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自序

      园有桃,其实之淆。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写这些文字,只为了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

      聊以为序。

      第一章新人

      一

      这是一个清冷的早晨,时间已经进入了深秋。安剑骑着一辆崭新的变速自行车兴匆匆的行驶在公路上。脚下这条公路虽然不算多宽阔,但也很平整,一直向东大约一个小时,就到清河镇了,今天是安剑到这个镇政府报到的日子。

      还不到八点,安剑就已经到了镇政府。只见紧靠着马路,坐北向南矗立着一座高楼,与它四周的低矮民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剑仰面望了望这座高楼,心里想,这就是我将要工作的地方吗?稍微歇了一会儿,上班的人们陆陆续续都来了。安剑来到一楼一个办公室,敲开门,开门的是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看年纪应该和自己差不多。安剑连忙拿出自己的派遣证,还没说话,小伙子就说:“是来报到的吧?你去三楼吧,找组织办公室。”安剑连句谢谢都忘了说,就出来了。

      三楼组织办公室,写字台前坐着一个中年妇女,留着一头齐耳短发,透着精明干练。不知为什么,安剑感觉着这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小伙子多大了?”看完了安剑的派遣证,这个中年妇女问。

      “二十了。”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高山市农业学校。”

      “喔,中专生能分到乡镇很不错啊。小伙子,要珍惜机会,努力工作。”中年妇女一边说,一边拿起手边一个电话,“范站长吗,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个头不高,神色间透着成熟稳重,“刘主任,有什么重要指示?”

      刘主任笑了笑,指着安剑说:“我们镇分过来一批学生,这个小安是学林业的,根据领导安排,先放到你那儿,你可要好好带啊。”又对安剑说:“这位是林业站的范站长,以后就是你的直接领导了。”

      安剑连忙过来,伸出手,“你好,范站长,我叫安剑。”

      范站长领安剑上了四楼,楼梯口右拐越过两间办公室,迎面一个牌子,“林业站”。范站长推开门,只见里面一间屋摆了四张写字台,靠墙放了两张沙发,但又不显得拥挤。写字台前已经坐了三个人,两男一女。“我给你介绍一下。”范站长一边整理靠窗一个桌上的东西,一边说,两男一女则是惊奇的看向安剑。

      通过介绍,安剑很快就认识了即将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尽管对“同事”这个词还不是很适应。靠窗的两张写字台,左边的是范站长,右边的是孙副站长,平时都称呼他孙站长,范站长也不在意。靠墙的两张写字台,南边的是李技术员,就是那个女同志,北边的是曹技术员,年纪和孙站长差不多,都是三十五六左右的样子。

      李技术员很是健谈,问了安剑的年龄后,爽快地说:“我比你大,你就叫我李姐吧。对了,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高山市农业学校。”

      “是吗?咱们还是校友呢!曹哥也是咱们学校的,是咱的师哥。”

      安剑赶忙朝曹哥叫了一声:“师哥!”

      “欢迎你。”曹哥憨憨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范站长拿了一个包,站起身来,“我和孙站长去下面果园看看,小李和小曹你们给小安介绍一下咱的情况,小安,中午如果回不去,就在镇伙房吃个饭,就在楼下,很方便。”

      二

      安剑是他们村里最聪明的孩子,这个评价一直从小学伴随他到上完初中。之所以说他聪明,是因为每次考试他都是前三名,全乡前三名。他以全乡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初中,又以全乡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中专,这个评价也从“最聪明”变成了“最有出息”。事实上,1993年的中专,还真不是普通学生能企及的。这中间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只有安剑自己最清楚。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考上中专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穷希望。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安剑的父亲,一个劳累了半生的农民,花了自己几乎半年的积蓄,把所有教过安剑的老师都请到家里来,喝谢师酒。

      那天晚上,王老师喝得醉醺醺的,接过老安敬的酒,红着脸说:“安剑这孩子能考上中专,是他的福气,不过,如果能上高中,肯定能考个名牌大学,哎,可惜了。。。。。。。。”

      这句话当时并没引起安剑注意。后来过了许多年,想起这个数学老师的这句话,安剑竟是心中不由得一颤。

      四年的中专生活很快过去。就像他们的班主任,一个个子很高的老师说过的话,“同学们,四年的时间说短不短,但是说快也很快。你们要珍惜你们的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也能更好的报答你们的父母!”结果,这句话好像还回荡在耳边,同学们就要收拾书包,各奔前程了。

      学了一肚子林业理论的安剑,在家等待了两个月后,终于等到了上班的通知。毫无意外的,他被分到了平阳县清河镇,一个只听说过没去过、离县城最远的镇。象所有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样,安剑是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的,未来的生活,对他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憧憬。

      三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安剑慢慢地进入了角色。镇机关内部分为几个大口,党群部门包括工、青、团、妇;工业部门包括经贸办,工业公司,安全办;农业部门包括农、林、水、机、兽五个站所,另外还有政法部门,有党政办,老干办,□□办、计生办几个大办公室。而组织办、宣传办、纪委则是领导班子成员分管的办公室,属于党委部门。全镇一百多个机关干部,管理着三十六个行政村,四万多人口。安剑所在的林业站,属于农业部门,算是比较清闲的小办公室。

      这天上班后,范站长安排安剑和自己一块下村。两人骑着自行车,缓行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安剑问范站长:“范站长,咱们去哪个村?”

      “现在果树进入休眠期了,一些果农不懂怎样剪枝,咱下去指导一下。今天咱先去杨家沟。”

      猛蹬了几下车子,安剑又问:“范站长,咱们平常就干这些工作吗?”

      范站长沉默了一下,说道:“现在果园都搞承包了,政府没有管理权,但是咱们林业站也不能闲着,我们要熟悉各村的果园情况,在果农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服务。每年植树造林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小伙子,你还年轻,既然进了林业站,就要把业务搞上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拐了好几个弯,走了大约十几里路的样子,才看到一个苹果园,掩映在几座小丘岭之间。林外坐落着三间瓦房,打扫得很干净。果农老张看见我们到来,很是高兴,赶忙叫老伴杀鸡。范站长忙拦住他,“老张,今天我们是来为你免费打工的,可不是来吃鸡的,你要真过意不去,叫老嫂子弄几个青菜就行,鸡就别杀了!你要非杀,我们马上就走!”

      又争执了一会,见老张老伴放下了菜刀,范站长才命令安剑:“小安,拿上剪子,咱们开始干活。”

      三个人分别拿了剪子,走进果园。安剑虽然学过剪枝,但在学校实习机会很少,所以不敢下剪,只看老张和范站长剪。只见范站长轻车熟路,只几下就剪完了一棵树,一边剪一边说:“老张这个果园都是新品种,以红富士为主,今年进入盛果期了,一开始都是我给定的树型,现在不用重剪,只要进行一下疏枝就行。”

      老张在一边说:“我这个果园多亏了范站长,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干别的干不动,就能伺候伺候这几棵果树,弄几个钱花。”

      看范站长剪了几棵树后,安剑联系起自己的专业知识,若有所悟,试着剪了一棵,范站长在一边看了,赞许的点了点头。安剑大受鼓舞,挽起袖子,大干了起来。

      近一百棵树,刚过中午时分就剪完了。老张一边端过脸盆,一边合不拢嘴,“今天要不是你们,我这把老骨头,还不知要忙活几天!”

      旁边老张的老伴接过话去:“你?你不把树剪死才怪!”一阵大笑。

      三人洗完手来到屋里坐下,老伴已经端上了饭菜,放在中间的,赫然便是一盆炖鸡。

      四

      整个冬天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过去。这段时间里,安剑除了跟着范站长去各村的果园指导冬季管理,就是找了一些专业书籍,抓紧充电。在学校时,几个半大小子在一起每天不是打球就是调皮捣蛋,还真没把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直到上了班,面对实实在在的果园果树,才真正明白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

      上班时间长了,周围的同事也都逐渐熟悉起来。范站长是个对工作很认真的人,对人大度但也不失圆滑;李姐直爽,曹哥憨厚,孙站长技术一流,只是脾气有点执拗,这中间和孙站长接触的少,因为安剑上班不久他就调离林业站去管区了。农技站、林业站、水利站、农机站、兽医站几个站所同在四楼,和他们接触得久了关系也都处得很好,有的还成了朋友。农技站的周哥家在离清河镇较远的小岗镇,平时就和安剑住一个宿舍,两人很谈得来,因为上班时间比安剑早,通过他,安剑知道了不少机关里的内幕,听说了不少机关中流传的故事和趣闻。

      临近春节,机关里人心浮动,都没心思上班了,人人都在为过年准备。这天早晨,安剑照例打扫完卫生,提上开水,和李姐开始侃起大山,刚啦了几句,曹哥走进来,说:“小安,范站长叫你下去,他在楼下等你。”

      安剑问道:“什么事?”

      “可能是叫你下村,我自行车坏了,刚和范站长请过假。”

      安剑拿了一个包,来到楼下,只见范站长正和分管农业的时副书记说话。时副书记是从农村干上来的,公正无私,无论在机关还是农村都有很高的威望。看见安剑下来,范站长对时书记说:“情况就这样,如果再不制止,肯定会造成坏影响。我和小安先下去看看,回来再和你汇报。”

      时副书记皱了一下眉头,果断地说:“这样吧,咱一块下去,最好是现场就处理了。”

      范站长说:“也行,只是你的身体?”

      “都是庄稼人的孩子,什么身体不身体!”时副书记一边说,一边和二人一块来到楼后车库,推出一辆自行车。安剑这才发现,身为镇机关三把手的时副书记,竟然也是骑自行车上班。

      三人一人一辆自行车,急匆匆的驶出大院。深冬的风果然厉害,虽然不大,但是吹进人的衣服里,直刺入骨。三个人,两老一少,就这样出发了。路上通过范站长和时副书记的对话,安剑才明白,原来是有一个叫赵庄的村有村民在私自伐树,据说数量还不少,村干部管不了就汇报给了林业站。

      这个村离镇驻地大约有十里路,三个人出了一身微汗,才远远看见目的地。到了村办公室,村赵书记又详细的汇报了一遍,便领众人来到了现场。

      在村子的南面有一片林场,全部是十年以上树龄的杨树,因为历史的原因,集体的占了一部分,个人的占了一部分,总共有一两千棵的样子。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倒下了几十棵,林间耸动着十几个人影,电锯的声音此起彼伏。赵书记说:“就是他们!”

      时副书记站在一个高坡上,大声喊道:“所有参加砍树的同志们,我是镇里的,大家都出来听我说一句!”

      不多会,林子里钻出了十几个人,有老有少,一看就是本地的村民。

      时副书记顿了一顿,又大声说道:“你们大家这样伐树,既破坏了咱村的生态环境,也不利于水土保持。伐树不是不允许,但要科学的伐,合理的伐,你们这样乱伐滥伐是不对的,必须立即停下来,听候镇里处理!”

      “什么?我们砍自家的树还犯法了?这是犯的哪门子法?”

      人群象炸了锅一样,纷纷嚷嚷起来。

      范站长赶忙喊道:“咱国家有法律规定,不论是集体的树还是自家的树,只要不是房前屋后的,一次砍伐五棵以上都要到林业部门办理采伐证,否则就是违法。你们砍了这么多,有相关的手续吗?”

      人群静了一静,一个看似年纪大点的村民突然说道:“我们不知道什么采伐证,就知道树大了就要砍,砍了就能卖钱,别跟我们说这些没用的!”其他人纷纷附和,有几个年轻人甚至又拿起了电锯,向林子里走去。

      时副书记几步闯入人群,抢过一个小伙子手中的电锯,扔在地下,转身对着刚才说话的那老人说道:“你是赵中雄,对吧?老上访了,你以为我不认识你?你说你不知道采伐证,咱国家哪条法律你不懂?糊弄谁呀?”又转过身来,对着惊诧的人们,问道:“是不是他让你们私自砍树的?”看到人们肯定的眼神,时副书记接着说道:“你们大家太糊涂了,不按法律办事会吃亏的。你们现在砍了有上百棵了吧?如果深究起来,你们中有些人就要进去吃两年了,大家都是有觉悟的,可不要上了别人的当!”

      一个模样清秀的年轻人忽然恍然大悟的样子,喊道:“怪不得让我们先砍他家的,原来他是利用我们。操,不干了!”

      范站长接着说道:“办理采伐证很简单,你们明天到镇林业站,如果是合理采伐,很快就能办出证来。”

      那个年轻人问道:“□□收钱吗?”

      范站长笑了,说:“收,不过费用很低,不是你们想象得那样高。”

      “原来如此,我们大家都走吧,明天到林业站□□去,不要帮别人犯法了!”听了年轻人的话,人群一下就散了。

      赵中雄脸色.发白,走到时副书记跟前,递上一根烟,赔笑道:“时书记,你看我这事怎么办?”

      “怎么办,你上访了这么多年,法律条文你背得清清楚楚,还用我说吗?”

      “我检讨,我检讨,明天我就去林业站,把手续补上。明年我绝对第一个栽上树苗,嘿嘿,嘿嘿。。。。。”

      看着远去的人群,安剑心中忽然有一种感慨。刚才十几个人一拥而上的阵势,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不是时副书记一下就镇住了场面,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原先以为乡镇工作就是顺顺当当,一波不惊,现在才知道,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简单。再看范站长和时副书记,莫名其妙的,心中就有了敬佩的意思。

      五

      刚上班,安剑就和李姐拉了个热火朝天。昨天的一幕,在安剑嘴中演义成了惊心动魄的故事,范站长的机智,时副书记的魄力,都得到了无限的夸大。逗得李姐一会哈哈大笑,一会啧啧称赞。正好周哥过来串门,和他们一块吹了起来。听完安剑的故事,周哥说:“说归说,闹归闹,时副书记这个人,真是好人,不光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是,别的不说,农村的那些支部书记,哪个是简单人物?也就是时书记能镇住他们。”李姐也随声附和。

      “你们说谁呢?”随着声音,闯进一个人,风风火火的,手中拿了一支笔和一本稿纸。原来是宣传办的刘干事。

      “吆,刘大记者,有何贵干呀?”李姐打趣道。

      “这不是到年底了,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向你们要新闻材料来了!”刘干事也不拘谨,一屁股坐下。

      “怎么,前两天赵庄栽了几棵石榴,都被你吹到东南亚去了,这回又想吹什么?”李姐故意为难他。

      安剑知道,各乡镇都有自己的宣传办,每个月都要在县报上看到本乡镇的新闻,否则宣传干事就是不称职。一些乡镇为了宣传自己,不惜制造假新闻,夸大事实,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李姐说的赵庄石榴,安剑听周哥说起过,栽了几百棵,还没结出果子,刘干事为了完成任务,吹嘘说面积几千亩,果实“远销东南亚”,结果很快就见报了,成为机关内流传的一大笑话。

      几个人喜笑了一阵子,见林业站套不出新闻来,刘干事问周哥:“你们站有什么新闻线索吗?”

      周哥老实回答:“这个时候都过年了哪有什么新鲜事,要不你问问水利站?”

      刘记者走了。三个人继续拉呱。周哥问:“你们知道今年发什么福利吗?”

      李姐说:“咱们的新书记新官上任,可能要大大的犒劳一下机关干部吧?”

      “新官上任?”安剑一脸疑惑。

      “尹书记调走了,段镇长提成书记了,连这都不知道,真是点么不会!”周哥一脸的鄙夷。

      对领导的变动,安剑还真是孤陋寡闻,周哥说他点么不会,真没冤枉他。这个“点么不会”也是有典故的,据说和临镇的一个村子有关,说是这个村的保卫干部“点么不会”,具体起自什么故事安剑倒真没听说过。不过这个不是成语的成语一时成了两个乡镇的日常用词。

      门口人影一闪,刘记者又进来了,“听你们在说过年福利的事,知道发什么吗?”宣传办和领导接近多,机关里的消息总是比别人先知道一步。

      “二十斤猪肉,十斤花生油。”刘记者洋洋得意。
      六

      就在放假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安剑措手不及:他的自行车丢了。确切地说是失窃了,就在镇政府大院里。清河镇政府办公楼建在一片居民区里,因为房屋产权纠纷的原因,紧挨着楼前几排民房一直没拆,所谓机关大院一直就只是个楼而已,周围没有围墙,没有大门,经常有社会上的人进进出出。不过在这里丢失自行车,安剑还真是没有想到。这辆车子是母亲卖了一头猪换来的,差点没把他心疼死。

      没有了交通工具,安剑只好打电话让父亲来接自己,顺便把福利带回去。看着父亲高兴得往车子上装东西,安剑突然有点心酸。父亲已经老了,鬓角都能看到白发了。可是自己还是不能让父亲省心。

      春节就像以往任何一个春节一样,一家人吃吃喝喝,走亲访友,一下就过完了。如同一个鞭炮,砰的一声,不等人们回过味来,一切就都结束了。

      机关大院的风俗,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十五过完,安剑骑了一辆旧车子照常上下班。这是崭新的一年,安剑用崭新的心情投入到了清河镇林业站的工作中。工作几个月来,安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集体,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

      林业站刚忙完春季植树造林,又在范站长的带领下,从外地引进了一批冬枣,做栽培试验。安剑和李姐、曹哥三个人跟着跑前跑后,忙个不停,最后终于引种成功,项目报告书上郑重的签上了所有人的名字,当然范站长的名字排在最前面。

      安剑一直没有放弃充实自己,他报考了自学考试,平时除了学习就是写点东西投稿,竟然也发表了几篇。以至于机关里都知道农口出了个小才子。

      领导又调整了,走的走,来的来,时副书记退居二线干了人大主任,又调来了几个副职领导。机关大院也要改造了,据说房屋产权纠纷已经调解好,楼前的几排民房都要拆掉,段书记要在楼前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机关大院。不过这些安剑都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听说镇里要盖宿舍楼了。安剑打听了一下价格,是他月工资的八十倍。听到这个数字,他心里不由得一惊,他知道,他买不起。尽管自己将来不得不面对房子问题,尽管听说机关里已经没有了空着的平房,但是贫困的家庭,刚上班的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买楼。安剑仿佛此时才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一切都在无声无息间继续。林业站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安剑在机关里的生活也象所有人一样普通而又忙碌。他的名字又见报了,甚至有一篇技术性文章还上了省里的大报。随着他交际面的扩大,酒场也越来越多,每次参加有不同人参与的酒场,安剑都主动坐在下首,倒茶倒酒。像对待工作一样,他努力的适应着自己在这个机关里的新人角色,努力的学习,努力的适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