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在jj上看了一年的文,也只有暮大的文让我有写长评的欲望。
    我是从《九郎》的那首歌追到《九郎》的那片文,再又到了《多官》这里。我一直以为,从一个人的文字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来。这两篇文古意浓,情境深,一个是蒲松龄《聊斋》的同人,另一个则是袁枚《子不语》的半同人(大大不介意我瞎捏一个词吧)。于是私下猜测暮大是个喜欢钻研古籍的人。而能潜心读下几本古书的人,想必也有着一颗不浮躁、不哗众的心。
    而在暮大的文字里,也确实品出了那一份淡雅的意境。如茶香,清新;如菊花,雅致。最难得的是,不同于现今许多古风的文,好像“七宝楼台”那样,用词靡丽,晦涩难垛。暮大的语句,是在平实中见深远的。这也是我喜欢读大大文章的原因之一。
    再说《多官》的情节与人物。
    构思妙,这点毋庸置疑。我专门跑去看了《子不语》里相关的那三篇小文,《双花庙》与《常熟程生》几乎只是借用了几个人物。《多官》一篇,相似处还颇多。本文中前世今生,梦里梦外,这些揪人心肺的情节,均是原创。《多官》若要与《九郎》相比的话,有一点最突出,那便是大大的伏笔埋得相当之好。某一句话,某一个动作,看到后来,原来都是有因果可寻的。
    这文还有一个比《九郎》好的地方,那就是明线与暗线的铺置,更趋于成熟。多官与仲韶的感情是条明线——曲曲折折,你追我逃了一大段,终究还是交集在了一起。明线的描写,要动情才好,袁枚的大致脉络本就不差,再加上一些细节,暮大的这条明线写的是动人的。
    而暗线,我以为,是要求奇求新,要让人到最后眼前一亮的。有时候,暗线的重要性超于明线。《多官》中,蒋穆与蔡臻予之间的恩爱情愁是一条暗线。二人之间的前世纠葛——从一开始的浓情蜜意,到后来有了间隙,直至最终反目为仇——有矛有盾,有起有伏,悬念迭出,刻画得相当之绝。
    姜湮的身份,也很是出人意料。
    最后说人物。
    袁老爷子给多官与仲韶塑了个形,暮大给他们铸了血与肉。无论是心理,还是语言的描写,都是鲜活的。
    写得鲜活,才会令读的人也跟着他们一起笑怒痴嗔,这是做文章最不易,也是最紧要的。而写人,私下觉得,分三等:在外貌上往死里写的,只能是最低一等。高一点的,会写神写态写语言。再高一点,便是通过人来写人——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矛盾,人与人的等等等等——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是多面的,复杂的,也是最最接近真实的。
    《多官》一文对人物的描写,可以列在最后一种。
    《多官》其实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就如大大自己说的,后几章心思不在了,也就写得敷衍了。这是读得出来的。所以,暮大,千万别烂尾啊,否则真的怪可惜的。
    故事读到这里,多官与仲韶,今生的戏该上演的也基本都演完了,却不知前世的恩怨要如何了结?原著中的结尾是死了一个的,暮大会不会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呢?
    于是,写一评,鼓励鞭笞督促作者大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