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医生的责任 ...

  •   省委、市委开会做出的决定,是暂时不管制。

      因为这个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是同时,对于病例比较集中的小区,则立刻实行封闭式管理,按照上面的想法,也可以顺便当做试点,来看看如果真的有一天要全城封闭什么的,是不是可行。
      当然了,所有人都希望,不会有出现这种情况的那一天。

      同时,宣传攻势也立刻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豆坊街道的几个小区、农贸市场直接被封锁,通过网络消息传播,新型肺炎的情况要说还没有引起人心惶惶,那是假的。

      可以说,封闭小区、农贸市场的决定刚一落实,就有好事者开始散布各种说法了。

      市委、省委之前担心的物资哄抢、抬价、虚假申明某种药是特效药之类的也开始在瀚城各处出现;当然也有人觉得假,压根不在意。

      但总之,年前半个月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瀚城,依然人来人往,依然人潮汹涌,有人已经开始策划离开,有人觉得不过是网络谣言,有人趁机想大赚一笔,也有人悄悄地开始囤积物资……
      毕竟,十七年前的sars离现在人太遥远了,尽管谣言甚嚣尘上,但是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在意这个消息。

      几千个病人是不少,但是在人口将近千万的大城市里,却也并不显得多,甚至在一开始,唐利民教授配合做起宣传,让大家尽量少聚集少流通、没事少出门、勤洗手勤消毒的时候,还有大批的人在往外旅游。

      旅行社的生意依然红火,各大车站、航班依然人满为患,各商场、超市依然人潮汹涌,各大景点、美食街、网红店依然有着许多的游人前来……

      总而言之,年前的瀚城,依然热闹的一如往昔,充满着即将到来的年的味道。

      面对这种情况,市委省委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但是该做的事情却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没有人敢放松警惕。

      豆坊街道农贸市场已经被彻底封闭了,医务人员再次对这里做了精密的消毒处理,里面的禽类、肉类蛋类等等甚至包括蔬菜瓜果都全部拿走进行化验。

      这里的工作人员、进出频繁的人员,经过社区和管理部门的核对之后,全部进行隔离处理,虽然并不能确定病毒就是从这里出现,但是病例在此聚集却是不争的事实,唐利民教授牵头,政府部门积极配合,经过协调,找了一家连锁酒店进行人员安置。

      当然,酒店在作为第一个隔离点使用的时候,所有设备都由专业人员进行了消杀处理,并且对酒店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再三强调必须每天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否则就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任。

      唐利民教授的团队,和其他的专家团队到目前为止的进展,已经让他们确定这种病毒的传染性,比当年的sars传染性要弱一些、致命性也弱一些——到目前为止,虽然也有重症病例,但是大部分的症状还是比较温和,并没有到重症的程度,并且还没有死亡病例,包括第一个转移到传染病院被张悦然接收的那个病人,虽然到目前为止病情依然严峻,却并没有出现生命垂危的特征。

      对于隔离的人员,向菀带着人直接进行了新型病毒测试,他们已经从最初的分析办法中又再次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已经能够尽快给病人进行测试,并且在两天之内得出结果了。

      而同时,社区也在追踪这些隔离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并且要求这些人尽量现在自己家里隔离,少出门,一旦这些人的检测结果异常,这些密接人员也要进行测试。

      其实,到这种地步,敏锐的人已经能够察觉得到,事情在悄悄发生变化了。

      而就在这冰火两重天之中,传染病医院旁边的那块空地上,方舱医院已经在悄悄地开工建造。

      虽然整个社会的舆论情势似乎还很平稳,但是,省委和市委的压力却是非常大,因为,就在接下来的这两天功夫里,一边是对豆坊街道的全面彻查,一面是连续可怕的新增。

      两天之间,找到医院求助的肺炎患者突破了4000千,日增到达了两千!这是一个新的可怕数字!

      而且,病人的病情基本上都比较严重,伴有高烧、咳嗽、气喘、胸闷等等……严重的甚至直接需要上呼吸器。

      而且,第一个死亡病例也终于出现了。

      张悦然双眼布满血丝,神情有些麻木。

      不是她对于死亡麻木不仁,而是因为,连续的急救依然没有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下来,这种感觉,让她头重脚轻,让她难受到失重。

      张悦然从医数年,这自然不可能是她第一次面对死亡,甚至,作为医生,很多时候她也不赞成过度医疗,觉得对于有些病人,既然已经没有办法通过医疗手段来延续生命,与其痛苦的挣扎,不如给予生命最后的尊重,让人在最后的时光平静舒适,完成最后的想法,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有很长一段时间,张悦然甚至想过,要不要放弃自己在读的专业,去研究一下善终服务,她觉得,这或许更有意义。

      因为,她作为一个传染病医生,见识过的是更加痛苦、无助的病人。

      他们身患疾病,有些能够治愈,有些不能;能够治愈的还有希望,哪怕因为病情的传染性,他们不得不独自待在医院,忍受和亲人分离的孤独,可是因为有希望,所以他们总能更乐观一些。

      但是有些人,却不能,因为他们已经被判了死刑,而传染病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也不得不忍受孤独,没有办法和亲人相聚在一起。

      尽管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使命、也都尽职尽责的为病人医治,为他们提供服务,可是很多时候,这比不上亲人在身边的陪伴,他们给不了病人亲人般的温暖,因为并不一样。

      支持她继续坚持本专业的,是一个她曾经接待医治过的病人。

      那位病人当时五十几岁,和张悦然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她和先生感情很好,有一个独生子正在国外留学,病人不幸染上了传染病,并且很快就引发了并发症,治不好了,却也不能离开医院,儿子回不来,丈夫进不来,她就孤独的躺在病床上,等待着生命就这样消逝。

      那时候张悦然刚参加工作不久,医院里的实际工作和曾经的理想之间的差异、以及她和陈凯旋的分手,都给了她不小的打击,所以那段时间张悦然的心情挺低迷的,加上工作辛苦,整个人迅速地瘦了下去。

      当然,如果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工作,那就不是张悦然了,她虽然也在思考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但到底人还没有离开,那就该尽心尽力的工作。

      所以,张悦然作为照顾那位病人的住院医生,凡是病人有什么需要,她都尽心尽力,随叫随到,当看到病人孤单寂寞的时候,如果她有时间,还会陪病人聊聊天说说话,知道她想念家里人了,主动帮她视频让她和家里人通话,不仅是张悦然,和张悦然一起工作的小护士,也都是这么热心的照顾着病人。

      后来,这位病人去世之前,拉着张悦然和一直照顾着她的小护士的手,非常温和、真诚地感谢她们给她的陪伴。

      张悦然还记得那个阿姨临终前平和微笑的样子,虽然因为生病整个人显得干枯,可在那一瞬间却又有一种别样的美好,她说:“张医生啊,谢谢你们,这段日子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你们不嫌弃我一个老太婆,总是没事找你们麻烦,因为你们呆在我身边,尽管老伴儿和儿子都不在,可我并不觉得孤单,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下辈子当个医生,像你们一样,给别人送去温暖。真的,谢谢你们,这段时间,我觉得很好,很快乐。”

      阿姨就这么走了,但是,张悦然一直都记得她,记得她临走前温柔的话语、对她的感谢。

      那时候,张悦然也曾经历过医患关系的紧张、病人对她的挑剔和不理解、家属的不客气和质疑,也曾怀疑过自己这份工作辛辛苦苦却不被人理解到底有什么意义,可是,那位阿姨那番话,却让她整个人安定了下来,从此下定决心,在这份工作上、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坚持、继续努力。

      医生不是一份好做的工作,尤其是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医患比例不太协调国家的医生,承受的压力和误解,都是不小的,每年医学院出来那么多学生,能真正当上医生的不多,当上了医生之后能够一直当下去不转行的,其实也不算多,归根究底,是因为这个职业真的非常辛苦,还饱受流言、危险的困扰。

      可是,尽管当医生这么不容易,却依然还有那么多人在坚守,是因为,治病救人,依然会让许多人存在使命感。

      就像张悦然一样,她已经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尽量的给病人帮助,帮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让他们脱离病痛的烦恼。

      每一次的‘赢’都让她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而每一次的‘输’都会让她觉得难过痛苦,生命不是数字,不会因为经历的多了,就真正的麻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十九章 医生的责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