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烦躁的一天 ...
-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这种情况,明明不想做的事,事实和内心却背道而驰,比如不想和父母吵架,却依旧吵了。
本来学校一件简简单单的交医保,却因为这个心情到了冰点,父母的不上心又或者是上心不及时,让自己极为不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是极致的敷衍。
甚至草草结束了最后的聊天。
老师说过的一句:“你除了吃饭没钱时每天或者每周会给自己父母主动打电话吗?又或者打几分钟呢?”
确实。
我很少打,甚至再很长一段时间属于不打电话不发信息,即使没钱吃饭也难以张嘴向父母伸手要钱,更绝的是,宁可朋友借钱都不曾向父母张口。
我有些意外什么时候我和父母关系变成这样了,但其实好像每一个变化都有依有据。
叛逆期的三年父母不在身边,造就了我自己喜怒无常甚至令人捉摸不透的性格。
又三年。
窒息的管教束缚,让我压抑自己脾气,成为了一个还算令人满意的好孩子,可能也就是这三年里,我开始质的变化,不爱和家人分享任何事物。
面对任何问题也只是数字概括,有种拒绝交流的味道,后面越来越严重化,家人聊天愈加少,关系也就愈加差。
一段没有沟通的关系是不可能变好的。
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聊天使人关系变近或者变远这无法预料,但无话可说是一定走向末端的。
回到今天,我依旧在和身边的人陈述着我和家人关系如何差如何不好,却始终没有勇气往前走一步,打开那似有似无的心门和父母说一声“对不起”又或者是“我想通了”。
勇气是需要准备的吗?其实不需要,你在心里说服千万遍真的不如实际行动那一步。
人生哪来那么多准备?
或者说。
没有什么人生或者什么事是你准备好才会发生的,我们要勇于迎对这些事物。
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你有万全准备,只要遇上了你就会迎刃而解,或者自然面对。
就像今天的我本来开开心心,可到来晚上听到父母给的是我不满意的结果我开始暴躁,敷衍,冷暴力。
这对吗?
不对。
我知道,所以我在反思。
对待任何人都需要有耐心,何况是父母,不能因为一次的失望就否定了一些人对你长久以来的付出。
就像你有多少次让父母失望了?数过吗?数的清吗?怎么能因为一次的失望就开始否定呢。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况且你已经成年了,小孩子气任性那都是小孩子的了,该学会长大了。
成年的人,父母是有义务不再出钱抚养的哦,你现在所接受的都是父母一点一点的爱。
所以放过自己也去放过别人,从死胡同口走出来吧,外面还有很多人在等你回家。
死胡同口一直走下去一定是死路,倒不如回到出口原点,重新制定下一个可实施计划话。
好好和父母坐下来谈谈吧,不为别的,就为了你们这长久以来的情感关系。
那就这样了,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