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晚些时候,云落终于回到了兰柯院里。李观镜原想着该训斥一番,却见她红着眼睛,像是哭过,一时倒不好再说些什么,便差入画去询问她遇见何事,云落自是半句话不说,李观镜就随她去了,只暗自思考是否应该将云落送还到朗思源家,因着自己已经答应了郡王要好好上差,当晚未着急做下定论,早早去睡了。

      郡王府建在永兴坊,大门正对太极宫东墙,出门向左不远是皇城东侧景风门,向右行差不多的距离则能到达延喜门,因此在承天门的第一声晨钟响起时,李观镜便起身穿衣,吃好早食,略歇了一歇,喝完药后,赶在最后一声钟响出了门,一路行马来到了景风门外。

      李观镜如今还未正式入朝,因此没有鱼袋,只有一个临时的令牌通行,经查验之后,很快便来到了尚书省外,陈柯带着他的马去马槽,李观镜则一路来到了工部,甫一进门便见到水部郎中卫若风,李观镜如今在他手下办事,因此正要告声罪,卫若风倒先笑道:“李公子来得正是时候,快随我来!”

      卫若风当真是不辱没他的名字,一贯来去如风,李观镜虽不明就里,还是跟了上去,眼看着又要出尚书省大门,忙问道:“卫郎中要去哪里?”

      卫若风道:“崇文馆!”

      “东宫?”李观镜脚步略作迟疑,“是弘文馆找不到的书么?一定要去崇文馆?”

      “不但一定要去崇文馆,而且一定要去找杜学士!”卫若风可等不了他,握住他的手腕便走,一边道:“好不容易拿到侍郎的手信,我这次可要看个够!”

      崇文馆内典藏丰富,是圣人专为太子而建,可对于大多数长安人而言,再多的典籍也抵不上杜浮筠之名,毕竟与杜浮筠同为崇文馆学士的另一位已过知天命之年,而杜浮筠前两年才弱冠而已。

      出身显赫,相貌出众,才高八斗,少时是太子伴读,成年为东宫左庶子,兼任崇文馆学士,杜浮筠是长安城所有闺中小娘子的理想夫家,也是长安城所有同龄小郎君的噩梦。

      即便是溺爱李观镜如斯的余杭郡王妃,在提起杜浮筠时,也会忍不住感叹自家儿子赶不上他。李观镜来这里之后,原计划着咸鱼度日,却没想到反而经历了传说中“别人家孩子”的吊打,因此他对崇文馆有种天生的过敏,一提到此地,身体便会出现诸多不适,让他想要借机遁走。

      但今日不能逃,毕竟李观镜已经逃了好几日的值,颜礼铭都告到郡王跟前了,这次再不配合,郡王可不会再轻易放过他。

      卫若风以前没少跟李观镜念叨杜浮筠,今日既得了机会去见他,自然是去心如箭,李观镜被卫若风一路带到了东宫门前,验明身份后,由内侍领着,来到了崇文馆前。

      崇文馆非常大,是圣人前几年专为太子李珏而建,前堂以立柱撑顶,北面连着藏书楼,另外三面无墙,只有竹帘,此时帘子尽皆卷起,让整个前堂看起来十分明亮,其间有十几位学生正在整校书籍,一些人注意到脱鞋入堂的卫若风和李观镜,停下手中的笔,与二人见礼。

      李观镜一一还礼后,和卫若风一同穿过前堂,来到后面的藏书楼。

      崇文馆藏书比弘文馆略少一些,因此楼宇也没有弘文馆那边高。进门之后,内侍先带着卫若风和李观镜去找两位校书郎打了招呼,然后三人上楼,来到顶楼北窗边,终于见到了杜浮筠。

      今日没有朝会,杜浮筠未穿礼服,只着绯色圆领襴袍,发上束玉冠,软脚幞头放在桌案左上角的书上,本尊坐在案前,正垂首写着什么。彼时有微风从北窗吹进,案前笔架上宣笔随风微动,晨风似乎就此沾染上了墨香,让疾行而来的李观镜感觉身心似乎俱徜徉于清凉之境中。

      早晨吃完药时,李观镜着急出门,一路骑马颠簸,总觉得苦药一直在努力冲出他的喉咙,胸口隐隐有烧灼之感,此时他轻按胸口,发现好像没那么难受了。

      内侍上前道:“大学士,工部水部司卫郎中和余杭郡王府李公子来了。”

      杜浮筠抬起头,入眼是一身天青色广袖长袍,李观镜因未入朝亦未加冠,发上只一支白玉簪,墨发之下的脸颊弧度流畅,长眉浓黑,双目细长,眼尾上挑,鼻峰秀挺,唇形如弓,唇色较之寻常人则略显苍白,不笑时整个人看着有些冷淡,笑时眼睛微眯,显得慵懒而又清贵。

      李观镜幼年之事闹得长安满城风雨,杜浮筠自然也知他常年服药,因此看他身形清瘦,左手按在胸前,只当他身子不适,心中倒是忍不住他一叹,只面上不露,而是先道声失礼,然后放下笔,站起身,戴好了幞头,向两人见了一礼。

      卫若风忙道:“是我们叨扰。”

      杜浮筠一边引二人入座,一边温和地笑道:“不知两位今日来是要查什么?”

      卫若风看了内侍一眼,杜浮筠了然,让其退下,卫若风这才开口道:“下官想查前朝开辟江南河的工部卷宗。”

      “年初圣人曾言,‘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江南农耕,自是水利先行——二位稍待片刻。”杜浮筠说罢,起身从墙边抽屉里取出一串钥匙,李观镜听着清脆声响去而复返,便见杜浮筠抱着一堆卷宗回来了。

      李观镜和杜浮筠同在长安长大,少时也曾一起玩耍过几次,及至七岁那年,李观镜远赴崂山药王谷,九岁才归来,此后郡王妃看得紧,他鲜少能有出门的机会,直到十五岁之后,才渐渐能与外人接触,只是到底脱离众人已久,来往最多的还是郡王府交好的熟人,因此与杜浮筠倒是没怎么见过,更是没说过什么话了,今日李观镜才算正式见一见这传说中的第一才子,他心系正事的同时,也分神去观察,几番来往之下,暗道此人才情高低倒是一时难辨,但行事作风,堪称如兰君子。

      在卫若风和李观镜查阅卷宗期间,杜浮筠为他们俩准备好誊录的纸笔,又找出几本水利相关的工书给他们做参考,其间遇见不明白的部分,杜浮筠还能结合前朝的风土人情为二人讲解一番,让卫若风和李观镜的效率大大提升,待到两人翻完卷宗时,不过刚到午食时间。

      杜浮筠留二人在崇文馆吃了公餐,在这期间,卫若风又询问了不少问题,杜浮筠的脑海里似乎装了一座藏书阁,他虽不懂工事,但却看过不少相关的书,只字片语便给了卫若风很多灵感,以至于在回去的路上,卫若风犹自感叹:“此番江南河开渠,若有杜学士随行,定然能事半功倍。”

      李观镜劝道:“你懂的也不少,到时候多带些人,集思广益之下,未必比不上杜学士。”

      卫若风笑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李观镜见卫若风说完,开始有意无意地往自己这里瞥,便问道:“何时出发?”

      卫若风道:“这要看中书省何日传达正式的旨意了,不过此事不急在一时,倒是你——我听颜侍郎说,你的加冠礼安排在九月?”

      李观镜点头。

      卫若风理所当然道:“既如此,加冠礼之后,你定然是正式入工部了,我这里缺人手,你不如依旧跟着我,届时若赶得上江南河扩建,我将你列入到名册中,功勋可不就来了?”

      李观镜笑道:“承蒙郎中不嫌弃。”

      李观镜来工部已逾半年,平日里对工事的态度十分严谨,年初曾参与大明宫修建开渠的工事,那时便给卫若风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加上李观镜出身好,真要来了水部司,以后他们行事也有人出头,因此颜礼铭早已叮嘱卫若风定要留下李观镜,此时卫若风听李观镜答允,心情不由又好了几分。

      回到工部时,大多数人都下值了,李观镜将笔记整理好,向卫若风打了声招呼,便带着陈柯一起,顶着烈日往西市行去。

      西市多胡商,其中有不少舶来品,虽不见得珍贵,却胜在稀奇。李观镜带着陈珂穿梭在人群中,偶然回头看去,便见云落戴着帷帽远远缀行在后,他多看了几次,引得陈珂也跟着看,主仆二人皆未注意前路,在路过一处祆祠时,李观镜被迎面而来的人绊了脚,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抓陈珂,却被另一个人接住,那人笑道:“李公子,小心。”

      李观镜在抬头之前已经听出这奇怪的口音出自何人之口,此时看见那人,亦是一笑,道:“王子回来了。”

      泥涅师怔了怔,转而垂眸苦笑:“是啊,我又逃来长安了。”

      李观镜想到泥涅师的处境,待要相劝,泥涅师止住他,道:“此处日头毒,李公子可愿莅临寒舍一叙?”

      泥涅师此话竟是有隐秘之言了,李观镜不愿沾染是非,正要寻借口拒绝,泥涅师又道:“事关齐王。”

      李观镜不由皱眉,向陈珂道:“你带云落就近找地方歇息,我去去就来。”

      陈珂有些急,但是方才泥涅师的话他也都听见了,知道事涉李璟,李观镜定然要去听个所以然来,只得应声道:“我们找阴凉处呆着,公子等等直接回这里便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 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