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乐乎迎客(1) ...

  •   学而书院里的一个药庐里,一个穿着暗紫色长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领着十多个穿青袍的少年,围着捣药盅正在忙碌。

      这穿着暗紫色长袍的中年人,面色红润,颚下长着一部大胡须,他便是学而书院里教授医术的徐栎先生。

      青袍则是学而书院学生的标志。在书院里,无论男女,都必须身着统一的青袍。这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学生间互相攀比炫耀。只有重阳比试这一天是个例外,毕竟比试时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观众看起来也很费力嘛。

      这十多个青袍少年便是跟着徐先生修习医术的学而书院学生。他们在为第二天的重阳比试做准备。每年比试都难免有人中暑、受伤,因此事先备下足够的药是必须的。只是有些伤药要趁着草药新鲜,效力才大,所以重阳比试的前一天,徐先生的药庐里总是忙得不亦乐乎。

      徐先生和这些少年,两人一组,一人专门负责从身边的竹篓里取出合适的草药放入捣药盅里捣烂,另一人则将捣出的药汁装入一个个陶制的小盒子里。

      站在徐先生身旁的少年明显比其他少年要小许多,身量尚未长足,白润的小手里拿着一个木勺,飞快地舀出药汁再封装进盒子里。偶尔还瞥一眼竹篓里的药。这一瞥之下,发现竹篓里的药剩的不多了,仰头问道:“徐先生,彦清师兄他们什么时候才回来呀?”

      彦清师兄,姓徐,正是徐先生的亲生儿子。此时他正带着一帮师兄弟,在杏花岭上采药。只是这药庐里的新鲜草药已经快用完了,还不见彦清师兄回来,小小少年固有此问。

      徐先生手中捣药杵不停:“彦清他们应该快回来了。筝筝,你去看看几位师兄的药篓子,要是谁那儿的药还多,就匀过来一些。”

      “是。”叫筝筝的小少年答的飞快。

      筝筝正看到第三个药篓子时,药庐的门开了,一句兴高采烈的“彦清师兄”正要脱口而出,却在看清楚门里探进来的脑袋时把话给咽了下去:来者是教礼的贺奇先生门下的大弟子郭则之。

      郭则之极快地走到徐先生身旁,双手抱拳行了个礼,道:“徐先生,今年来客太多,贺先生要向您借几个弟子。他还说,等晚间就让礼学的学生们过来帮您的忙。”

      徐先生抬眼看了看大家的药篓子,基本都快空了。哼,既然彦清还没回来,那不妨就便宜老贺一下。他装着很不甘愿的样子,吹着大胡子道:“好吧,这里的学生都借给老贺。不过他可别食言,要是晚上我没见到你们礼学的学生,我可就要去他的书斋揪他胡子了。”

      郭则之弯腰行了个大礼:“谢谢徐先生。”转身对药庐里的学生们说道:“众位师兄弟们,这边请。”

      筝筝还站在第三个药篓子旁发愣,他在想这“众位师兄弟们”,到底算不算他。毕竟他今年还不满十四岁,没有参加过重阳比试,也就还不算正式的药庐弟子。

      发愣间,其他学生都已走出药庐。郭则之走到筝筝身旁,抱拳微微欠身:“请。”

      筝筝转头看了一眼徐先生,徐先生摆摆手,说了一句“去罢”。筝筝只好也走出药庐。

      大家都跟在郭则之身后,向乐乎馆走去。

      筝筝他们走了没多久,药庐的门又开了。这一次进来的才是真的徐彦清。同样的青袍,穿在徐彦清身上便有说不出的飘逸,衬得整个人也更加的丰神俊朗。他和几个师兄弟把身后的大药篓放在地上,看了看空荡荡的药庐,不由得问道:“爹,筝筝呢?”

      徐栎一边检视药庐里的草药,一边答道:“就知道问筝筝。他们都让老贺叫郭则之来拉走了。去什么乐乎馆迎客,要我说就该把乐乎馆的价格要的高高的,省的有事没事的,都往学而书院跑,一年比一年人多。”

      乐乎馆是学而书院里接待宾客的地方,取的便是论语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一直以来,乐乎迎客的事情都是交给礼学的贺奇负责的。只是今年由于某个特殊原因,来客实在太多,礼学的学生忙不过来。贺奇才派出大弟子郭则之向药庐的徐栎借人。

      筝筝他们在乐乎馆的门口,一排站在贺奇身后。每来一拨客人,贺奇先在宾客名单上记下客人姓名、籍贯以及与书院的哪个学生有关,接着就点了一名弟子将客人带到房间门口。

      今年来的人果然出奇的多,不一会儿和筝筝一起来的药庐弟子就都被指派出去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乐乎迎客(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