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评《良辰好景知几何》 ...

  •   红楼小梅笺
    ——评《良辰好景知几何》之寻优解萌
    出评人:客栈全体
    寻优解萌一:文笔方面,笔端细简而练达,意韵足味而清淡。
    此文很值得欣赏的一处,便是作者独特的文字把握感。直指一点,便是作者巧用的红楼体。红楼体,不言而之,兴起亦有一段时日,代表人物便是闵春晓的博文风格。因其有着红楼梦独特韵致和一种对世态讽刺的冷趣,大受追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味为了模仿而模仿的红楼体在现下被抨击成“对《红楼梦》文风的拙劣模仿”,而行文中大量出现“这会子”、“那些人儿”这种刻意强用的文字,更是让人食之若蜡。但是作者将红楼“体”化作自己的风格时,却时处理得得当适时。
    没有红楼体常见的为模仿而模仿的拙劣痕迹,而是作者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文用笔方式,用巧笔,写巧句,方式巧妙和别致,语意练达,一些让人觉得别扭的红楼体文字被作者安排到民国年代背景,不但没有突兀感觉,反而多了一种精巧的和谐感。文笔承袭了红楼梦一些偏向表面的感觉,又在其上融入了个人特点和现实需求,摆脱了一些过于繁重的描写,让整体的文字变得精简而素净。
    细说来看,其中一点,描写到位,画面感十足。这个从第一章便可观到,落雪的背景,车站,人。背景却自然的涌入淡淡的情绪,如同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有晕染有笔力,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不论是这北国的冰天雪地还是大户人家的庭院春深,抑或是人物碰撞的场景,都在作者笔下化为了图卷,或美丽,或幽深,或激烈,丝丝入扣,有景有情,并含和了民国时代很典型的气息味道,整体文风曼妙而隽永。
    作者很好的文笔奠定了此文的基础,而从另一个角度也为人物描写刻画做了个先行。
    寻优解萌二:人物刻画方面,配角出彩,灵气有性,主角略带单薄之处却有配角衬托鲜明。
    很多时候,一个有灵气有性格的人物很有可能埋没在了一个文字驾驭力不足的笔者手下。此文不谈人物本身魅力多少,至少作者用笔将他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人物不再是平面的二维的了,而是从文字之中跳脱出来,生生在我们面前表演。纵然女主性格因有些模仿林妹妹而略显单薄,但因配角和故事的叙述,却也衬托出她的淡雅善良,识得大体,甚至有一点小女儿心思,这些都被很细致很立体地树立在了我们面前。
    【那下人应声而去,就听到楼上书房里传来萧大帅一声怒喝,“逆子,我养出你这么个□东西,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接着,就是一声声沉闷的声响,七姨一听就知道是萧大帅拿家法打萧北辰,萧北辰也是个硬主儿,回回挨打都不知道求声饶,回回都被大帅打个半死!】
    此段特意挑出来,便是为了看看这里一个配角的展现。未见其人但闻其声,这里连续让人想起了红楼中的两个人物,王熙凤和贾政。前者在此内在联系并不大,然而同样用声音便让人有印象的手法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当然作者在此使用的手法并不罕见,很明显有模仿痕迹,可庆贺的便是还算成功,人物性格都出来了,从那爆喝还有那句话,这个萧大帅性情可以基础定义为“正”。而想起另一个人物,贾政便单单是为了那相似的打儿子的表现了,不知作者写到这里是否也想起了那位“假正”到“迂”的父亲,大约也是参考了的吧,在此萧大帅也是正到迂的,从那个颜面之说便可以窥见一二。这里短短几句话,却将萧大帅的性格描摹到位,让人印象深刻。
    寻优解萌之吐槽副评:此乃附送砖评建议,仅供作者寻优解萌之时的参考。
    不得不说,除却文字和人物,此文在另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上做的欠妥──情节安排。
    先说开篇,最先出场的不是主角,而是两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林小姐的奶妈和丫头。大户人家仆役之间的等权之分,从这二人的寥寥数语已是昭然若揭。再然后,道出了林小姐是财政部长之女,因为父亲遭受政治打击而不得不北上投奔父亲的旧日好友萧大帅。而在萧大帅处迎接她的,是风华正茂的七姨太,和大帅几个同父异母的子女。
    看到这里,作者已经有很多吸引人的暗线可以深入发掘──比如林小姐寄人篱下的尴尬;比如大户人家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比如当时政局的风云瞬变。
    然而,作者却选择了将这些在开篇数章中埋下的暗线全部摈弃,之后篇幅集中围绕在男女感情纠葛上。尤其男主当众强掳女主、被父亲鞭打、女主跪下求情又晕倒……乃至后来女主爱上平民学徒的男配,男主为了得到她,不择手段用她双亲要胁等等,台湾小言的气息颇为浓烈,看着略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琼瑶奶奶之风。
    换言之,此文的定位给人感觉有些模糊。说是走传统文学路线,主剧情框架狭窄,只显儿女情长。说是走速食言情之路,背景和人物设定又错综复杂,遣词如作者自述,颇现红楼腔。虽然评文主旨是在寻优,但客栈众人讨论时发现,对此文的缺憾之处大家颇有共识。所以斟酌之下还是附上以上感想,仅供参考。
    ——————————**——————————
    寻优解萌之结语:
    看文至此,却如抬头忽见那红楼下探出一枝小梅,半开半露,素着香含着一点女儿家的媚俏,羞也似的勾着路边不知哪一经过书生,寻了一精致小纸,注下一首小梅笺。
    而这书生,大概,便是作者了吧。但愿客栈这些过客一家之言能鞭励作者,让这枝民国开出的红楼小梅在作者的笔下更绽幽香,酿文意到刚巧,发挥自己的独到,扬长避短。
    以上,仅客栈一家之言,如有不足,欢迎继续讨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