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
-
执法者,在这个人工智能高度发展---智能机器已经代替了大部分工作,也包括基本执法的时代,通过各种考核后成为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并不容易。
如果说不同类别的机器警察可以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治安巡逻、交通指挥、户籍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监控等监察工作,那么执法者存在的第一层意义就是为了解决法规制度之外产生的伦理道德冲突。
所有对机器警察执法有异议的当事人,都可申请人类执法者裁定,执法者的裁定即为最终裁定。
这样就能避免所有的异议?
当然不能。
但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执法代表不容斟酌的权威,它可以让所有的质疑销声匿迹。
在寻香看来,这也是执法者存在的第二层意义。
通过严酷考核,最终获得认可的、足够优秀的人即代表正义。
执法者的执法权限对应不同的等级。
只要是智脑天泽和安全宪法这两大禁区之外,高等级以上的执法者们不仅可以执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制裁,甚至是超越法律的制裁。他们还可以申请独立管辖区域,全权制定禁区之外的一系列法律。
换句话说,成为执法者,也就是拥有了践行你认定的正义的权利以及改变规则的可能性。
这是独属于人类,最公平公正的机会。
第一线永远代表着高风险,即使是人工智能高度发达,各种监测手段覆盖的社会也是一样。
安全宪法里规定,任何基于智能算法运行的机器不能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即便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同样受到保护,这也极大制约了机器人警察。
加上近些年反人工智能群体势力的壮大,在个别高级执法者的支持下,不少城市打着自由的名号开辟出了禁止智能机器产品进入的人类生活区。这种地方不仅需要比其他区域多一倍以上的执法者,在完全失去机器人警察辅助的情况下,最终直面犯罪分子的只有人类执法者。
从结果来看,寻香不免产生了最终还是人与人斗争的想法。
如今的机器人警察增加了自动危险识别。例如最高级的“天警”,可以将所有潜在风险转化为指数进行精准检测,提前预判,高效控制。当个体危险指数超过了内部设置数值,不必管理者授权就可主动禁锢危险分子。
认定为危险分子的人类被禁锢后,取消禁锢的程序无法轻易开启。虽然从实际角度而言,没有一个极端危险的犯罪分子是被机器人警察逮捕的。
寻香可不是在讽刺,反而她很佩服无论有多少案例,多少次改进,坚守原则的态度。
当然,从因势利导的角度看,在被智脑天泽控制的世界,这是种必要平衡。
即便今天,机器人警察依旧会出现突发状况。毕竟当智能限制在固定范围内,学习的来源是已有经验,而斗争的对象又永远是存在变数的人类,这种事情真的无法避免。
仅去年一年执法者人身伤害事件就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令寻香乍看有些意外的是人类自由区与其他地区并没有显著不同。至于是不是寻香想象的,受到人为控制的原因,没有实际调查过的她目前还没有发言权。
普通人成为执法者的过程都是基本的那一套。
报名的门槛很低---只要超过报考基础分数线的人都可以参加初试。
这框定了必须建立基础知识体系的前提。
接着是资料审查,体能,同理心,基本道德等测评。
寻明月和冯莲濯自然都通过了。
按照接下来的规划,他们会在专门的执法者学校进行不少于四年的学习。
但如今,冯莲濯选择了导演专业,追着他而去的寻明月,只能算作进入了有执法专业的学校。
也许在寻明月的梦想里,她最希望的是以完美形象告诉冯莲濯我为了你而来,接下来的四年里我们依旧不会分开。
对她来说,执法者是冯莲濯从小的梦想,于是也成为她的梦想,突然而来的抛弃没有关系,继续追随对方就可以维系平和的日常。
她不知道的是,即使她表现得大方得体,视她为洪水猛兽的冯莲濯也不会流露出爱的惊喜。
况且按照原本的发展,为了维持那点可怜的联系,得到冯莲濯的回应,她竟然憋屈的答应了在学校里假装陌生人。
这极不符合寻明月自信傲慢的性格,联系整个故事的走向,寻香认为也许寻明月预见了这是冯莲濯对她最后的容忍,他们迟早要彻底谈崩,所以才有了那次妥协。
寻香并不关心冯莲濯选择放弃一直以来的梦想有什么深层原因,她在意的是原本的寻明月去了哪里,站在这里的应该是真正的寻明月。
虽然她会经历冯莲濯的逃避、无视,甚至有了交往对象的打击,但最终她会清醒过来。
她会发现她喜欢的冯莲濯更多的只是她所认为的完美形象,或者说只是一种习惯。
更肤浅的,只是父母离异后的寂寞转移。
她甚至会反省自己对冯莲濯造成了一定伤害,虽然这在寻香看来只是无能男性不可避免的挫折。
寻香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的手上有一处小小的伤口,更后知后觉地感慨,她递过去的是一枝玫瑰,打他的也是这枝被拒绝接受的玫瑰。
很有趣不是么?
‘爱情’,以及,‘凶器’。
寻香凝望着花朵,原本残破的花朵和她手上细小的伤口立马恢复如初。
她拥有神奇的能力,却没法回到她原本的世界,让明月归来。
寻香又一次感慨自己成为寻明月的时机实不对,但想了下大致剧情,又觉得实在没什么正确时机。
寻香现在唯一希望是,真正的寻明月也能有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