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向晨脚伤好了后就开始努力读书。虽说自己都混到教授级别了,可这里的考试和内容并不是他熟悉的。想要考试,还是需要拿出当年高考时的状态埋头苦学。家里人也都开始农忙了,早出晚归。日子就在这样平静的走着,可京都里的汝国公府却没这么悠闲。一封阔别十七年的信让汝国公老泪纵横连夜进宫。出宫后又马上叫人准备马车出门。
这日,农忙也收尾了,家里正商议着明天找人过来盖房子,外面传来叫门声。
“请问这是向正南,向老爷家里么?”来人很是尊敬的问到,谈吐不似一般人。
“正是,您是?”大伯娘满脑子问号,家里没有认识这么气派的人家啊。
“这位夫人,我们老爷是林玉秀小姐的故人,特来拜访。”
大伯娘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忙说“快里面请。云哥儿,家里来客人了,烧水备茶。”这面迎着贵客进门,那面吩咐着。
汝国公边走边打量着,虽说看起来家里打理的很好,可是也架不住这条件太差。想着老友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里就像打翻了调味瓶,各种滋味都有。也悔恨当初怎么就弄丢了老友的掌上明珠。
待他走进屋,一眼就看到10多年未见的林玉秀刚要出门相迎。
“玉秀给您请安。您老身体可还康健。”林玉秀对着汝国公行礼,其他人也跟随着行礼。
“快起来,这是做什么。好闺女,可找到你了。我还以为,还以为你早就不在了。你怎么不早联系我呀!”汝国公扶起林玉秀。边埋怨边仔细查看着,想确认这是真的。
“当初承蒙夫君解救,又想您的处境也不好。没有我您还能放开些做事,我就没联系。对了,给您介绍下,这位是我公爹,早年参军的时候就在林家军里。这位是我婆婆,是本村人。这位是我大伯和他夫人。这位是我相公,当初就是他救了我。这是云哥儿,这两个是我儿子向远和向晨。”
“远儿,晨儿云哥儿过来见过汝国公。”
“向远,云哥儿,向晨给拜见汝国公”
“好孩子,好孩子,来拿着,叫爷爷就行,叫爷爷就行。”
汝国公给三人一人一块玉佩。大哥和云哥儿都推拒着,向晨眼睛一转连忙道谢,接了过来,放到他俩手上。
“哈哈哈哈,秀丫头,这孩子的机灵劲儿和你一样样的,我喜欢。”
“向老哥,秀丫头家里没人了,我就厚颜以秀儿父亲的身份称呼您亲家了。”
汝国公一句话惊了的一屋人。
“这怎么敢当”林玉秀刚要行礼。就被汝国公拦下了。
“使得,不说我早就想认你做女儿,就冲你父亲,我的挚友,这女儿你当得。”
见拒绝不了。林玉秀只好带着小辈们跪下给汝国公磕头,认下义父。就这样向晨迷迷糊糊多了一个位高权重的外祖。
“亲家,你别站着啊,到你家了,哪有你站着我坐着的道理,快坐,咱俩也聊聊,对还有,昇儿,过来叫人。秀啊,这是你凤起哥的二儿子。”
“昇儿见过向老爷子,向大伯,向二伯,见过秀姨。”
“向远,云哥儿,向晨给哥哥见礼。”三人异口同声说到。这是几天前林玉秀给家里人临时恶补的规矩,就怕遇到这种情况、
“行了,自家人没那么客套。都坐吧。好好聊聊。”
汝国公摆摆手后和向老爷子聊了起来。小辈的也都聊着对方不知道的事。气氛很好。女人们和两位老爷子告别一声,起身做饭去了,林大伯哥俩也去山上看看有没有新鲜的野物,拿回来加菜。见晟哥有些向往,就把孩子们都带上了。
到了晚饭的时候,汝国公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对这家人也都了解了,虽说生活不是十分富裕,但这样的生活谁也说不出来不好来。心也算是放下了,更何况是这晨小子还有了挣钱的法子,而且学识也不错,有自己在后头,将来在官场上也不怕没出头之日。
用过饭。汝国公把向晨叫到跟前。“晨小子,你是怎么想到用硝石制冰的,你不知道民间不允许私自贩卖硝石么?你的硝石哪里来的?这是有你母亲在,不然你们一家的脑袋都不保喽!”汝国公想搓搓这孩子的志气,避免以后闯出祸事,可他不知道向晨的灵魂不是小孩子了。
“外祖父,我知道硝石的买卖是有限制的,我不是买的哦!我之前在镇上看一位老乞丐可怜,给他买了两个包子。他说给我制造好玩的,就用草木灰提取了些硝石,给我做了小花鞭放。我就总去找他玩,有一次他的硝石没用完,我看着好玩。无意中碰到水里,过了一会就变成冰了。后来有一天老乞丐不见了,听其他乞丐说他生病,去世了。我就慢慢将这事忘记了。前些天我脚受伤了,闲来无事就想起来了。外祖父我没有骗你哦。”
汝国公看他有条理的解释起来,眼睛里还那么真诚,已经相信了。(哎!这孩子就会装无辜)又让向晨示范了一下流程,就一点怀疑也没有了。他也认为硝石的提取办法不可能一个孩子自己想的,这就有情可原了,那乞丐应该也不是凡夫俗子,可惜了人不在了。
只能说年纪让这位睿智的老人受到了不正确的判断。
林玉秀将向晨的东西搬到了大儿子房间,又将房间仔细打扫了下,留给义父。大伯娘也将自己住的屋子收拾出来给那位昇公子住,准备和相公回娘家住一宿。跟着来的仆人也都找好借宿的地方了,忙乱的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了。
向晨和大哥躺在一起,脑子里回想着今天的事,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在这个以皇权为主的时代,没有能力没有靠山,哪怕行错一步都可能是万丈深渊。虽说现在出现了金大腿,可是阿娘当初的那样的家庭都可以一夜消失。
“小弟,在想什么?”黑夜里大哥稳重的声音响起。
“哥,我在想我是不是做错了。如果我没捣鼓出冰块,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事。”
“不是你的错,别乱想,做你想做的。哥哥在你身后呢。”向晨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夜里,他的烦恼改变了向远的一生。
因为睡得晚,向晨是被院子里的叫好声吵醒的。
“外祖父,爷爷早上好,怎么这么热闹啊。”院子里大哥正在和昇公子对打,爷爷和外祖父在观看。
“向老头,你这儿子。孙子都是好样的。看这虎虎生威的拳脚功夫。我再年轻几岁一定和他比划一下。”
“亲家公,过来用早饭了.没啥伙食,您将就着用些。”奶奶客气的说到。
“大妹子,您也别客气,我整得意这口儿!哈哈”
“行,那就多吃些”
收拾完东西,汝国公也谈起了正事。这东西虽说不是必需品,可是也是好东西。既然呈给皇家,让皇家挣这个钱。对向家也不能亏待了不是。
“这次我来之前皇上对于向家能贡献出这么宝贵的方法。很是高兴,特让我带来圣旨。所以都跪下接旨吧。
“向家之子向晨虽年纪尚小,但秉性极佳,作为此次功臣,特赏赐黄金千两,古玩10件,绸缎10匹,字画10幅
白玉莲花镯一对、翠玉平安镯一对、玲珑玉簪2支、白玉朱钗2支;珊瑚耳环一对、玉如意一对、青玉簪2支、落樱钏一对、金丝如意耳环一对、墨玉簪2支,镶金红宝石手镯1对,红宝石耳环一对、珍珠10颗。黄龙玉佩2枚、芙蓉玉佩2枚。林家之女林玉秀育子有功,另林家叛国一案早已查明,特此归还林家府邸及家产,并赐林玉秀为汐荷县主,钦此。”
“谢主隆恩!”向家人齐声喊到。
“秀丫头,皇上还说了,皇后知道你对京都还有抵触,特意求皇上准许你不用急着进京谢恩。等晨小子乡试考完再去。给你点时间,皇上同意了。”
“我这么多年没联系姐姐,难为她还这么了解我,义父回去帮我给姐姐带好,等我放下了一定回去看她。”
“事情也办完了,我也该启程回去了。等过些日子你们去京都我们就又见面了。”汝国公不舍的看着林玉秀说到。
“义父您多待些时日呗,我们才刚见面。”
“路途太远了,京里的事也多,呆不得了。向老哥,到时您也一起去,我们再喝几杯。”
“嗯,一定的。”
外面的马车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启程了。
“晨小子,好好学,考不上我可不轻饶你。”
“放心,外祖父,不会给您丢人的”
“远小子,你的身手不错,是个好苗子,到了京都,我给你再找个师傅好好教教你。”
“谢谢外祖父。”
“都回吧,昇儿动身吧。”
看着马车渐渐走远!向家人也都走会屋内,看着屋里摆着的东西。每个人脸上出现的不是喜悦,而是眉头紧锁。
“行了,大家把东西都收拾起来吧。老大老二,这些东西都搬去给晨小子。这是赏赐给他的,这些林家的地契老二媳妇你都收起来。这是你林家的东西。”老爷坐在座位上说到。
“爷爷,我卖这方子的目的就是想让家里的生活改善,不用我卖它做什么啊。”向晨急忙说到。而且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林玉秀拽住了向晨并对着老爷子说到“爹,林家的东西我收起来可以,这东西现在咱们也用不上。但是二小子得的这些东西还是要用的,这也是孩子的一份心。正好咱家现在也需要,又不是外人,一家子不算那些。”
“就是嘛,爷爷好不好嘛!”向晨看老爷子不为所动,上前拽着爷爷的衣袖撒娇。
老爷子没办法,只好无奈的同意,让向晨做主分配。
“钱每人都有份。爷爷奶奶还是掌管着大份留710两,伯父和爹各100两,我们小辈每人30两。古玩和字画这些东西爷爷奶奶收起来,这玉如意给爷爷奶奶,分伯娘一支白玉朱钗、白玉莲花镯一对、珊瑚耳环能趁的伯娘更加好看,也给了伯娘、这支白玉朱钗、落樱手钏、金丝如意耳环给阿娘、这红宝石的手镯和耳环、玲珑玉簪给奶奶、墨玉簪、黄龙玉佩给大伯和阿爹。青玉簪和芙蓉玉佩给大哥和云哥。布料就劳烦伯娘和阿娘给大家每人做两身衣服。珍珠拿到镇里加工下给云哥和大哥留着结婚用剩下的也都奶奶经管着吧。”
向晨将这些东西都一一做了分配。可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家人们的哄笑。林玉秀还点着他的脑袋说“哎呦,我家这个小败家子呦,倒是心大,一点也没给自己留啥宝贝。”
向晨很迷茫的看看大家,不是很明白大家笑啥。林玉秀看他这样,只能无奈的摇头“一两黄金10两雪花银。30两黄金300两银。农家一年存银不到5两。另外这赏赐之物哪个不是拿出去不是百两之数,这些东西我们带出去不是告诉外面的贼子,快来抢我吧,我有钱。白白浪费了你这读书的脑子。财物外漏不可取。如若这是在京都,这些没什么,可是在这青林镇不行,你可懂?”
向晨拍拍脑袋,是自己糊涂了。只想着让大家得些好东西,却忘了分寸。
“儿子疏忽,下次必定改正。请娘想个好方法。”
“行,娘帮你安排。这些东西就留下珊瑚耳环,翠玉平安镯。还有一支白玉钗留给娘您带着。剩下的娘您都经管着,日后再用。这钱拿出60两到镇上换成3张银票和250两银.剩余的换成碎银。大嫂和我各拿50两、3张银票给娘经管,剩50两碎银,娘,劳您老再填10两给他们小辈平分,也让他们喜欢啥买点啥。二小子想给大家身上添物件,就用剩余的100两去镇子上挑些样子自己喜欢的银饰,和买些家里用的物件。余下的钱给娘做家用,二小子,你觉得如何啊。”林玉秀快速的分配完后问问向晨。
“还是娘想的周到。儿子受教了。”
“弟妹啊、那银子我们屋里就不要了,这打首饰我不推却,二小子的心意。”大娘摆摆手推拒着,作为土生土长的的本村人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东西。真给她了,都怕晚上睡不着觉。
“老大家的,既然分给你了,就拿着。咱这好日子在后头呢。我老婆子觉得老二媳妇弄得挺好,稳妥还不打眼。虽说我们需要算计着过日子,可也不能把东西留手里,苦哈哈的过日子,总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让自己过得更好。晨小子是个出息的,且看以后吧。”奶奶是一名很睿智的女人,平时很少说什么,可是每次说出来的话都很有道理。
“你娘说的对,就这么决定了。另外老二媳妇,你最近也别忙着别的了,教教家里人一些规矩,免得到用到的时候露怯。这两天耽误了些,但起房子的事也不能停。”爷爷做了最后的拍板。
“爹,起房子的事咱们再需要在商量下。”一直没说话的向建开口了。
“怎么说?”
“原来按爹的意思是在旁边单起院子,两个院子中开个门。可是那终归也是两个院子。当时家里钱紧。没什么。现在家里有银子了,不然直接起个大院子。这样也免得大家说什么闲话。”
“爹,我觉得二弟的想法挺好的。”大伯想了想也觉得在理。
“我也同意,爷爷,现在有银钱了,我们也盖青砖房的大院,爷爷好不好呀。”向晨已经很适应了11岁孩童的身份,撒娇啥的不在话下。
爷爷考虑了一会儿,看看奶奶点头同意了。“行,咱就盖青砖房的大院,”
“给我拿只野物,再将我屋里的酒拿出来,我一会儿去村长家喝酒问问旁边的地。”爷爷对着阿爹说到。
“我明天去镇里联系砖窑的事,以前他家盖房子的家具在我这里打的。”大伯父也紧接着说到。
“明天是大集,正好晨小子的学院明天也不用去,咱们就都去镇里看看,采买些需要的。”林玉秀说到。
“正好老大媳妇你买匹布,再买点松软的糕点给你娘家。这些首饰不太适合给亲家,你们打首饰时给她打一副手镯。”奶奶对着大伯娘嘱咐道。
“娘、这不太好吧”虽然很心动,可还是没有应下来。
“没啥不好的,老二媳妇,她不买,你替她想着。”
“是,娘放心,媳妇记下了。”
“不早了,都忙去吧,东西给我带着,中午我就不在家用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