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姬水村收徒 ...
-
迷苍山在大地之北,中原之西,遥远得使人提起便心生栖惶。
迷苍教便在迷苍山上。此处苍天辽远,苍山雄壮,原野茫茫,江水滔滔,立在那山顶之上,仰头便是万里青天,俯身便是千丈恩仇,狂风吹迷人眼,暴雨穿碎石头,朝阳红如鲜血,明月冷如冰霜,星辰在天地之外旁观,云朵洁白得没有一丝哀愁。凶悍的屈于国就在它的北面,茹毛饮血、残忍好杀、没有伦常。隔着森林与草原,南面是中原王朝,人物繁华、文采风流、国泰民安。
迷苍教的教主名唤于封,当他打败上一任教主继任教主之位时,年仅弱冠。这是迷苍教一贯的规矩,只要打败现任教主,就可以成为新任教主,教中无人不服。初次定下规矩的是迷苍教第二任教主,此人生就是一副睥睨天下的气势,名字自然也是目中无人的,就叫做睨天。不妙的是他的教主之位来得太过容易,是他父亲临终所传,实在不能威慑众人。当时许多老人不服,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只用教主一句话,就成了众人之主?其中有些学问的,便要说睨天是夏启在世,自身德行不足,还要将天下据为一家。
睨天当时年纪一十有六,是故教主流落在外的儿子,本就一身野性,听见众人反对也不回避,站在弥隐峰上放出豪言,天下英豪,无论何门何派,若是有人能杀我者,便可成为迷苍教的新教主,若为我所杀者,皆沉入山北的无底涧中,灵魂与深涧之水为伴。
此言一出,不服之声便小了许多,也有人以为睨天年少轻狂,其实不过如此,与他在山北决一生死,皆为睨天所杀。此事一时在江湖上引起过不小的波涛,甚至各方武林高手不远千里来到迷苍山,想要一睹睨天教主的气魄,试一试睨天教主的武功。闹过一阵,待到风平浪静之后,也不过是几位江湖豪杰被沉入迷苍山北的无底涧中,化作朵朵浪花,永世翻撞在深渊的山石上。正因这一段故事,无底涧也有英雄冢之称。能与睨天比武者,都是各路英雄豪杰,江湖上的名声说出来,也可以威震一方,一旦身死人手,炙手可热的江湖名声也凉如涧底之水,有心人尚且记着,那爱热闹的,终究又去寻别的热闹了。
自此以后,迷苍教的教主人选皆以比武而定,生者称霸一方,死者万劫不复。往后岁月,一代又一代迷苍教主自山北而来,在位时也接受过许多挑战,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便可以将教主之位传与他人,若是有人不服,山北自有决断。山北本有一块巨石,称作望路石,经人凿刻,面南是一把宝座,面北宝座的背上,是一座墓碑,上面只有两行大字:胜败天定,生死如常。迷苍山的教主皆自山北而来,而最终,又归于山北。
期间也有人反对过,说一教之主怎能只以蛮力取胜,况且败者必死也过于残忍,这些言论纵使有些道理,只是终究抵不过北人尚武的传统,武力威压之下,只得屈从。曾经倒也有过教主善终者,虽武功不是极高,但胜在能得人心,不过也只是少数而已,迷苍教的规矩并未因此改变。
于封却有些不同,他虽已是迷苍山的主人,在中原武林也已名声大振——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声名和地位。只是这位教主却似乎比人想的要淡泊一些,相比于做一个威震武林的某派教主,他更愿意为了天下武学四处奔走。教中事物安排给六大长老和各分坛坛主,于教主云游四方,揽遍天下美景,学遍天下武功,寻找已经失传了的武林秘籍,寻访传说中的武林高人,如此多年,说不尽的自在快活。他虽在远离中原之地长大,于封却读过很多中原文人的诗,那些诗人总是在官场和归隐之间犹豫不决,却想不到就在他们以为的荒蛮之地,有人既拥有至高的地位,又逍遥自在。因此于封并不喜欢中原,那是他从未踏足过的地方,对于中原武林,他知之甚少。因此他才要去中原,在他的未知之地寻找自己的所求之物。
一日行到一处名唤姬水村的小村庄,看见此处风景如画,人民安泰,村庄小巧,隐在一片巍巍青山之中,气象不俗,颇有些深藏不露的意味,让人不觉就生出流连之意。它甚至让于封一时忘记了奇伟的迷苍山和精妙的武功秘籍,只想寄情山水,远离尘世。
于封慢慢走进村去,满眼风光,只觉得自身与山水已经融为一体。还未来得及租赁房屋,甚至未及喝一口水,歇一歇脚,他就听见一群小小孩童的嬉笑打闹之声,抬头一看,一群村童正朝自己所在之处跑来,为首的孩子手中举着一个白玉九连环。于封一眼便看出来,那是上乘的好玉所制,看那玉光,定然也时代久远了。在这小小村庄之间,显得尤为珍贵。想必这孩子祖上定有过辉煌之时,后来慢慢没落,将宝物流传下来了。只是这样的家传宝物长辈自然是再三珍重地收好,现在却竟然拿来给孩子玩耍,可见其溺爱娇宠了。
正想着,听见那孩子向伙伴们说“今天是我生日,我爷爷给了我这个九连环玩”,伙伴们不信,都说是他偷出来的。小孩子也知道其珍贵,大人哪里会轻易拿来给孩子玩的。
小孩气不过,说不信可以去问他爷爷,就是爷爷给的。伙伴们见他说得信誓旦旦,只好信了。不过孩子倒也没有撒谎,只是他没有告诉伙伴爷爷哪里肯让他玩这个,不过是他偶然看见了,闹着要拿来玩,软磨硬泡兼撒泼打滚才肯给他的。
孩子得意洋洋道:“这个九连环很难解开的,到现在也没有人解开过,你们谁能解开?”
伙伴们个个跃跃欲试,那孩子说道:“我们到草垛那边去解吧。”
于是一群人哄闹着过去,为首的孩子没有注意脚下,正摔在于封面前。因怕九连环摔坏了,人虽磕破了皮,手却高高举着。
于封心情大好,满面微笑,弯下腰去将孩子扶起。就在他的手握住孩子的手的那一刻,心中蓦地一下惊住了。
这个孩子是他一直求而未果的习武之人,于封不仅沉迷武学,更希望有人能将自己的一身武艺继承下去,只是这样的人向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封曾经找了许多孩子,但都不能称心,今日这个孩子的出现,竟是让他惊喜万分。只是看这个孩子的样子,大概也有四五岁了,体内却一点内力全无。对于习武而言,委实有些晚了,可见其父母无知,将珠玉蒙尘,荒废在此了。不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没有回答,他有些怕面前这个人,尤其是他开口说话之后,更让他惧怕。
其他孩子一哄而散,跑着喊小仓被坏人抓了,男孩的手被握着,又不敢抽出来,只好往后退了退,眼里全是恐惧。于封似乎被这种恐惧所伤,一时有些失落。
正巧一位妇人出来找他,笑道:“小仓,快回家了,饭菜都做好了。”
男孩一见母亲来了,忙抽出手来,口中喊着娘,跑去躲在妇人身后,只露出一只眼睛来看着于封。
妇人将他抱起,问他怎么了,又朝于封打量了几眼,对他十分防备。于封正是青春年少,面容英俊,但妇人却感受到一股凌厉之气,颇不近人情,虽说看他穿着举止也不像是贩卖人口之徒,但总让人有些不舒服。于是抱着小仓回去,还叮嘱其他看热闹的孩子们也早些回家去,别在外面玩。本来一场热闹场景一时之间静得出奇。
到了家中,家人问他到哪里去玩,小仓便说和伙伴们解九连环玩。娘亲没有提起见过于封的事情。因为忙着张罗生日,这件小事娘亲并未放在心上。菜肴做得很丰盛,虽是些家常菜,但一家人围着桌子,十分和乐。奶奶责备他把脸弄得脏脏的,爷爷笑着说孩子还小,抱过小仓,把他脖子里用红绳子系着的铜钱拿出来看了看说道:“又长了一岁了,咱们小仓很快就能长大了。”又重新郑重将铜钱给他戴上。
哥哥小米从爷爷背后爬过来,拉着小仓问道:“弟弟,九连环你解开了没有?”
小仓道:“没有,还没解呢。”
小米说:“拿来我试试。”
小仓说:“小仓先解。”
小米说:“好吧,那你快点。”
正热闹处,忽听得有人敲门,小仓爹爹出去开门,见是一位陌生的男子站在外面,说赶路渴了,要讨杯水喝。小仓爹爹满怀热情将人带进来,刚掀开帘子进了屋里,就听到小仓娘惊叫了一声。
家人都看着她,不明就里,小仓爹爹问道:“怎么了?”
小仓娘拉过丈夫,悄问道:“你怎么把他带来了?他今天盯着咱们小仓看呢,说不定是个拐子。”
小仓爹爹正要说话,于封先开口道:“这位夫人误会在下了,在下看这位小公子是个练武奇才,想要收他为徒。”
听清他的来意,家人都换了一副脸色,爷爷抱起小仓,小米虽不知就里,但也看出家人不大欢迎此人,站在众人面前,虎视眈眈看着于封,仿佛他一己之力就能保护所有人一般。幸而又被他父亲拉到身后了。
爷爷说道:“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不想学什么武功,你请回吧。”
于封道:“在下是迷苍教教主于封,收这位小公子为徒,实在是至诚之心,并无半点杂念,若是诸位肯答应,在下可保诸位一生荣华富贵。”
一听是迷苍教,一家人更不肯了。江湖上本身对迷苍教传言就不好,更不提黎民百姓,更是道听途说,以为迷苍山上下来的人都会生食人肉,敲骨吸髓。小仓爷爷指着于封便道:“还不快走!我们小仓怎么能跟你走?!”
于封笑道:“既然诸位不同意,就不要怪在下失礼了。”
说罢,不等小仓爷爷发作,便先运起内力将小仓吸入手中。
小仓的爹爹离得最近,上来就要抢夺,被于封一掌挥去,摔在炕沿上,轻轻了却了性命,带得小米也倒在地上,没了声息。家人惊呼,于封为日后不留麻烦,起了灭口之心,便撒出几枚毒针,飞去一一刺入他们的心脏,不久都呜呼哀哉了。虽然哥哥尚有气息,但于封并不放在眼里。房中的灶上还烧着火,锅里正煮着羊肉,香味飘得满屋都是。于封一掌向灶台打过去,灶内常年因火熏烤而油黑的泥土夹杂着黄土被炸开,火花四处飞溅,一处一处地燃起火来。小仓被于封夹在怀中,就像夹着一只无家可归的猫儿。他看见家人一个个倒在地上,看见大火烧了家里的东西,可是家人谁都没有动。他不知道家人已经死了,甚至不知死为何物。他没有哭喊,眼睛里却不知为何流出眼泪来,并不是因为悲伤,也不是哭,就只是在流泪,无法遏制。
那时正是晚饭时候,村庄里炊烟袅袅,每家每户都在生火做饭,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邻居被灭门。后来有人发觉小仓家着了火,连忙赶来救人。只是火已成势,无人敢进去了。
小仓被于封夹着,在树林中看着村民提水救火,嚷成一片,除了流泪,一言不发。于封擦干他的眼泪,眼泪又流出来。
于封说道:“以后你就是我迷苍教的人了,等你学有所成,再杀了我替他们报仇吧。”
那个时候,你就是迷苍教的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