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从起兵到进京 ...

  •   “老爸,现在必须起兵了!”
      年轻人刻意压低的声音掩盖不住兴奋之情,而他对面的中年人却低着头,盯着手中的酒杯一言不发。

      看见父亲无动于衷,他连忙对着旁边的陪客使眼色。二人于是围着中年人开始嘀咕个不停。

      这就是本书的第一位主角。
      你别看着年轻人啊,是他对面的这位。

      这位中年人名叫李渊,祖籍甘肃临洮,此时已经51岁了,所以我们就叫他老李吧。

      如你所见,身为太原留守的老李此刻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不要造反。
      而在边上不断怂恿他起兵的年轻人,正是他的二儿子。

      之所以没有马上把这个不孝子绑起来、送去官府大义灭亲,是因为老李不是第一次这样被人劝说。
      在此之前,他的亲戚、发小、朋友、同事,甚至去外地出差时接待他的人,都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好家伙,感情老李这是住在反贼窝里了?
      其实也不是,因为反抗朝廷正是一种时尚风潮,当时国内90%的人都在造反。*

      此时正是隋朝大业末年,国家经过皇帝的一系列神奇操作之后,烽烟遍起,民不聊生。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自主创业这件事情老李还是相当心动的。但这不是嚎一嗓子“反了!”,收拾行李出门就能完事的。
      于是他托着下巴开始发愁:这造反的粮食和武器哪儿去找啊。

      身为皇家太原行宫(晋阳宫)的管理员,同时也是他的好哥们儿裴寂痛快表示:“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马上从晋阳宫中调出大米9万斛、甲衣40万件,还额外随了5万缎丝绸和500名宫女,一并交给老李。

      如此大手笔的天使投资让老李十分感动,但是光有物资仍然是不够的。
      于是老李皱起眉头,又开始发愁:这起兵起兵,我手上也没兵啊。

      他的二儿子听到这话后急忙出列,拍着胸脯说道:“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马上组织人手招兵买马,仅用了10天时间便成功招募了1万名打手。

      看到儿子和朋友都为自己的事业如此卖力,老李再不行动可就说不过去了。
      而且当时的中原进入全民大乱斗模式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光是在国内打出名头的人物就有40来号。他要是再不参赛,恐怕真要赶不上趟儿了。

      所以眼见万事俱备,老李先是以副手“勾结突厥”为借口,干掉了皇帝派来监督他的两个手下。
      随后又打出“我们不是要造反,而是想换一个圣明的杨姓皇帝”的旗号,正式起兵。

      他带上俩儿子从太原出发,一路往西南方向的大兴移动。
      李家军先后攻下霍邑、临汾郡、绛郡,渡过黄河,最终在大兴城东安营扎寨。

      当初老李出发时只带了3万兵马,这一路上又是攻城又是渡河的,中途还遭遇隋朝名将带兵拦截。
      所以当他打到大兴城下时,手上的兵力也就只剩下……20多万了。

      兵力连翻几倍,主要还是因为老李太有魅力。

      当他被隋军挡在黄河东边的时候,就有几百名生活在河边的百姓争相进献船只。

      等到老李渡过黄河之后,每天都有上千名三辅地区(今陕西)的官民、豪强上门,请求为李家效力。
      他们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军营门前,排着队等候老李的接见。

      虽然干的是造反的行当,但老李所到之处尽是鲜花与掌声,人民群众的深情呼唤此起彼伏:
      “老李老李!带带我们吧!”

      除了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之外,老李家对于农民起义军更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在渡黄河前,他写信招降关中(今陕西中部)实力第一的孙华。
      这信发出去才过了6天,孙华本人就已经来到老李面前,火速拜见新老板。并且人家还准备好了船只,就等着接李家军渡河了。

      而游荡在大兴附近的几个起义军首领更是连老李的亲笔信都没有,自个儿就整理好队伍,主动找上老李的儿子,李家军一下子又扩容13万。

      外人表现都如此积极,老李的亲戚朋友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他在外地的女儿、女婿、堂弟等亲朋好友收到老李造反的好消息后,纷纷在当地招兵买马,带人风雨兼程从八方赶来。

      所以从太原到大兴的这段行军路程中,李家军就像贪吃蛇一样急速膨胀,最后犹如一条巨蛇盘踞在大兴城下。

      这个“大兴城”对于有些朋友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估计是因为她在中间改了名字的缘故。
      在之前的汉朝,和后来的唐朝,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长安”。

      这里曾经是隋朝的首都,不过现在的皇帝刚一上任,便将首都迁去了东边的洛阳。
      况且就连东都洛阳皇帝大人都不常住,这大兴就更别指望能看到他老人家的身影了。此时留守在城里的是皇帝的孙子——代王小杨(杨侑)。

      大军在城下集结自然不是来搞野外烧烤,老李于是派人向城中喊话:
      “代王殿下,我不是来造反的,而是来拥立您当皇帝的!”

      如此再三,城里没人理他。
      不过没关系,他也就是走个过场。

      我们之前说过,此时的中原到处都是反抗的力量,朝廷用兵正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所以即使作为隋朝的第二号都市,大兴里面的驻军在20万李家军面前自然是相当的不够看。不到半个月时间,大兴城便被老李轻松拿下。

      当将士们冲进皇宫时,华丽的宫苑空无一人。而宽阔的宫殿之中,仅有坐塌上忐忑不安的小王爷,以及一位守护在他旁边的花甲老人。

      刚刚还在攻城的士兵没来得及收住脸上的杀气,他们看到小杨便冲了过去,却听到那位老臣厉声喝道:
      “你们想干嘛!不是说来匡扶皇室的吗?不得对代王无礼!”

      这声质问将抬腿准备进门的众人瞬间石化。
      对哦!我们(名义上)是来拥立新皇帝的诶!

      于是一堆人又呼啦啦地掉头散开,在外边的庭院站成两排。

      “老臣来晚了啊!”
      老李从外面一路小跑上前,对着小杨流泪下拜。在经过一番嘘寒问暖之后,他连忙将未来老板请入安全区域休息。

      6天后,小杨在大兴城即皇帝位,遥尊他正在外地旅游的爷爷为太上皇。

      小杨一上来就给老李开出了极高的待遇,而老李也在朝廷里认真工作。
      虽然大家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和谐,但是如果有人跑去恭喜老李升官,恐怕会被他在心里喷成筛子:
      恭喜个锤子!老子冒着生命危险搞事,可不是为了继续给别人打工!

      就在老李坐在办公桌前咬着笔头,为自己怎样才能体面上位而发愁时,外面忽然传来了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他的前顶头上司、“太上皇”杨广,死了。

      此时距离他从太原出兵,仅仅过去了8个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从起兵到进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