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第三十八章 ...

  •   管事带来了一瓣花絮,里头夹带着几颗黑粒,存悠不知道,这黑粒是不是种子。
      这东西若能种出来,是天大的好事,这东西软和,若有瓷器怕磕了碰了,用这东西垫上,破损少多了。
      存悠找了几个老花匠,还找来当初拿着这盆白叠子的船工问话。这船工也不清楚,只说了大概,说是大概是六月,这盆白叠子就在船上了。
      没有人知道,这种子,怎么种,什么时候种下合适。

      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存悠将这一瓣白叠子花絮揣在袖子里,心事重重的。
      花房来人耽误了不少功夫,存悠肚子咕噜叫的时候早就过了晚膳时分。存悠直接去了后厨,这时候,厨娘歇下了,存悠准备自己下碗面吃。
      存悠进了后厨,里头只有一个守门的婆子。存悠时常过来,给郭后虞准备宵夜,这婆子认识存悠。婆子见是存悠,便开了门。
      不多会儿,后厨有人喊这婆子,婆子便跟存悠说,走前,请存悠帮忙落锁。存悠痛快的答应了,婆子走后,存悠下的面,煮好了。
      存悠刚要吃,听见门外有动静,存悠出门看,竟是苏老。

      苏老冷不丁见着存悠这小丫头,脸色有点赧然。原本以为,厨房没人了,他才过来寻吃食。
      他晚膳错过了饭点,肚子饿了,瞧见后厨守门婆子离开,才进来找找剩馒头,填一下肚子,遇见了存悠,十分不自在。
      苏老的肠胃,乞讨度日时,落了毛病,经不得饿,饿了,如同绞痛般难捱,这个,存悠听闻过。存悠找来个空碗,将自己的面挑出来一半,给苏老吃。
      苏老笑了下,尴尬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不就是饿了,没甚丢人的。
      一起吃面,孙老和存悠的陌生感少了些。
      收拾碗筷时,存悠袖袋里包着的一瓣白叠子的花絮,掉了出来。苏老捡起来,大吃一惊,竟然是木棉!

      苏老颤抖着双手,捧着这瓣花絮,热泪盈眶,嘴里不停的呢喃,“有了这个东西,冬日里,能救活多少穷苦人!”
      存悠见此,心里一喜,瞪大了眼睛问道,“苏老,您识得此物?”苏老有些语无伦次,“怎么不识得,怎会不识得,我识得,只是,万万没想到,能在济州见到这个东西、、、”
      存悠当即让人叫了花房的人过来。
      苏老的神情,平静了很多,跟存悠絮絮叨叨的,“这东西,得先暴晒几日,再用温水泡上几日,谷雨前后,才能下地,得找个光亮的地方,只是,这一瓣棉絮,才几粒种子,种不出太多的木棉,若等是几年,这济州方圆几百里地,都种上木棉,那时候,穷苦的百姓们,就有福喽!”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存悠没想到,遍寻能手,没找到识得此物的。悄悄来后厨寻吃食的苏老,竟是个懂的!

      存悠赶紧找来另外几瓣木棉花絮,交给苏老。按照苏老的法子,将种子提出来。
      得知来年谷雨时候才能种。存悠竟有些等不得了。
      现在距离谷雨,已经过了一月,苏老拿了一颗种子,在花房处种下,跟宝贝一般,日日来看望。
      之前在船上的那盆白叠子,海上风大,长势不好,花絮小,但十分饱满,这株白叠子,若能在暖和地方扎根,倒也能长势不错,只不过,要晚些才能得。

      苏老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白叠子,也是很久之前,苏家没有落败时见过。
      那时候,没人如存悠这般,在意这个难得的东西,苏老叹息,若当时有人慧眼识珠,这白叠子,早几年,便能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
      可惜了,到现在,才遇到存悠这个识货的人。
      想到存悠,苏老忽而觉得,存悠是个通透灵秀的小丫头。定能闯出一番天地来,能造福济州一方百姓。
      解决了一桩心事,存悠眉飞色舞的郭后虞说起白叠子,郭后虞扶着存悠白皙的脸颊,问道,“想要什么赏?”存悠道,“我和白姐姐的酒肆快开张了,到时,您来捧场,行吗?”郭后虞想了想,应了下来,即便那日有事,抽空来一趟,也算给存悠捧场。
      存悠跟方白氏的酒肆,开张了,这一日,方臣刚休沐,来替妻子撑场面。郭后虞还是方臣刚跟他提起,他想起来,心道,差点忘了。与方臣刚一道,去了趟酒肆,替存悠撑场面。

      在酒肆,郭后虞跟方臣刚相对一笑,颇有些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慨。
      看着存悠忙前忙后,小有成果,郭后虞的心里,也替存悠高兴,这个闲不住的女子,总是能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郭后虞这些日子紧绷,难得放松一下。
      鄚州地势略熟悉了些,粮仓的事,终于提上日程。
      这件事,郭后虞筹备了很久,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得了这个粮仓。跟京城联络的人,只刘郎中一人,单线联络。
      二皇子怕节外生枝,这才派心腹来管理粮仓。单单粮仓几十个侍卫,不足为惧,郭后虞担心,粮仓不远处,有二皇子私养的屯兵。屯兵的地方,郭后虞还没找到。
      郭后虞考虑了很久,决定冒险行事,京城传来消息,太子刘承嗣,身体不大好了,听闻每日已经只能喝些米粥。
      人吃不下饭,也就没多少日子了,郭后虞能反手一击二皇子的时间,也没剩多少了。

      郭后虞让人埋伏在粮仓附近,等刘郎中带着车粮食进了山,封了山门,郭六带人埋伏在不远处,刘郎中在粮仓里待一个时辰,才出来就被拿下了。
      黑夜中行事,似乎格外静异,刘郎中喊了半声,就被打晕了。
      郭后虞带人进了山,将山门封好,里头的人,一个不许放出来。封了山门,里头的人,如同瓮中捉鳖,一个不留,都被拿下。
      一夜过后,粮仓里头共计七十二人,被捆了手脚,堵上嘴,听候发落。

      粮仓里头的消息,封锁的十分严密。郭六趁着夜色,将这些人带进炭石矿,先将这些人关押着。粮仓里头,瘦三清点了一下,竟有二十万担米,二皇子好大的手笔。刘郎中眼下还晕着,离刘郎中去信京中的日子,还有两日。封了山门后,郭后虞留下五十个侍卫,暗中看守粮仓。

      与此同时,鄚州那里,郭后虞也一直派人走动着。在鄚州刺史介绍下,相识了松山营统领,李冒。
      此人二十出头,个头不高,但功底很深,自小习武的练家子,在营中,威望很高。听闻这李冒,是二皇子心腹薛将军的内侄。也就是说,李冒,是二皇子的人。

      几番交谈,郭后虞觉得,李冒野心不大,也不贪财,不知为何,一直没有成婚。
      这李冒,似乎并不知晓,自己营中的子弟,跟龙虎卫的士兵对换了。郭后虞认为,有了李冒的松山营,或许二皇子不需要另外屯兵。这松山营,就是二皇子另一条军力。

      郭后虞摸不着头脑,想不通。京城的水,到底多深。
      传来消息,说皇后娘娘派了女官来清濛山祈福大殿替太子殿下祈福。
      看来,这位太子殿下的龙体,已经十分不好了,这座象征着太子殿下平安的大殿,注定要让皇后娘娘失望了。

      郭后虞升任济州刺史,离清濛山只有二百里,五日前收到皇后娘娘密信,让他找一味药材。
      郭后虞得知,太子殿下好似不是生病,是中了慢毒,毒已经侵蚀了五脏六腑,听闻清濛山曾出有人挖出乌蕨,可解百毒。
      郭后虞见信后,立即招募二百人挖药材的药人,去寻乌蕨。
      太子殿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也能被暗害,让郭后虞十分震惊,胆敢戕害太子殿下,可见其背后的势力,多么强大。

      郭后虞忽然想到,京城内,但愿祖父不要一时糊涂,在皇子之间表立场。
      朝廷不负有心人,五日过后,真有人寻到了乌蕨,皇后娘娘的女官去了清濛山,亲眼见了那处断裂的大殿选址。
      残恒中的断石,女官亲眼见了,浓浓的绝望,一种深深的无力回天的感觉,袭上心头,天意啊!
      女官带上乌蕨,火急的回京了,仿佛来清濛山一趟,只是为了看一眼。临走前,女官再三叮嘱郭后虞,太子中毒一事,甚少有人知道,让郭后虞保密。
      郭后虞郑重的应了,望着渐行渐远的车架,此时夕阳西陲,女官顾不得修整,带着乌蕨火速回京,可见,太子殿下的身体,十分不好了。
      郭后虞久久不语,这暮色平静的背后,是大风大浪的前兆。

      郭后虞觉得,太子中毒一事,是二皇子干的。可中毒一事,不过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太医都验不出来,可见二皇子阴招手段非同寻常。皇后娘娘即便知晓太子中毒,可查不出来何毒,只能找解毒的药材,缓解毒性。

      郭后虞一直让人密切注意粮仓,稍有消息便来报。
      皇后走后,没几日,李冒突然带人去了鱼鳞营,郭后虞摸不准,万合粮仓跟鱼鳞营相邻不远,这李冒素来不跟鱼鳞营的人来往,突然造访,难道是粮仓的事,被怀疑到鱼鳞营头上?

      郭后虞得了消息便去了鱼鳞营,快到鱼鳞营才勒住马缰绳。
      他得到消息后,来的太快,若正面撞上李冒,该怎样解释,说他提早知道了李冒的动向?
      妥妥的此地无银三百两,郭后虞想到这点,打马回了济州刺史府。
      即便李冒寻了鱼鳞营把柄,定会来济州刺史府,鱼鳞营是刺史府的属地,处置不会越过郭后虞的。

      李冒接到二皇子密信,说鱼鳞营动乱,让他借机查一查,可有异常,尤其提到,鱼鳞营可有多备下的粮草?
      李冒并不是二皇子的心腹,只是,薛将军是他姑父,间接,李冒也算二皇子的人。
      他掌管松山营,虽然不明白二皇子为何对远在千里的鱼鳞营格外关注,但若真有动乱,他需尽职尽责,守护一方,不可让动乱壮大。

      然而,李冒来到鱼鳞营,先去了粮草库,并没有发现二皇子怀疑的动乱,也无多备的粮草。
      李冒心里不禁对二皇子无中生有的做法抵触,没有证据的疑心便付诸行动,此乃大忌。偏偏二皇子乃龙子风孙,不能敷衍了事。
      查无此事,李冒八百里加急,命人带信给二皇子。

      郭后虞在济州刺史府等了半日,也没见李冒来访,那就是,鱼鳞营没有异常,郭后虞略松了口气,无事便好。
      二皇子得到刘郎中的消息,比约定的晚了一日,如此紧要关头,不能出半点差错。虽说只差了一日,可二皇子心却不安。
      济州地界,他只担心郭后虞,郭后虞京城世家出身,若往京城送信,门路甚多,只怕防不胜防。
      贸然让李冒试探济州刺史府,二皇子顾及打草惊蛇,这才委婉的让人去查鱼鳞营。
      鱼鳞营是郭后虞站稳脚跟的地方,他对鱼鳞营一定有异常的关注,这般敲山震虎,也算给郭后虞一个警示。
      若郭后虞不识时务,他贵为天潢贵胄,动动手指,便可以将郭后虞安身立命的鱼鳞营,一窝端了!
      二皇子的敲打,郭后虞觉察出来,暂时不会动自己,郭后虞放心了些。
      京城传来消息,形势严峻,没有多少时间,能让郭后虞充分准备后路。
      皇后回京后,太医们用乌蕨替太子殿下解毒,然而成效不大,五月十七日,太子殿下薨逝。
      太子薨逝,京城顿时变了天。太子属臣们,各奔前程,曾经煊赫一时的东宫,如今门可罗雀,举国服丧三月。

      二皇子荣登大位势头,越发浓烈。
      皇后娘娘瞬间老了,仿佛一下抽干了精气神。缀朝三日,外臣来东宫奔丧,替太子殿下送行。
      一连三个月,太子殿下的丧事,总算办完了。
      郭后虞等一干外放的臣子们,都憔悴不堪,只有二皇子容光焕发,走路带风。
      圣上自从太子殿下薨逝后,身体大不如前,日渐枯瘦。
      二皇子隐隐有大权在握之感,做派张扬,不知收敛,让圣上心里很不舒服。
      圣上这些日子,睡不好,总想着太子殿下小时候,仿佛沉浸在往日中,不可自拔。
      丧子之痛,圣上仿佛一个寻常老翁,每日并不理事,只交给大臣们打理政务。大臣暗中投靠二皇子的人,日渐增多,二皇子觉得自己稳登大位。

      圣上的心思,不好揣度,尽管他并不看好二皇子,但二皇子羽翼渐丰。圣上的身子骨,自己清楚,活不了几年,其余皇子,年纪小,即便他亲自教养,怕是手段也抵不过二皇子这个已经长成的兄长。
      二皇子得意忘形,若不打压,浮躁之风甚长,天长日久,性子都要歪了,圣上存了历练二皇子的心,对二皇子格外严苛。时常斥责二皇子。
      圣上的良苦用心,二皇子并没有体会到,父皇严苛的教导,让二皇子更加叛逆,觉得父皇老了,太子去了,这皇位,非他莫属,飘飘然,一度连圣上都不大忌惮。
      二皇子越发体现出已经成年的优势,随着太子刘承嗣薨逝,投靠他的人愈来愈多,其中,便有常州刺史府,郭后虞的弟弟,郭后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