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三十一节 参加考试 ...

  •   等走到市里,已是凌晨两点,城外到处都是流民,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秀枝强忍着疲累,进城里,摸黑着满城转,找邮局。
      因为是半夜,整个城里静悄悄的,她趁着没人,塞一口窝头,喝了一口凉透的水,此时的她已经饿得头晕眼花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钟头后,她找到邮局的大门,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倚在门框睡着了。
      早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在秀枝脸上,她悠悠醒来,昨日一天的行路,让她一夜就这么睡着了。
      她看看过往稀稀拉拉的行人,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叫个不停,再捏捏包里,还剩两块窝头了,实在忍不住,吃掉一块,就着凉水,打了个冷颤。
      已经开始有巡捕房的巡逻,她跟上去问道:“请问一下,这个邮局什么时候开啊?”
      “这种时候怎么还有人寄信啊?”那人小声嘟囔一句,又说道:“还有俩钟头呢。”
      “谢谢啊。”
      秀枝看还有这么久,就打算在城里转一下。
      她走了大约有半个钟头,看见城里的粮店也是大门紧闭,看来哪里都没有余粮了。
      继续往下走,依然是一副萧条的景象,连卖早饭的小摊都没有。
      秀枝不敢再往下走了,她原路返回,邮局的人刚来开门。
      她跟进去,说道:“现在能寄信吗?”
      那人说道:“你来的正巧,这批信件寄出去,就要关门了。”
      “怎么?”
      “到处都在打仗不说,连粮食都没有,怎么送信。”
      秀枝没有再问,将信件和邮费都给了那人,问道:“请问,能不能给我点水。”
      拿出还有小半袋水的水袋,那人爽快的答应了,秀枝将水袋中剩余的水都喝掉后,舔舔干裂的嘴唇,将水袋递给那人。
      不一会,那人拿着水袋出来,还给秀枝。
      道谢之后,秀枝就踏上回家的路,路上饿了,有人的时候就喝水,趁着没人,中午将最后一块窝头吃掉,可是还是饿。
      等秀枝走回家,已是半夜,天都快亮了,她不敢使劲敲门,怕吵醒院里的人。
      她轻轻敲了敲院门,看没人来给自己开门,想着就先在门槛上倚一晚吧,就像昨天一样。
      可是没过一刻钟,就有人来给她开门,一看居然是李母。
      李母探出个头,一看儿媳妇倚靠在门框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轻轻拍醒已经累得睡着的儿媳。
      “秀儿啊,回屋里睡。”
      秀枝强打着精神,看到是婆婆,说道:“娘,是不是把你吵醒了。”
      “哪有,自从你出门以后,我就没睡踏实,我刚听见有人叫门,想着是不是你回来了,我说出来看看。”
      李母看见秀枝脸上都是土,嘴唇也干裂的起皮,心疼的扶她进门。
      “秀儿,饿不饿啊?”
      秀枝刚想说不饿,可是肚子不争气的叫起来。
      李母抚着秀枝的鬓角说:“我的儿受苦了。”
      “没事,娘,信寄出去我就踏实了。”
      “你先回屋,娘给你弄饭去,家里还有两个窝头,昨日炒了一盘白菜,我热热就给你端来。”
      “娘,等早晨一起吃吧。”
      “这是我昨日做好,特意等你回来留给你吃的。”
      李母将饭热在锅里,等饭好了,她又将热水盛出来,给儿媳妇洗一下,刚才她摸儿媳的手都冰透了。
      等她进屋的时候,秀枝已经累得睡着了,她不再忍心叫醒儿媳。
      于是,李母拿出毛巾,给秀枝擦完脸,又擦擦手。
      这期间,秀枝自己醒来,不知道是被这动静吵醒了,还是饿醒了。
      “吃吧,孩子,娘给你擦了手了,暖和一点。”
      秀枝也实在是饿得不行,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将桌上的饭菜吃的一点不剩。
      虽然吃掉了李家两天的粮食,但是李母欣慰的看着儿媳,将饭菜都端下去。
      “娘,我来吧。”
      “不用,你睡吧,我睡了一夜,这会儿也该起了。”
      秀枝知道,婆婆这两天怕是也没睡好,黑眼圈都出来了。
      但是秀枝实在是困得不行了,吃饱饭后,困意更是席卷而来,她倒头便睡下了。
      清晨,秀枝被儿子的哭声吵醒,她从睡梦中,朦朦胧胧的醒来,只听婆婆连忙进来,抱起靖安就哄道:“乖乖,不哭啊,娘在睡觉。”
      李母正要抱着靖安往屋外走,然后被秀枝叫住:“娘,让靖安到我这来吧。”
      “不用,我背着他出去就行了。”
      “没事,娘,他现在这么重,背着多累啊。”
      等到收到信后,已是一个半月之后了,李清和接到信没有宽慰,反而更担心,可是又无计可施,秀枝说的很清楚,因为饥荒,已经没有人送信了。
      直至半年以后[1942年秋],李清和才又收到家里的来信。
      李家因为存粮多,这半年来又省吃俭用,终于等到新粮下来,熬过了这个劫难,只不过靖安年纪小,受了不少罪。李父三人也是瘦的皮包骨,可是好歹算是活下来了。
      房东二人,存粮少,但是李家人心善,感念刘家收留之恩,两家人凭着存粮,还有李父种在花坛里的菜,生生挺过来了。
      而此时的任欣仪也在通讯处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通讯兵,虽然还是没有达成她上战场的愿望,但是她活的很充实。
      也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安正和任淑仪分开在两个地方。
      “怎么,这个月任护士没给你写信呐?”
      “没有。”安正郁闷的坐在山头扔石头。
      “兴许是这个月太忙了,没有时间。”
      “我知道,他们那又打了几场仗,估计是忙得不可开交。”安正叹口气。
      “还好,姐妹俩在一起,好赖相互能有个照应。”
      “是呀,这我也就放心了。”
      两个人说了会儿话,就回去了。此时任淑仪所在地区,确实紧张,三天两头就有一场战事,受伤的士兵也多,一场战事下来,他们就不眠不休的抢救伤员,只有等伤员处理的差不多了,人手能腾出来,才换着去休息。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像生活日复一日的重复,直到半年后,元旦刚过完,传来消息,立即让所有抗日战士奋起,汪精卫政府向英国和美国宣战,并且与日本签定《日汪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向盟军开战足以让全国沸腾,更何况是这种等于卖国的协定。
      李清和这边的部队一直没有什么动静,义愤填膺的战士们都去请战,只不过被劝了回来。冷静下来再仔细想想确实需要冷静一下。
      倒是秀枝家里经过半年的修整,也算是缓过来了,靖安又被喂的白白胖胖的,小家伙也调皮的紧,在院里爬高上低的,虽然人不大,但是话说的很利索了。
      秀枝又回到学校去工作,李父还在粮店里做账房先生,一家人倒是轻松。
      房东一家感谢李家的救命之恩,没事的时候帮李母看着靖安,做饭的时候搭把手。
      秀枝下班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她激动地说道:“爹,娘,学校说我虽然旁听,但是学习快,让我跟着一起考试呢,如果考试通过,就能和学生们一样,拿上中学的毕业证。”
      李母第一个高兴地说:“哎呦,谢天谢地,家里终于出了个文曲星啦,别看清和都是读私塾,但是也不是个正经学生,没咱家秀枝聪明,还有个毕业证。”
      李父同样乐得合不拢嘴,说道:“可不是嘛,咱们秀枝啊,聪明着呢。”
      秀枝听后心里乐不可支,想着自己也能当个正经学生,多亏房东夫妇,打算等考试过后去谢谢人家。
      吃过晚饭,李母什么都不让秀枝沾手,只催着她拿着课本去学习。她的课本是之前学生毕业后,不要的,老师捡到那么一两本,就拿给秀枝让她复习,她如获珍宝,天天带着,里面记满了秀枝的笔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