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浅论凤凰的人物和语言——三周年&七夕贺礼
凤凰三周年的时间已经过了,虽说鄙人不是从一开始就追随老君的元老,然而自忖还算一个热情读者。因为性啰嗦,所以连篇累牍地在老君的地盘上发过花痴。如今来兑现白条,虽然才浅笔拙,但是好歹一片真心,还望老君和众姐妹多担待。
我想如果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想出十几个老君笔下的人物,大概不成问题。老君的故事中,人物是读者最感兴趣的。率真赤诚的林小胖、风华绝代又随性不羁的慕容老妖、温和宽厚的皇子李璨、“数遍江南何所有“的财神愁何穷…据说林小胖最后娶了12夫,那么作者不遗余力刻画这些主要角色是理所当然的,难得的是,老君的配角也十分出彩:忠诚贴心的林十五、豪放爽朗却又有原则的漠北妖姬、善良正义的神医江月落、沉默却以自己的方式深情的战神龙毅….老君笔下的这些人物,包括了方方面面:男、女、官僚、平民、正派、邪派、南方人、北方人、汉族、少数民族。
在下拙见,老君描写的人物,不仅是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更深层来说,展现了人性。用传统文艺理论的一句话概括,叫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是有性格的,这个性格是受制约于他的典型环境的。没有这个典型环境就没有这个典型人物,所以他才真实可信,才经得起分析。比如女主角林小胖——她本来是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的现代人,普通平凡,一如你我,既没有什么有效的谋生技能,更没有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全无心机,一派纯良。突然被外星人扔到陌生环境中——不知道谁能信任,又要天天面对高了不知数个段位的对手,或者是盟友(且先把夫君们看成盟友吧…),哪里还能找得到自信?反正根据外星人的实验室合同到期就要回去,那何必活的如此辛苦?混日子不就结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和心理,在上部中,林小胖只想逃避问题,更不愿跟萨拉公主的男人们,或者其他这个世界的异性有什么感情纠葛,甚至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感情而一味地采取鸵鸟态度,至多,在别人硬要凑过来时,接受而已。因此,她迟迟不肯接受老妖爱上她的事实,更别提面对小夜了。虽然大家都埋怨小胖何时强大,然而,正是小胖的经历和环境造就了她现在的态度和性格。“凡觉辛苦,必是强求”,只有高高在上的天才才能优雅地甩出这种狠话,凡俗如鄙人这样的红尘众人,用完幸运与聪明的配额后,就要不情不愿地启用勤劳。现在想来这也没有什么不甘心的,又不是拍武侠片,哪里有那么多高人授你《功夫》,送你《七剑》,大家都是慢慢学习,时琢时磨,用心死磕,才得以混世罢了。就算是英明神武的萨拉公主,也要用道具训练自己,更遑论普通地球人林小胖了,也正如老君所说,要有理有据的YY么~
再来看12夫。慕容夜身为慕容家家主,首先要为家族利益着想。加之慕容家家训严明,小夜又从小被祖母按照家主的标准培养,既担着这个责任,因此在苏州城里小夜会首先警戒暗示老妖“不务正业”,然后收林小胖为徒弟也多半为着能有凤凰将军家这个助力,后来救唐笑也为着安抚在慕容家受辱的小胖——虽然小胖不在乎,不过她家知道这事的右相、何五爷可不是吃素的。在感情方面,一来,鄙人认为有父母辈感情纠葛的原因,如此遭遇让小夜对感情有点敬而远之,二来也是因为自身有寒毒,怕耽误了别人——所以他才要想要成全杜蘅与老妖,再则,管理着如此庞大的世家,也需要不少精力时间,加之身为盛名在外的慕容家主,眼光肯定是高的。所以,小夜从最开始出场开始,是一个没有什么情爱纠葛,甚至看淡生死的人物。窃以为,小胖要不是因为占着是徒弟又是嫂子的关系出镜率高,还在昆仑舍命相救又单独相处,也不一定就能让小夜深陷情网。然则,爱情是不需要理由的,关于这个命题,我们容后再讨论。慕容夜才十六、七岁就坐上家主的位置,虽说有祖母的悉心培养,其自身也聪颖□□、天赋极高。神医将月落曾表示,这世上有接筋续骨之能的只两位前辈高人,连她自己也不行,可见慕容夜的“通灵圣手”封号,并非浪得虚名。《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逸事,这也是人之常情。太早露锋芒未必对成长有利,想来慕容家也知道这一道理,所以从小管教极严,“稍有行差踏错便要挨板子或是罚跪”,如此一来设定小夜年纪轻轻就拥有一幅古井无波的表情和过于沉稳的个性就合情合理了。当然,作为当世武学高手,又是慕容家主,小夜再如何详审沉静肯定也还是有傲气的——几次只身深入虎穴挑战强敌,虽说多半是为了周围人着想,不愿意他们去冒险,但这其中也有阿修罗王的骄傲吧?虽然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老君并没有像样板戏一样局限于单一、传统的人物形象,而是更深层次地挖掘了人物的可塑性,在小夜这里,刚才提到的为一处,后面与小胖有了情感纠葛个人认为也算一处。
其他夫君还有很多可述之处,然这次空间有限,先暂时分析到这里好了….
老君的文章如此吸引众人,除了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以外,也因为其语言流畅,轻巧而倩丽,独抒性灵。鄙人一直认为,读书是讲缘分的。读书须先知味。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但凭各人喜好、口味选择。法国博物学家布冯说“人如其文”,这话不一定完全正确,然而文章与作者的人格、趣味、学养、生活经历等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读一篇倾心的小说,结交一两个倾心的作者,既是缘分,也是各人的口味选择。黄宗羲《论文管见》称:“古今来不必文人始有至文,凡九流百家以其所明者,沛然而涌出,便是至文。”喜欢一个作者,不必问其身份、职业,但凭文交矣。老君鄙人接触其实不太久,不敢妄论一二,然则相信群里的众姐妹也认同其人也温和可亲,不摆架子,亦不故作姿态,对于小说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扯远了,还是回到小说的语言上来。老君的文字,非英拔潇洒多秀文隽语,也非简劲飞动多格言警句,细看每一句,都很平常,至多也就是典雅流畅,不论词汇的搭配,还是句式的选择,都很少标新立异,出人意料。那些话,仿佛你也能说,我也能写。但就是这些话,让大家凝神静气,随着剧情或喜或忧。曾尝试把那些感人的段落摘下来,却反而发现不妥,离开了上下文,离开了整个小说的肌体,这些段落就成了失去生命的标本。标本固然也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但毕竟远不及活生生的原态。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妙句,但人们却记不得全诗,甚至记不得作者。其实这种现象也很常见,因为“有句无篇”毕竟要胜于“无句无篇”么。杜甫虽发誓“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他的“惊人之语”不在一两句,而是十篇八篇,是浑然一体的“沉郁顿挫”。老君的语言也是如此,合则如星辰互照,熠熠生辉,分则如彩灯断线,明暗不齐。初看上去,这似乎不是很好的境界,为什么不每字每句都漂漂亮亮,可以抄到摘录本上去呢?但是这又是另一种境界。福楼拜说:“杰作就像大动物一样,它们有平静的外貌。”苏东坡云:“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这种平淡,表现在不以小说为炫耀自己才华的工具,决不到处发表自己的人生高论,也不趁机搭售自己的诗词歌赋,更不把作品中的人物当作宣传自己思想的传声筒。老君的人物语言,必然是合乎人物的性格、命运、处境、心态。(当然,老君也有手滑的时候,这个多半由于长久不写某个人物,或者拖文太久所至….鄙人就不在这里声讨了,这毕竟是贺文来着~)老君的叙述语言,必定是合乎所描写的客观对象的性质、形态、神韵。老君不会直接上台表演,她在每一个自己所创造的角色中,在文字的每一个跌宕起伏里,在人物的每一个音容笑貌中。老君很少直接抒情议论,她充分相信读者能够领会作品所蕴含的妙谛,用不着作者亲自执教鞭耳提面命。她只在这些文字背后拈花一笑:“我只是个说故事的。”
老君的语言在方方面面,都努力追求恰当细致传神,所以在整体上反而是平衡的。写古意小说,有的作者喜欢堆砌华丽辞藻,很多人物台词更像戏台上所说的话,过雅;而有的作者用词又往往过于现代,跟整体气韵不搭调。老君的语言在整体上显得比较平和,没有剑拔弩张,邀人喝彩的姿态。有时候,我们读一些文章的语言,感觉有点用力过度,好像等着你鼓掌一样。而老君的小说中基本没有这样的状况,就好像站在一扇门口,平平常常地打开,就态度非常和蔼地邀请你走进去,而没有在门口放一堆杂耍,进去之后才发现,别有洞天,渐入佳境。
咳,其实,哪里有必要说这么多,对我,对众多读者来说,只要他们活在这个故事里,而我喜欢这个故事,那就足够了。
(老君的文,当然也非十全十美,白璧无瑕。比如前后文衔接和结构上也许还可以再做些调整。不过此文主要为了周年祝贺,所以这些意见就先省下了。毕竟,跟整体比起来,微不足道,瑕不掩瑜。)
另:又占着老君的地盘发了一堆牢骚….老君见谅啊见谅….泪!又,其实俺本来是想要分析昊元李璨老妖来着,结果偷懒写了最爱也最熟悉的小夜…..原谅俺把话颠来倒去地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