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未知花之都 ...

  •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余秋雨《借我一生》

      少女将镜子的正面翻向自己,开始了新的一天

      1861年4月
      威尼斯,森特罗街,米蒂罗造船厂 ,附近居民区
      有户人家,窗外放着一篮黄色的蝴蝶兰,窗后摆着一架罩着防尘布的小钢琴,不远处的房间门正对着窗口,我们的画面进入房间后又继续往左移动,小钢琴旁的矮橱上放着个小提琴盒,矮橱旁边的书桌上放着一细长而别致的玻璃花瓶,瓶中插着几支新鲜的白百何,花儿身后的床上,女孩的双腿踢开了被子,翻了个身,背朝书桌,打算换个姿势再次进入梦乡。她的书桌上还有一些装饰品和几本书,其中有个放着首饰的紫色玻璃制品很是好看,它旁边的梳妆镜照着女孩天蓝色的长发,看来她正在睡回笼觉呢,阳光和微风让她的凌乱的发缕。 显得格外灵动柔和,还能看到墙上挂着幅风景油画,温暖的色调,让人看着看着也想一同进入梦乡。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富人区,瓦勒迪诺大街,维拉托一家
      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楼梯旁接过女仆递来的花瓶,低头凑近轻嗅着几朵新鲜干净的百合花,微微一笑,看了看周围,便放在了窗前的小圆桌上。
      ----------------------------------------------------------------------------
      佛罗伦萨学院算是当今数一数二的院校了,作为本地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因其特殊性,加之最近正掀起大课堂文化风潮,不少名流放弃了传统的家教式学习,而结合时事地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学院读书,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儿的大学都备受青睐,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各地的莘莘学子前来就读。
      不过和所有学院一样,女性的数量相比之下则是少得可怜,海奇就是少数芳龄少女中的一个,用少女可能显得太小了,但对海奇自己来说,一双充满了天真与向往的真挚双眼,和永远比其他人小那么一圈的脸,足以让她用少女来这么形容自己。
      初来乍到,沿途的风景都在高傲地宣布这儿是佛罗伦萨。正值四月这天赐的最佳时节。作为花都,佛罗伦萨极富艺术地将春天的元素糅合在此处。海奇坐在马车上,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一手托腮向窗外看去,欣赏着这片古老的城区街巷。虽然不复往日的辉煌,但历史的沉淀也足以让你热泪盈眶:
      从随处可见的哥特式建筑,密密麻麻的商铺,于是街道逐渐繁华、人来人往,到拥有众多雕塑的领主广场:美第奇家族的大公科西莫一世的骑马铜像、大卫的复制品之一、海神喷泉等等,好似180°旋转着在眼中匆匆驶过,海奇心下想着势必要找一天,定定心心地在这露天的作品区仔细观摩一番。接着马车驶过那座不容你忽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瑰宝-----圣母百花大教堂,教堂的外立面仍未完成,但光是那华丽的被白、绿、粉精心贴面的哥特式建筑就足以让你目不转睛。
      在花都,甚至居民区鳞次栉比的各种淡黄色房屋,那黑色的拱形铁门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巴洛克风的窗户,鲜艳却不刺眼的砖红色屋瓦,以及家家户户放置在窗边的盆景,一切都恰到好处地润色了整座城市,让这里到处散发的艺术气息更加浓郁迷人。
      其实许多其他城市都是这个构象,但佛罗伦萨却有着她无与伦比的魅力。这里的河水是黄色的,光线是黄色的,周围到处都是烂熟的表面,朦胧的色彩,偶然的氛围,在海奇金色的瞳孔中折射出了一种浇了柠檬蜂蜜般的花之都。
      最后来到我们的目的地---佛罗伦萨学院,海奇下了马车,手里提着个非常实用的白杨木行李箱,它产自近几年深受旅行家们喜爱的法国某箱包品牌。站在学院的大门前,此时她才感觉真正置身于名为佛罗伦萨的花海。
      她不禁为自己明智地选择了穿着淡黄色的连衣裙到此而无比骄傲,蓝色的领结,蓝色的腰带和七分袖上蓝色的臂带,各自系成了蝴蝶结的姿态丰富了这件衣裳,胸前的蕾丝花边沿两侧锁骨的位置垂直蔓延到腰带处,以及经编蕾丝制成的花边装饰着袖口,这深受万千少女喜爱,美丽灵动的镂空织物也沿着她长及小腿的裙摆一层隔一层地点缀其上。甚至她随风漂浮在空中那几缕婴儿蓝的柔发,与这儿黄色的滤调带着明显的对比又以极妙的方式融合成了一幅城市油画。
      只是有个椭圆的细框眼镜突兀地架在她的脸上,倒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有一种令人难以言喻奇妙的丑陋感(当然我在这里也没有特指是谁),而是更显一身读书人的稚气,以至于后来大部分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看着就很擅长学习。这年代近视的人就如沧海一粟,贵族们只将带着细长金链的单片眼镜作为时尚风物,这种实用远大于欣赏的眼镜款式实在令人欣赏不起来。
      这座城对她来说仿佛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不知是最近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热,还是因为意大利独立后,家乡威尼斯民族主义激情之火,达到了空前的高涨。无论是于之前普鲁士王国的柏林,美国马塞诸萨州的波士顿还是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1870年)的巴黎的短暂生活经历都没让她油然地生出如此热切的冲动感。今天算是她即将踏入小型社会命运性的一天,这位不怎么通事故,只知诗和远方的少女,又该如何迎接这场新的“战争”呢。
      走在学院内,眼前两旁的石柱雕塑像是来自冥界的骷髅士兵,奋力撑起了天地,留下了一条未知的长廊----一条通底的无边幽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