深谙统治者的统治秘术,嘲弄儒士们的满腔热情。所以,他们选择回归自然,“保全保真”是他们要达到的目标和在现世中生存的法宝。

      但是,仅仅到此为止而已。哪里看到道家的超验理念了。它或许超脱了、跨越了充满凡事俗物的人群和市集,来到了深山野林,可是就好像只是在一个平面的挪动一样,山林只是平面的另一边。以超越为理由对人间另一边的苦难和辛酸的眼泪视而不见,对幸福感觉也嗤之以鼻,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保全保真,难道真的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崇仰?

      如果说那些儒士是因为被蒙上了眼睛,不小心把真心献给了魔鬼。至少我们是该给予同情的。但道家却是教人把眼睛弄瞎,把耳朵弄聋,甚至把心扔掉。因为眼睛看到被苦难折磨的脸、耳朵听到痛苦的呻吟、心灵体验大喜大悲就会伤身。庄子妻子死时的鼓盆而歌难道真的是人的超越?生死是自然的,确实并不需要过分勉强。但是,人与人之间因离别,尤其是永别而产生的伤感也是自然的,人为地压抑甚至抛弃,难道不是削弱人类情感感受能力吗?这样的明哲保身难道不让还未麻木的人感到心寒?

      而西方的基督精神是超验的。它并不是教人如何逃避现实,相反,它主张人在现世中体验苦难,和基督一起。在基督徒看来,基督是无处不在的,他并不居高临下俯瞰人类的苦难,而是与人类一同承负。从此人类不再孤苦无告,开始了和上帝和解的历程,身负罪性的灵魂有了回归上帝怀抱的可能。苦难不仅是要被超越的对象,也是连结人类与上帝的纽带,它将人类与上帝之间破裂的关系拉近。也正因为如此,在特雷莎修女眼里每张痛苦的脸都是基督的脸,都需要安慰,每句“我渴!”都来自基督的呐喊,都需要回应。

      然而,道家却告诉我们要远离苦难,就要回归自然。这里的“自然”显然不是西方基督式的超验领域。真,并不全等于善美。所以,回归自然,如果忽视了人类的种种原始野蛮丑陋的本性,而且还以此为回归点的话,虚无主义便很容易生根发芽,也就是不再有必须坚持的永恒的价值。当然,除了保全保真。

      但是,说到这里了,难道还没看出来,因为这样,人类失去的将会是更多吗?人类仅仅将视野定格在关注自身最低层次的生存感觉上变得无情冷酷难道不是种堕落?也难怪后来会出现炼长生不老丹的道教。尽管有很多为道家和道教之间的关系所做的辩解,认为它们之间是不相关的。但是,我还是认为,它们内在精神实质是有继承性的。正因为道家将人的保全保真思想为人祛情了,无情冷酷的人当然只会将精力花在如何延年益寿上。直到现在还有人偷偷地企图以吃幼婴壮阳或长寿。这种荒唐事尽管不是道家理念的本意,也是继续推演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认为,以道家思想为主要依据的中医养生学体现的,并不是中国人身体的羸弱,而是精神,是灵魂的羸弱。身体强壮了,达到无所住心并勇敢地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也许并不是人类的胜利,而是精神萎缩和信仰缺失的自我安慰。

      虽然,否认了儒家与道家的超验性,肯定了基督的超验性,但这并不代表提倡拿别人的上帝做我们的上帝。信仰只能是个体生命旅程中的寻觅,而非公共行动,否则,就是为操纵和欺骗开路。上帝不一定住在教堂,不管是否金碧辉煌,但是一定住在有爱的人的心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上帝住在有爱的心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