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我的美丽与哀愁
——来津工作和生活散记
来津月余,忽然发现一条真理:生活中总是并存着美丽与哀愁的,在哪儿都一样。想到这里,思乡之情顿减,嘴角又挂上了微笑。呵呵,你看,美丽与哀愁总是这样相互交替着的。
美丽篇——早点
我,并不美,just a pretty girl;但快乐时的我,是美丽的,just like a beauty。所以,美丽篇,其实就是快乐篇。
天津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大凡这种城市,总是有着丰富的食文化。作为老饕而言,自然是不亦乐乎,醉心于坊间巷里的每一种小吃。
自从发现大饼鸡蛋后,连续一周我都以它当早点。直到吃腻,才开始对另一样食物——牛肉烧饼开始一往情深……吃到腰带渐宽终不悔。并在电话里开始向远方的亲友介绍,不,最好吃的不是狗不理包子,不是耳朵眼炸糕,也不是天津大麻花,而是……
好在只是一家之言,尚不足构成对津门老字号名小吃的威胁。
哀愁篇——小白裙子
来报到一周后才上班,那一周,很闲。这是那周的周记。
周一,晚上去滨江道遛街的时候,花10元钱买了一条小白裙子;
周二,天气很好,我很仔细地洗了那条小白裙子;
周三,我的小白裙子被风吹走了!
……
往后的岁月里,我也许会花N个10元去买另一条白裙子,但对那条小白裙子的记忆却会是永不磨灭的了!
美丽篇——第一个月薪水
上班了,拿到有生以来第一笔薪水。虽然试用期的工资不高,那欢欣雀跃还是难以形容的。
早在大学期间我就在幻想中对第一个月薪水作出了如下支配:
第一,买齐超市冷柜中各种口味的酸奶,抱回家慢慢地喝。尤其是黄桃口味的,多多益善。
第二,立即去商场里选购那件心爱的ELAND新款上衣。不用再等打折的时候探听好了才央妈妈去逛街,然后顾作乍然发现似的又被识破。
第三,马上去买那套新出的国家地理节目光碟。还要徘徊的时间长一些,一定要等那黄毛老板又呲着板牙对我说“小妹妹,买不起就别在这儿晃悠了,妨碍我做生意的知不知道?”时,这才大模大样地掏出两张百元钞票出来,重重地砸在收银台上,“找零!”一解心头之恨。
第四,召集朋友们出来小聚,特别要记得叫上那些还没毕业或继续考研的,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生平第一次的劳动所得,多么有意义呀!
……
现在想一想,无非“吃、喝、玩、乐”四个字,不能体现“第一次”工资超凡脱俗的意义。
于是前瞻后顾,左思右想,工资袋也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从上衣兜到后裤兜,丛书包的夹层到我认为最私密的枕芯里折腾了个遍,最终还是派了如下用场:
第一,寄给家里一半工资,附信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请他们带着外公外婆去饭店里小撮一顿,代我略表孝心。
第二,借给未找到工作的同宿舍的小A 200元,送给即将出国的小B一礼物,同时婉拒大家凑份子一起吃大餐周末游给小B送行的邀请。在可支配的金钱有限的情况下,我想我应该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第三,房租由妈妈代付了头三个月,我预留出一个月房租和伙食费存进银行卡,其余放进一个小包包里做备用金。当然小包包放的地方很隐秘啦,我在租住屋里找了好久才决定放那里的。
周末有点嘴馋,自买了食材按着菜谱做红烧肉吃,放了绍兴黄酒,酱油和冰糖,色泽红亮,香味扑鼻。于是忘了减肥大忌,一块不剩地吞进肚里。二斤肉呀!害得我周末半夜还在做仰卧起坐。
虽然第一个月工资的用途跟我以前设想的不大一样,但还是高高兴兴地把它花了出去。美丽篇,当然的!
哀愁篇——新员工
上班第二个月,新鲜劲儿有点过去了,感到百无聊赖。
虽然以前看过大学生找工作难,找合适自己的工作更难的报道,可当时根本没往心里去。此时却有深刻体会,工作没找到时只惦着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就成,找到了就开始仔细衡量是否专业对口、是否有长远发展等等问题了。
刚出校门的新鲜人类,一下子就消弥在茫茫社会中,有些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还在寻觅。我属于前者,并正在适应中。
早晨离上班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我在办公室一边拖着地板、抹着桌子,一边感慨人类社会的不公平。我的个子比他高,学历比他高,工作热情和效率也比他高,也算“四高”了吧?做什么还跟三等公民似的充当办公室的兼职小厮,伺候着一干人等。“他”是不固定的,随时可幻化为支使我做这做那的资深同事。
晚上和妈妈在电话里哭诉,本想得到同情和理解的,没想到只是淡淡的一句,“都是这样的,习惯就好啦!”
放下电话,我在心里暗暗发誓,“等我成为‘老人’,绝对不支使新人去帮我复印、送文件、倒水、取饭、缴电话费或者别的什么狗屁私事……”悄悄地骂了两个脏字,心中又怪懊悔一把的,再去刷了一遍牙,而后上床安睡。
等我成为“老人”,还有整个“新人期”那么长的时间。
所以,明天还是得早点去单位拖地板,抹桌子……
美丽篇——奖金
这个月业绩不错,得了A+。在例会上“遭到”主管表扬,小小地骄傲了一把。
原谅我用“遭到”搭配“表扬”,因为通常都是挨批的那个,“遭到”批评已经习惯了,一时改不过口。
要说主管大人确实与我们小职员不一样。权力大,金口一开,我的奖金数目百位上就加了两个数。正喜不自胜之际,同事撺掇着要请客,便大方答允。
数九寒冬里,大家热热闹闹地坐在小肥羊里吃火锅。羊肉片肥牛片鱼丸虾丸粉丝冻豆腐血豆腐凤尾菇金针菇大白菜桐蒿菜……鸳鸯锅里麻辣那边正对着我,太合心意不过,于是大筷大筷的下青菜。
便有同事提意见,“嗳嗳嗳,是心疼还是怎么着,怎么光吃菜呀?”
半开玩笑间,似是讥讽我不得不请客暗中心疼荷包。
忙把滚烫的一口豆腐吞下去,匀出眼睛看是谁发话。啊,怪不得,此人一向心眼小,吃着我的还得怨我。好在这半年来我也没闲着,修炼了几招遮挡功夫。“是呀是呀,我家从小苦惯了,女孩只许吃菜,弟弟才能吃肉。大家别客气呀,服务员,再来两盘羊肉!”
自贬行径堵住了刁难者的嘴,又有人多事,“小叶家有兄弟吗?”“没有哇,小丫头开我们玩笑!”“女孩子爱吃菜嘛,偏你们问那么多,让人家小叶怎么答?”吃的尽兴,又冒出位大姐仗义执言。
先前开口那位脸色便有点不好看,我却只顾着埋头大吃不看他。不吃怎么行?三百块大洋呢,除了奖金还赔进去快一百,一定要吃回来。
晚上照例给妈妈打电话。“怎么样?”她笑着问我,“可融入成人社会?”
“不大喜欢。”我告诉妈妈,“以前和同学出去,吃就是吃,玩就是玩。可跟同事不一样,吃饭一定是要有酒助兴的,但谁都想着把对方灌多,而自己不要喝多。话题转着转着就跑工作上去了,又是暗语又是陷阱的,再来就是不由衷的吹捧。不过……”
“什么?”老妈以为我有什么真知灼见。
“……挺能吃倒是真的。这还是我第一次吃火锅能点齐这么多东西,真香呀……”我舔着嘴角回味道。
那头老妈大概怒我不争,哐啷一声就放掉了电话。
呵,不管怎么样,今天晚上肚子应该是满意的吧。
哀愁篇——人情债
国人有习惯逢婚嫁丧事是要随人情的。
隐约还记得妈妈的记账本后面几页密密麻麻的人情簿,每当收了人家的礼就写上一个红色数字,有机会还回去了再用蓝笔勾掉。
我生平第一次给人随人情还是上大一的时候。小学同学结婚,从妈妈那里支了两百大洋封在红包里送了去。那时已颇有羞愧感,父母累死累活挣钱供我吃饭穿衣读书,外加随人情。
所以我结婚的时候凡是还未出校门的朋友一概没通知,因为有必要替他们着想,替他们的父母着想。为此“义举”还得到了爸爸的表扬,要知道,爸爸可是不轻易表扬人的。他说,“叶子,做人就应当这样,什么时候都别把钱看那么重。”言外之意当然是我平时看得重了。便有丝不平。我是有点财迷,俗称“小抠门”,可俭省的可都是自己口袋里的钱,绝没觊觎别人的荷包,该花的地方也没吝惜,自觉比有些人已强太多。
因为刚工作半年就结婚了,与同事们还远未混熟,便也未大肆广发请柬。反正要歇婚假的,单位总共没几个人,结婚的消息瞒也瞒不住。有心给你随礼的,不发请柬也会主动塞个红包给你;存心装傻的,嘴上说的热闹,到时候准不去,净等你回来发糖了。当时也没往心上去,反正这随人情不就是礼尚往来嘛,你不随日后我还省得还了,乐得清静。旅行回来后自是每个办公桌上给发了徐福记的糖果和三五烟,老公坚持这么要面子,没办法。
结婚时收的礼金数目很可观,为此我建了大大的一本人情簿,簇然间发现自己长大了,居然已经拥有自己的人情簿了。我问妈妈日后如何还人情,她简单地告诉我,“关系一般的、出于礼貌性的人情,可以同等数目还回去;关系近点的朋友、亲戚,要加倍还。还有,如果这个月银子宽裕,你又不想欠人情的话,最好所有的人情都加倍还。一般来说,原数目还回去是要让人笑话的。”听到这里,我的嘴角禁不住垮下来。人情簿上的红色数字突然不那么可观了,满目皆是成倍增长的蓝色数字。“哈,小抠门!”我的男朋友,新晋升为老公的森笑话我。“嗳,可不可以退回去……”我在自知无用的呓语。
当然通过结婚这场随人情的盛事也让我看清了某些人的真面目。在天津的同学L,先我几个月结婚。因为夫家在河北,所以婚宴赶回那个小山村去办。我当时正在装修房子,又调了新岗位,很忙。于是在一天中午约她出来,送了套价值800余元的化妆品作为结婚礼物。又打着车带她到我的新家转了一遭。爸爸妈妈当时正在附近的饭店吃饭,我说过去见个面吧,那丫头攥牢手上的礼盒,“改天吧!”我那个心寒那,要不是我老妈喜欢L,我吃饱了撑的随这么贵的礼,就是自己也舍不得用这么好的化妆品呀。那刻就感觉我这礼她还不回来了,果不其然,等我结婚前一天,人家嗲声嗲气地打电话嗔怪,“嗳,你怎么也不通知人家呀,是不是不想让人家来呀?”我差点晕倒,一个礼拜前同学们刚在我家聚会,说明了婚宴地点和时间,临了还要我催呀,好意思吗?跟管人家要红包似的,我可做不来。不过L也太绝了,明摆着是不想还礼了,还要将这个罪衍怪在我头上。后来她生子,打电话挨个通知,我默默的随了份子,然后从心底上永远地划去了这个曾经的好友的名字。其实人生不外结婚、生子两样大事,我都给你随,行了吧?反正日后回忆起来,叶子不欠L什么。
近来又有单位同事发请柬,我拿着直苦笑。呵,关系与我不远不近,结婚时佯装不知躲了过去,只在吃喜糖时补了句恭喜。如今人家将帖子发到你手里,却让你做不到“难得糊涂。”恰刚放月响,忙数出一张大人头出来,权当没有发给我。将红包送到她手里,人家一句:“到时一定来呀!”却无端扫去我所有不快,心境平和。呵,什么人办什么事,心灵思想决定行为举止。如果你看不惯某些人不懂礼数的行径,自己就最好别以牙还牙地跟着效仿。原因无它,你自己不是那类人,会良心不安的。不如顺心而为来得自在,切勿计较得失与否。
美丽篇——朋友
初到津城对天津人的印象并不十分好。
首先是商场里的营业员态度生硬,买东西像求着她,仿佛根本不知道“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商家箴语。在路边打车会有不相干的中年男子质问,“你怎么不过马路再打车呢?这边还得调头。”买煎饼时要求把果子少放点,并声明按整条的钱给她,孰料小贩与后面的大爷大娘都不干,罗罗嗦嗦的一大堆,吓得我举着煎饼落荒而逃…….我开始在电话里跟妈妈抱怨,为什么爸爸的籍贯是天津?为什么我不能跟着外公填“上海”呢?
时间久了,慢慢地有新了解。天津人实际上极为热情,直率,好客,并不像我当初想的那样糟。比如去买菜时,小贩会热情地教你如何区分绿心黄瓜与普通黄瓜,或者告诉你本地洋白菜如何好吃。在五大道转得头晕眼华之际,总会有大爷大娘冲上来,“小姑娘,跟我走!”将你带到目的地才算数,浑不怨老迈之躯拖着沉重的菜篮多绕了好大段路。单位上了年纪的大姐教我持家之道,哪种包装的沙拉酱与蜂蜜更经济方便,哪种饭煲省电20%,去轻纺城买布料做窗帘比去大商场里购买更实惠,四五月产虾旺季将肥美的虾子加水灌入饮料瓶中,每次要吃的时候化出一小瓶等等。观感的变化直接体现在每晚所煲电话粥的内容上,妈妈这时才笑着发话,“我说的没错吧,天津,那可是个好地方。”的确,从当初为了安身立命的考虑不得已而来之,到今天心甘情愿地爱上这个城市,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喜欢上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善良而朴实的天津人。
短短一年多已过去,我发现自己与许多寻根青年一样,很快融入这座美丽而又富含文化底蕴的天津城。步出校门与家庭的藩篱,独立生活新奇、富有挑战,紧张而有压力。赫然发现,生活中并存了许许多多的美丽与哀愁,无可剥离。但如果你肯静下来仔细算一算会发现,美丽篇总是大于哀愁篇的。呵,就像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