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章一 汝颖多奇士 ...

  •   光和七年,黄巾军起义,暗谋挟裹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虽因唐周告密致起事提前发难、稍有仓促,但旬月之间,仍有七州二十八郡发生战事,劫掠四起、吏士遭害,京师震动、天下动荡!
      时当五月,张梁、张宝在长社与皇甫嵩、朱儁对垒已有十数日,名为相持实为围困,颍川治所阳翟虽未覆战火,却已能感到自东北方传来的凛冽杀气。街市萧索,人流稀疏,甲兵之士巡逻周密,日甚一日,且在半日前,县尉已下令封城,城门关闭、不得进出,滞留城中客商众多,每日尽皆惴惴。
      “公子,不想耽搁数日,竟不能入城。”说话之人其名为浑,乃是阳翟郭氏一族支脉①家仆,年约二十,自小侍奉主家公子郭嘉,及至嘉求学于荀氏别庄所设私学,方有大半年未曾见面。此次奉命前来,是郭父心忧于战事,欲要接其子返回家中,因而嘱托郭浑带壮仆五人,前往别庄。
      “是我贪恋奇书,错过了时机。”郭嘉道,面上却并无忧色。他于小丘之上观察阳翟守军情况,见往来军士行动有序、防守严密,不免起了一丝兴趣。
      一主一仆俱都骑马,腰佩宝剑,另有五人散于周围,警惕戒备。
      “既不能进,不知公子可有他法?”
      “我等数人露宿于城郊,反倒危险。”郭嘉收回远眺目光,他手握剑柄,轻敲马臀,吩咐道:“速速返回别庄所在,庄内尚有荀氏仆从数十人,且贮粮丰实,即遭风险,亦能坚守。长社被围,京师绝不会坐视,想来援军将近,你我且安心便是。”

      郭嘉虚岁十五,因尚未及冠,所以并未取字。
      颍川郡内多为山地,此荀氏别庄便依山而建,后被水镜先生司马徽提名为“颍川书院”,于郡内卓有名气。部分躲避党锢之祸的世家大才受荀氏庇护于此教学,英萃汇聚,亦使求学之人多有成材。
      郭嘉刚至书院门口,一名荀氏家仆立刻上前,恭谨道:“公子,我家先生正在小院相候。”
      “……看来文若已知我必去而复返。”郭嘉不由微笑,将杂事交于郭浑处理,他径自轻车熟路寻小院而去,待转过一片桃林,荀彧所居院落已遥遥在望。
      院内正有两人于石桌前落座,桌上置一棋盘,黑白双龙犬牙交错,正砥砺厮杀。郭嘉也不见外,他向来不拘俗礼、行事洒脱,虽然不认识荀彧荀文若对面之人,亦不轻易多嘴,只在一旁静立旁观。
      片刻,那人轻抬眉眼,冲郭嘉微微示意。
      “小叔,你有客至,攸倒是怠慢。”
      原来是荀攸。郭嘉心道,他从荀彧口中曾经听过此人,乃是荀彝之子,论辈分属子侄,但年龄相差不大,攸略长彧六岁,二人自幼交好,关系胜于一般兄弟。
      荀彧放下棋子,先互为二人介绍。荀攸倒不以郭嘉年少便看轻,但见小叔与郭嘉同辈论交,心中难免无奈。
      “公达先生直接称呼嘉名字即可。”郭嘉立时笑道。论年龄,他又小荀彧七岁,尚属少年,实不宜令长者难堪。
      略叙了几句,荀彧歉然道:“城门封闭的消息来的稍迟,快马追之不及,只得在此静候,非有意令汝徒劳奔波。”
      “文若何须解释?”郭嘉素知此人乃端方君子,因此并未有丝毫怪责。他细细观了棋局片刻,不由称赞道:“执白者布局甚远,执黑者临机多谋,此局大势未定、尚有可转圜之处,两位先生不若继续?”
      “是攸稍逊一筹。”荀攸道。
      若剑走偏锋,或许胜机尚存。郭嘉心中一动,却并未反驳,他一扫二荀神色,再思量棋局中的情势变化,略有恍然:棋势如兵势,这二人并非闲来消遣,而是心忧长社战况!因而输赢不重要,胜负才是关键。
      接下来数日,颍川各大世家出面斡旋,县尉令城门于次日午时暂开半炷香,方便别庄学子归城。客商仍禁止出入,以防细作向外传递消息,引来黄巾主力。
      这番安排本是各有便宜,却未想因一人之故,延迟一日,反倒给书院惹来一番惊险。

      日头渐斜,暖风仍燥。
      郭嘉眉头微锁,他已重新收拾好行囊,做好归程准备。
      “建安先生仍未返回?”
      “是。”郭浑道,他看一眼隔壁房间,又道:“其仆从亦未返,数日来消息全无。”
      “……怕是要坏事!”郭嘉思及那人离去前形色,心底顿生一念。即刻寻荀彧,备叙前情,推断道:“是日言及长社黄巾,建安眉宇间颇有异色,直至今日未曾返回,嘉以为,其中定有变故。”
      荀彧未及言语,已有仆从脚步踉跄、自中门高声报道:“有自称朱建安等人,身披数创,跌于前门!”
      “山下尘烟四起,观之似有贼迹!”
      荀彧、郭嘉四目相视,神色一凝:“击钟,召集庄内壮仆,即刻备战!”因颍川郡内战火,别庄内并非完全无备,只是临要退走却遇险情,却也是超出意料。此时士子从儒家六艺,皆腰佩长剑,绝非软弱之辈,即便身骨较弱者如郭嘉,亦能持剑杀敌。
      滞留于庄内的颍川士族子弟尚有数人,钟声急响数声后,众人于前院汇聚,封住大门,又以桌案垒铸高台,命人一边观望山下情报,一边持刀待发。随后,荀攸又指挥数人从武库搬出几张强弓并数袋箭支。
      弓、弩向为朝廷禁物,但世家大族多有藏匿,荀氏亦然。

      别庄内气氛肃杀,那朱建安此时反倒无人理会。郭嘉见暂无他事,便移步其处,伸手试探鼻息,只觉气息微弱、几至于无,再观建安上下,数创遍布、血迹暗暗,半边青衫已洇色难辨。
      朱建安此时悠悠醒来,只觉头晕目眩,他稍稍抬起胳膊,便已牵动伤口,致血迹又复垂落。
      “奉……不,郭小兄弟。”
      “建安先生是有何事,想嘱咐于嘉?”
      “唉。”朱建安一脸苦笑,目光萧索:“枉我自视甚高,却不想出师未捷便折于小小黄巾之手。”
      郭嘉眉峰微挑,这前月来到书院的建安先生委实有些古怪,行为异于常人、言辞亦有古怪,常常口出惊人之语,狂放狷傲、目中无尘。但此人对于自己、荀彧却又极其热切,还有之前曾经拜访荀彧的钟繇,朱建安亦灼灼视之,似是别有深意。
      前几日郭嘉本欲直接回返阳翟,恰巧朱建安赠与奇书一部,内含兵家大义,字字微言,却非目下传世的任何一本兵书战策,令少年若获至宝,因此流连书页、爱不释手,以致延误行期。
      “我前番离家,曾取走兄长一物。”朱建安喘了口气,呼吸越发艰难,他手腕转动,自内襟扯出一段红绳,上系白玉,示意道:“烦请郭小兄弟物归原主,另,我包袱中尚有若干书籍,皆世之珍宝,便托付与你,以为报酬。”
      “……尚不知令兄名讳?”郭嘉已是心动。
      “朱、朱建平。”地上之人出气多、进气少,鼓起最后劲力,朱建安声若蚊蚋:“这些书来历玄奇,还请……小心使用!”
      郭嘉轻声叹息,虽然朱建安此人过于奇异,但于他无碍,反而得对方赠书数册。此时见对方遭逢意外、壮年崩逝,心中倒有些惋惜。
      将那块白玉收下,郭嘉转目院内,见尚未到关键时刻,便从朱建安背后取下包袱,暂时交于郭浑。

      “可惜庄内未有医者,”荀彧皱眉:“不然尚可施手救治。”
      “外创过多,不是良医亦能看出,此伤势难以回天。”郭嘉拾步登上高台,站在荀彧身旁向下看去,烟尘仍然不散,但尚未有贼兵上山。
      “咦。”荀攸眯起眼,极目下眺,惊喜道:“远处新来一支人马,尽打红旗,应是官兵!”
      “可是县尉派人出城救援?”
      “……不像。”
      郭嘉心思灵动,忽然想到自己曾经猜测,京师援军将近,念及长社军情,他不由向东北方看去。此地距离长社尚有30里左右,然自高处遥望,竟能看到远方天际一片赤红,像是一块烧化的彤铁嵌在半空!
      “京师所派人马,公达先生可知领军者是谁?”郭嘉按住剑柄,这下,对于援军身份,他已确信无疑。
      “长社之围已解?”荀彧眼睛一亮,只听“京师”二字,郭嘉言下之意他便尽知。
      荀彧亦扭头看向东北,待那赤红映入眼帘,旁边荀攸轻声道:“火烧长社!此计老辣,怕是出于皇甫嵩之手。”说完想到郭嘉问话,又回道:“领军者乃是骑都尉曹操,沛国谯郡人也。”
      正叙话间,山下尘烟稍歇,一行骑兵拥着一将打马上山,背后旗帜烈烈,已能看出上书一个“曹”字。为首者身长七尺,细眼长髯②,吁马在庄外一箭之地停步,高声道:“山下黄巾已被杀散,庄中诸位可尽快入城!我等还需追捕贼首,就此告辞!”
      曹操说完便拍马下山,毫不停留,山下烟尘又起,可见雀鸟惊飞,一路绕行,又往北方而去。
      “气壮英果,勇于任事,真英雄也!”郭嘉不由称赞一句。
      “若官兵皆如此类,黄巾之患只是藓芥。”荀彧、荀攸亦称赞。
      旋即众人撤去阻碍、重开大门,带好随身之物,各自备马。仆从簇拥周围,各个世家汇成一队,暂封书院,速速往阳翟而去。县中已收到快马急报,知颍川黄巾大败,因此并未于城门设阻。
      此番黄巾之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番战乱过后,豪杰辈出、扬名者众,看似重归清平,汉家江山却已露迟暮之相。
      至十二月,灵帝下诏,改年号为中平,各地叛乱尚未彻底平复,朝中又生波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章一 汝颖多奇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