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4、144 ...
-
往饭厅走的路上,水奕云要去方便,古长风可抓住机会了,马上要跟他一起去,无奈的心道:苍天啊,大地啊,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跟他私下里讲句话,天理何在呀?
古长风抓住水奕云问:“那个县令叫什么来着?我忘了……”
水奕云道:“孙博名。”
“喔。”古长风又问,“他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吗?”
“没有啊。”
“喔。”古长风继续问,“那你为什么对他这么好?”
水奕云顽皮地笑,古长风道:“妖精,快告诉我,要不然我挠你!”说着就拿出绝招动起手来。水奕云躲不开,咯咯地笑道:“快放开我,我说了。”古长风停住手,水奕云就道:“孙博名是他养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他的真名叫——”
“叫什么?”
“水奕兰。”
古长风呆住了,水奕云就解释道:“他是我的亲弟弟,比我小八岁,我们失散那年,他还小不记事。在宜州那天第一次见他,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后来把他救回来,我亲自看着给他换衣服,看到他胳膊上有一块和我弟弟一样的胎记,但当时我不好相认,才把他送回家的,我父亲亲自去他养父母家问过了,他确实是我们逃难的那一年捡来的,当时他脖子上挂着一个银锁,那是他出生之前我父亲为他打的,我父亲就认了他了。”
“原来是这样。”古长风才知道自己这醋是白吃了,“那恭喜你找到弟弟啦!”
水奕云又道:“那玄弘是他的朋友,他说那人很有才华,要介绍给我见见,就约了今天。”
那人古长风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但水奕云还是继续说那人:“是挺有才华的,不过,挑毛病谁不会挑呀,主要的解决之道,他提出的改革办法太激进,以现在的状况,我们不可能大刀阔斧放开了干,朝中的反对势力那样强大,又有这么大的战争压力,我们只能在我们能做到的范围内,逐步的进行改革,这些他是不可能明白的。”说着说着,水奕云就道,“咦,你发什么愣?”
古长风突然爆笑:“我们谈论国家大事,已经沦落到非要在这种地方谈了吗?”
水奕云也笑了:“有什么不可以吗?”
丁若斯在外面催了:“你们完没完呀,怎么这么久?”
水奕云马上出来:“好了,好了。”
丁若斯又嘟囔:“这么久!”
古长风道:“我们探讨国家大事呢!”
丁若斯道:“鬼才相信!”
古长风道:“爱信不信!”
***
水奕云找到了亲弟弟十分开心,古长风自然也高兴,他频频举杯,祝贺水家一家团圆。
饭后,古长风问水奕云想封水奕兰什么官职,水奕云道:“兰儿不愿意入朝为官了,他太单纯也不适合官场,他在家奉养父母,我出门在外的还放心些。”
水奕云讲到出门在外,古长风想到他自然是要和自己住在一起,别提多高兴了,他于是道:“父皇不允许我出宫,我偷着出来了,得赶紧回去了,你跟我一起回宫吧。”水奕云就向父母告辞说要进宫办事,古长风P颠P颠的跟着,别提多乐了。
然而,到了宫里,水奕云根本不休息,召来了主管粮食的副丞何康,一起研究宜州的赈灾事宜,因为他一路行来,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各地受灾情况,需要调大批粮食给灾区的百姓过年。
何康道:“虽然今年麒州粮食丰收,但是今年军需太大,库存粮食不多。按照丞相制定的赈灾计划,国库粮仓基本上就空了。”
古长风道:“奕云,来年不可预料,水患、旱灾、虫害都有可能会发生,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存粮。我知道你想着灾区的百姓,但是,我们必须想到长远。”
水奕云岂是不想长远之人?他对古长风道:“还记得三年前我带着地图来京城找你谈修运河的大计划吗?”
“当然记得!”当时古长风初次见到水奕云的震憾没有语言可以形容,他曾经幻想过无数种水奕云的样子,老气横秋一派严肃的学究样子,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样子,甚至是一种侠客形象,毕竟他独自游行天下多年……就是没想到他会是一个纯真可爱却又心怀苍生的“孩子”,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居然还有倾国倾城的容颜!怎能不让人一见倾心!
水奕云没有理会古长风的HC表情,继续讲着自己的事情:“明年开春时节宜州下半段的运河一修通,整个运河就贯通了,有了这条运河,沂江沿岸地区应该是旱涝保收的。长风,你可能不明白,河上的水利工程有多重要……”
古长风马上打断他:“我懂的!我曾经专门学过水利工程呢,我认为要治理好天下,水利工程与边防守卫同等重要,边防安全国家才能安,水利安全百姓才能安。水利工程设计的好,洪水来时可分流,让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干旱之年又可引水灌溉,保基本的收成。”
水奕云眼睛大亮:“那我就不用过多解释了,河上的水利工程都是我亲自设计的,今年初我已经全线视察了泰州、辽州的运河及河上的水利工程,都没有问题,秋冬我们又一起督建宜州段,也应该没问题,所以我保证所有水利工程都能达到你的要求。也就是说不管明年有什么天灾,基本收成都能保证。”
何康道:“只有基本收成是不够的,如果明年全线开战,军需还要增加。”
水奕云道:“不!军需不能增加!我们不能盲目的开战,要事先做好详细作战计划,把握主动权!根据长祈的实力,我认为百艘战船足够对付他了。以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到夏末秋初百艘战船都能布置到海上,我以为那个时节就是决战时刻。”
古长风点头表示赞同,水奕云就继续讲:“那么之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防守,防守不需要过多兵力。所以趁着现在要过年,可以裁一部分军。”
“什么?”古长风对水奕云这个建议大吃一惊。
水奕云马上解释道:“别急,听我讲完,这就是我以为明年粮食会够用的第二个原因。我们裁军,让这些人回家拓地开荒,多种粮食,到了秋收时节,收了好粮食,再回到军中,这样可以增加很大的粮食立量。回到军中,马上进行突击训练,进行决战前的准备,尽量做到速战速决,在年末前结束战斗,以便回家过年。”
水奕云的想法通常都会别出新裁,古长风问道:“还有第三个原因吗?”
“有的。”还真有,水奕云继续道,“年初到哈里克庄园与阿里汗共同研究育种的人都已经回到各自的家乡进行培植,他们研究了一些新的品种比之前最好的品种产量都多,如果加以推广各地粮食产量一定会大幅增加。”
何康问:“丞相,还有第四个原因吗?”
“有!”水奕云继续讲:“之前我们部署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瓷器、丝绸、玉器、药材、茶叶等等的生产,换回了我们需要的稀有物资,而萨克、罗多等一些国家粮食产量多,有意用粮食和我们交换瓷器、丝绸、茶叶,但是因为粮食存放不便,我们没有交换,但是只要我们需要,是随时都可以交易的。这样的话,你们还以为我们今年还需要存粮吗?”
何康忍不住鼓起掌来,连声道:“丞相高明啊!”
第二天早朝,古长风就宣布两项重要事宜,其一派何康为钦差大臣,到宜州放粮;其二全面裁军。这两件事情马上在朝堂引起轰动,绝大部分大臣持反对意见,令水奕云吃惊的是,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