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4、第一百零四章 ...


  •   瘦三今日赴卿来父亲的约,天大的事,也得排后头。
      瘦三想要娶人家姑娘,别说喝茶,就是喝马尿,他也乐意去啊!瘦三高兴,茶楼简陋不打紧,若能得了准岳丈的认可,那可比什么都强。

      好容易得了机会,瘦三自然可劲儿的巴结未来老泰山。

      简单的几样茶点,卿来父亲连连告罪,“招待不周,请孙将军海涵。”瘦三哪里在意这个,别说跟老丈人吃茶,就是露天喝白水,他也高兴。
      见瘦三真的不嫌弃,卿来父亲才踏下心来。
      后来,瘦三隔三差五的邀请吃饭喝茶,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络。

      忽而有一日,两人正吃酒,卿来家中的守门小厮,请他立即回府。
      卿来父亲告罪一声,“孙将军,失陪。”瘦三热情道,“我跟您一道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卿来父亲本想拒绝,奈何瘦三着实热心,不好拂了瘦三好意。
      瘦三借机跟着一道去了。回到家中,得知,因为卿来的母亲,从账房处支取了五两银子,去上香,被婆母知晓,说她败家,吵吵着,要将她休了,赶出去。
      卿来父亲哪里肯答应,婆婆嚷着,“你若不同意,我就告你这个儿子忤逆,将二房一并赶出去。”
      卿来父亲愣住了,他实在没想到,母亲竟然以此威胁,前几日,母子二人刚吵过一回。
      如今,旧事重提,昨日,母亲见他铁了心不肯,退了一步,不再坚持让他娶平妻,纳母亲娘家侄女为妾,即便纳妾,卿来父亲也不同意。
      所以今日,趁着儿子上值未归家,卿来祖母借口发作,想要将卿来母亲赶走。

      将二房一并赶出去,卿来父亲听了这话,却没有被赶出去的惶恐,而是隐隐有些高兴。母亲一直插手他们夫妻房中的事情,事无巨细,让他心生厌烦。
      赶出去,好似远离这个家,卿来父亲头一次生出些渴盼来,分家,这个,卿来父亲还真从未没想过。
      可是,高堂尚在,不宜分家呀!卿来父亲很纠结,不听母亲的,母亲三天闹两回,听了母亲的,对不住妻子,他想远离这处家,又觉得母亲尚在,不宜分家,传出去他会被人指指点点。
      这时,瘦三接了话,“本将军恰好做个见证,今日,就赶吧。”

      瘦三一句话,让卿来父亲,忽而有了主心骨,对呀,为什么不能分家?
      这时,卿来大伯说,“尊古训,长子继承家业,二房可要想好了,分家,一文钱都不分给你。”
      “好。”卿来父亲应了,卿来大伯又说道,“分家后,母亲跟着大房过,你每年孝敬母亲二百两银子。”
      二百两,大哥真敢开口。
      他一年的俸禄,每月十八两银,刚刚二百一十六两,孝敬母亲二百两,他们一家老小,一年只能花费十六两,每月吃喝,只能花费一两半银子,这哪里够。

      卿来父亲顿时察觉,大哥这是,将卿来的俸禄,一并算计了。
      掏空了二房的俸禄,丝毫不管日后,女儿日后还要嫁人。女儿的俸禄,自然要留给她自己,当嫁妆的。
      卿来父亲刚要出声,瘦三道,:“每年二百两养老银子,我替卿大人应了,不过要加一句,包括衣食住行,寻医问药,侍奉尽孝,日后不得以养母为由,跟二房索要财物,今日立约,绝不更改!”
      这当然好,白纸黑字,凉二房也不敢反悔。
      在瘦三见证下,立了分家文书,二房什么都没得,只收拾自己衣物,今日便带着二房所有人离开。
      二房分家,不仅财物房屋什么都没分到,每年还要给婆母二百两银子养老,直到婆母百年。
      三方按下手印,不仅卿来大伯按下手印,卿来祖母也要按手印。
      卿来祖母按手印时,迟疑了一下,她今日,只想威胁一下二儿子,没真想将儿子赶出去。这时,卿来大伯拉着卿来祖母的手,按了手印。
      卿来祖母被大儿子拉着手,按了手印,不知为何,眼皮子突突的跳。
      卿来大伯自然高兴分家,二房什么都没分到,他们大房,每年还白得二百两银子,这银子,几乎是二房一年的俸禄,都归了大房。
      卿来父亲被瘦三拿着手,按下手印,这才回过神来,他被分出去了,还没有担上不孝的名声。

      三方按了手印,卿来大伯高高兴兴的拿着文书,即刻请了族人们来做个见证。
      族人们也听说了,这些日子卿来家闹得人尽皆知,还以为,卿来祖母又闹着休弃二儿媳。
      到了以后,才知道,是分家。
      族人们面面相觑,今日不是休妻,是分家。
      这文书上,分家立的详细,但却十分不公平。
      大多数人家分家,长子占七成,次子占三成,才是最公平的分家,可这哥俩分家,次子什么都没得。卿家还有处祖宅,虽然破旧了些,好歹也是个落脚地,连处破旧的老宅,都没分给次子,另外老太太的奉养银子要得多了些,二房一年才二百一十六两,给了奉养银子后,只剩下十六两银子,得勒紧了嗓子过日子。

      尽管如此不公,人家哥俩和和气气的立下文书,他们这些长辈也不好多说。
      族人们知道,二房是散官,除了俸禄,没有油水,一家子一年嚼用,十六两银子,紧巴巴的,眼下还连个落脚的住处都没有。
      这卿家老太太,平日就偏心老大,分家这样的大事,如此糊涂。
      卿来二爷想要替二房抱不平,可他看见卿来父亲,朝他一个劲的使眼色,心里也明白了些,前一阵老太太闹着休弃二儿媳,分家也好。
      二房宁可紧紧巴巴的过日子,也不想让老太太搅合的家散,只当破财免灾。

      卿来二爷哎了一声,既然二房也同意,分家就分吧,早分早安生,这分家的文书,就这么定了。
      瘦三将自己的马车留给卿来父亲,让他们搬家用,可怜的二房,从家中搬出的时候,只带着些衣物,突然分家,被大嫂通知,尽快收拾好衣物离开。

      卿来母亲见大嫂面上露出得意之色,本以为婆母要将她休了,赶出去,后听闻连夫君的衣物一并收拾了带走,心里顿时放心了,收拾衣物时,心里还带着几丝高兴,能跟着夫君一起离开这个让她透不过来气的家,真是太好了。
      今日,她去管家处支二两银子,去寺庙添香油,本是替卿来求姻缘的,很意外,今日婆母不知为何,突然大方起来,给了她五两银子。
      原来,这五两银子,是婆母刻意算计好的,她败家的借口,现在想想,也算因祸得福了。
      离开这个时时刻刻让她提心吊胆的家,跟夫君一起,住破庙也行!
      现在临近傍晚,租马车都租不到了,好在今日孙将军留了马车,帮了二房大忙。

      分家应给的养老银子,卿来祖母当即就要了,二房现在拿不出今年奉养银子,本是逼着二房低头,她知道,二房的现银不够,过完年,这才几个月,二房根本就拿不出二百两。
      卿来婆母朝儿子看了眼,心道,你若说句软话,服个软,就先在家住着。
      可是,老太太失算了,今日,瘦三跟着一道来的,二百两叫个事儿,瘦三伸手,从木头手里接过荷包,整整二百两,麻利的替二房垫上。
      老太太动了动嘴角,二儿子素来孝顺,除了纳妾一事不肯听她的,倒勉强算得上好儿子,她拿捏了二房半辈子,二房骤然同意分家,她心里,空落落的。

      看见二房人收拾了些包袱,老太太心里有些不舍,再怎么说,也是她儿子,她闹归闹,可没真想着将儿子逼到绝路,可是,她暗示了好几次,儿子跟没没理会,不肯服软,她也不能当众反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二房人拿着包袱走了。
      二房的东西,真少,除了四季衣裳,几乎没有旁的物件。二儿媳陪嫁过来的嫁妆,这些年,也耗费干净了。
      二儿子的俸禄,都交到管家那,二房的零用,只有二两银子,六口人,儿媳的一个陪嫁,卿来的一个奶娘,还有后来家中拨过去的两个丫头。
      一辆马车,装走了二房所有的东西。

      看见马车走了,老太太心里头空落落的,这个倔儿子,咋就不能服个软了,她答应了侄女,让人留在家中,娶平妻不行,纳个妾,咋也不许。
      心疼儿子不过片刻,想到儿子为了儿媳那对母女,跟自己离了心,不觉得又气愤起来。
      闹到分家的地步,眼瞅着,天就黑了,他爱住哪里住哪里,混不下去了,会回来的,到时候,可别怪她拿乔。卿来祖母一心想着拿捏二房,殊不知,二房早就不在乎了。

      马车上装了东西,二房人都跟在马车后头走着。
      瘦三跟卿来父亲一道往外走,天气正暖,微风吹来,卿来父亲竟发现,连呼吸,都是轻松的。
      尽管眼下去哪儿还没着落,他心里却异常轻松,总算不用担心,有一日回家,妻子被赶出去了,下落不明。
      今日晚了,租不到房子。暂且在客栈安置一晚。
      瘦三想让二房人去他府中暂且住下,卿来父亲推辞了,孙将军已经帮了自家大忙。人啊,得有分寸,不能黏着好心人不放。

      瘦三担心自己太过热络了,反而被卿来父亲起疑,他没安好心,虽然他的确没安好心。
      今日能顺利帮二房分离出去,简直帮了卿来大忙,瘦三颇有些自得意,卿来知道后,不得好好答谢自己。呵呵,想想就高兴!
      二百两银子 ,对现在的瘦三,自然九牛一毛。可是,对二房来说,就是一大笔银钱,尽管如此被扒一层皮,卿来母亲眼中,还是冒出了亮光。
      跟在马车后头,虽然不知去往何处,但是,跟夫君在一起,没有婆母横在中间挑拨离间,真好!

      租赁房子,明日再说,二房一家人在客栈落脚,瘦三派了木头来,送了些常用的物件,马车也留给卿来父亲,说是等家中安顿好了,请他吃酒。
      如此说,卿来父亲没再推辞。二房人将就着,在客栈住了一晚。
      第二日大早,卿来父亲去上值了,卿来母亲带着卿来奶娘去了冰人处,找看房子。
      瘦三这边,派了木头亲自盯着,寻找地段好的房子,不计银钱,将院子买下来。
      木头按瘦三的意思,找了处家中有水井的一处二进院子,要价六百两,木头多给了一百两,那日当日就搬走了。
      那户卖院子的人家,多得了一百两搬家银子,连灶台处的米面都没带走,只收拾了细软,装上自己常用的物什,一个时辰就搬走了。
      院子卖了六百两,买家一两银子没往下压价,又多得了一百两银子,让他尽快搬走,捡了这么大的便宜,他能不快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