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 ...
-
丁潇第一次见方娉是在一个老旧的仿佛被遗忘的小城——昌城。
人们慵懒散漫又按部就班,懒得追名逐利,懒得勾心斗角。不是没有那些胸怀大志,金钱至上的人,只不过早已经远走他乡,留下的只是一些随遇而安的,心已经老了的老昌城人。
不过,这种惬意又不思进取的生活是过给中年人的。就孩子们和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任何地方都是相似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哪儿都是金科玉律。需求就是商机,各色各牌的补习班、兴趣班就如同星子散布在昌城的角角落落。
方娉的书画班就挤在一栋不起眼旧楼里的小角落。那栋楼已经很老了,像一个上了年纪的泥瓦工,水泥楼梯的边角积着陈年泥垢,墙上留着多年的油烟,楼梯拐角的管道处滴答滴答漏着水。破旧,衰败,像攒了半生故事在等待一个围着炉火的机会絮絮叨叨的老人,惊心动魄却古井无波。
昌城夏季很多雨,一下起来就淅淅沥沥缠绵不绝。丁潇撑着伞走在石板小路上,水珠从伞面滚落形成了一道水帘,将她与尘世隔绝,水滴落在地上碎开泅湿了鸦青色的长裙,在裙摆绣了几朵深色的花。
丁潇拨了拨微卷的长发,一转头,就在风雨晦瞑间看见了这栋旧楼。
无来由的,她想起了已经去世的爷爷,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役军人,记得小时候,爷爷很喜欢抱着她叫她的小名,潇潇,在爷爷去世后很多年,她都没有听到过这两个字。想到这儿,好像鬼使神差,她穿过不宽的马路来到楼梯口,站在楼口,她有些恍惚,思索了片刻,最终还是踏上了破败的楼梯,去和那个命中注定的人相遇。
沿着楼梯向上走,一边走一边思索。没什么原因,也没有亲戚朋友或者相熟的人住在楼里,思及此,不由得勾了勾唇角,好像没有理由也没有目的地,只是感觉太对了,雨和旧楼,总觉得会有故事发生,匆匆走过也许会很遗憾。忽而抬首,她看见一扇敞开的门,是老旧的那种木门,风大时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朝里的一面贴着一张旧海报——墨香书画社长年招生,指导老师,方娉。
“方娉。”丁潇默念了两遍,抬眼望去,房间很干净,白色的墙面没有过多的装饰,紧挨着窗是一个大桌子,一个小小的身影就坐在临窗的大桌子前,浅色亚麻的裙子直裹到脚腕,两个麻花辫垂在胸前,黑框眼镜遮住了大半张脸,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认真。
望着她,丁潇想起她书桌前的那盆雏菊。
抬手屈指,骨节在敞开的门上敲了三下,一长两短,错落好听,屋里的姑娘霎时抬头,瞧见门口的丁潇笑了一下,“是来报名吗?孩子多大了?”随即挥了挥手中的笔,显得娇俏可爱。
丁潇看着那姑娘,轻声说道:“你是方娉吗?”
姑娘愣了愣,又绽开了笑脸,“是的。请问你是?”
“我来报名,有适合我的课吗?”丁潇也笑了,“闲暇时间想学学,没有的话就算了,随便问问。”丁潇理了理手中的伞,顺手将右鬓角的发别在耳后,发丝微卷,勾出温柔的弧度,举手投足,尽显温柔。
方娉看着门口的人收伞的动作,将手中的笔搭在笔托上,快步走了过来,接过丁潇手里的伞挂在门把手上,“抱歉,应该先让你进来的,外面雨下的很大吧,”手轻轻拍了拍长裙,将丁潇领到大桌子前,顺手帮她拉开了侧面的凳子。“快先坐,”待丁潇坐好,又转身掂起水壶倒了杯热水,水汽氤氲,漫上了她的眼镜,遮住了那双清秀的眼,“先喝点水暖暖,怪冷的。”方娉将水杯递给丁潇,常年习字的手好看漂亮。方娉透过残留水汽的镜片和水杯看向丁潇,忽的,就笑了起来。
同样透过水杯看向方娉的丁潇一怔,不由得喃呢,爱笑的姑娘,运气应该是不错的。
方娉没发觉丁潇的眼神,坐在先前写字的位置,身子略略朝向丁潇,“倘若只是想练练字随时可以来,要学的话,我没教过成年人,”手指绞着辫子尾巴,“我这里人不多的。”
“方老师,今天周几?”丁潇拿起水杯,腕子挑得很高。
方娉没料到她会这么问,有些紧张,说话声也变得细软,“周四。”
“每周四这个时候我过来,学费按正常的收,你看成吗?”丁潇看着方娉,挑了挑眉,意示她思索一下,手指摩挲杯壁,不慌不忙,从容雅致。
方娉抬手摩挲唇边,略微低了低头,“周四……周四没课……那好吧。”
“方老师,那就这么说定了,下周四见。”杯子被放到没铺毡子的地方,丁潇起身理了理衣裳,“那您先忙,我先走了。”眼神滑过方娉眼前的纸,黑白分明,两行小字如人对望。
北风吹夏雨,和竹亚南轩。
字迹刚劲有力,不像眼前柔柔弱弱的人,丁潇不由得抬眼,只见方娉笑得柔软,“那慢走,我送送你。”说着也起身,领着丁潇向外走去。
丁潇看着方娉的背影,又想起了书桌上的雏菊。
那盆雏菊应该开花了。
丁潇低头浅笑,行至那扇旧木门,丁潇拿起自己的伞,回头看着整理裙摆局促不安的方娉,“我叫丁潇,丁香的丁,湘潇的潇。”
“好。”
方娉看着那抹鸦青的身影转头走进老旧、空旷、寂寞的楼梯,走出老旧、空旷、寂寞的楼,脚步声消失在最后一级台阶。
她还没填报名表,方娉想。随即转身,回到桌前,方娉提笔在诗后面加了两句。
清兴知无限,晴来示一言。
窗外云销雨霁,老街熠熠如新,只有这栋小楼仿佛还在旧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