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未完) ...
-
第二章
诒婧左手支住下巴,右手敲着笔杆,心不在焉地一会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发起呆看着窗外。一连下了几日的雨,总算放晴,天际一绺微云,仿佛碧色的水洗纱上缀了一朵丝绒花。透过雕着云莲花样的窗棂,恰好可以看到宅院中的那株缅桂,随着清风,树影微微颤动,如同一幅格子画。
缅桂正盛,那清香仿佛触手可及。这株缅桂已有数十年年头,每年六七月间满树繁花,清香四溢,就是隔了一条街都能隐约嗅到。在诒婧的房间推开窗,恰好可以摸到树梢。诒婧自小喜欢安静,独自一人住在三楼,正是因为中意这株缅桂。微风把香味送到屋里,沉沉的脑袋稍微清醒了些,诒婧拿起书又翻了一遍,终于放下书和笔,蹬蹬蹬跑下楼去。
“爸、妈,我想到昆明上学。”诒婧看了父母一眼,抿抿嘴,终于开口。
“阿婧你说什么?”杨太太猛一抬头,忍不住咳起嗽来。“阿婧,现在时局实在是不太平,你姐姐刚刚出事,你就别人你妈操心了。”杨守诚一边轻轻拍着妻子的后背,一边缓缓说到。
“爸爸,你听我说,我已经想了好些日子了。前几天没大姐的消息,我就没多嘴。现在大姐没事了,那边学校也快要入学考试了,”诒婧停了一下,看了眼母亲,继续说道,“我想得很清楚了。我现在去昆明,还可以住在大伯家里,或者是去四姨婆家里。时局是乱,可是在曼德勒也不见得就太平无事。我想,还是到昆明去好好学些东西。您们也知道,曼德勒的学校毕竟不如联大。”
杨守诚微微笑了一笑,“你就这么自信,一定能上联大?”
诒婧也低头笑笑,“试试吧。爸爸,我有我的理想。”
“阿婧才十八岁,从小又不太爱跟人打交道,让她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远”杨太太看丈夫不紧不慢,有些着急了。杨守诚拍了拍妻子的手背,说道:“孩子大了,也该出去闯闯。阿婧,你倒说说,你有什么理想?”
“爸、妈,我真的很想学算学。现在联大荟萃了特别好的老师,学风也很好;在云大,还有熊先生。这些,曼德勒根本没法比。至于生活上,您们不必担心,我也大了,自己能照顾自己。再说,还有大伯父一家。我已经问过同学了,那边学校7月底考试,我想这个月底到昆明,还可以先复习一段日子,准备准备。”
杨家时代经商,思想较为开通,一向对子女的选择都不做太多干涉。长女杨诒妍三年前去重庆做了记者,并执意要做个战地记者。杨守诚非但没有反对,还颇为赞许,逢人就赞这个女儿有胆色。独子杨诒安在曼德勒大学念完书之后就一直跟随着父亲操持家业。而小女儿杨诒婧性子向来沉静,却是极喜欢念书,功课一向出色。
诒婧说服了父母,心中一阵轻松,独自在趴在桌上,咬着笔杆写信。写了一段,便又拿起那本视若至宝的手抄的《高等算学分析》翻看起来,看着看着轻吁一口气,向后一靠,斜躺在藤椅上。杨宅的后园有一个荷花池子,入夜,蛙鸣此起彼伏,荷花和缅桂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令人浑身说不出的舒坦。诒婧前后摇晃着藤椅,手里还拿这本书。这本熊先生编著的书,被公认为是当时国内理科教材中的高水平中文教科书,原先诒婧屡屡听人说起,颇为心动。而在曼德勒一直找不到这书,诒婧在信中和刘渝提到了这件事。当时昆明物资紧缺,一时也买不到,刘渝便从学校图书馆中借来了这本书,自己花了半个月时间手抄了一部,寄给了诒婧。
屋里黑着灯,诒婧瞪着眼睛对着天花板,思绪飘回四年前。
四年前杨守诚带全家回腾冲扫墓,在昆明住了两月。杨家一共5个孩子,诒妍当时在国外,诒淑已经出阁,就数议婧的年纪最小,而堂兄诒平比诒婧大了两岁,年岁还接近些。刘渝是诒平的中学同学,就是这时两人认识的。
刘渝的父亲刘敏之原是东京帝国大学物理系的副教授,在波动力学方面小有名气。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家迁回了北京。后来刘敏之受熊庆来校长的邀请,到云大任职。
那年,刘家初到昆明。
刘渝自小在日本长大,而父母皆是广东人,原先在日本家中说的也是粤语。回国不久,说话却成了问题,常常是国语夹杂着粤语,偶尔还蹦出些日本腔调。说话的人说得痛苦,听话的人也听得痛苦。巧的是,诒平的母亲,也就是杨守仁的填房夫人陈氏,恰好与刘敏之是同乡。一来二去,刘渝和诒平也就熟识。
杨守仁对子女的学业不太上心,对弟弟把女儿送去法国念书向来嗤之以鼻,只觉得儿子做生意赚钱才是正经,女儿早早嫁个好人家方为实在。当时民主科学的浪潮早已卷遍全国,诒平自从上了中学接触了些新思想之后,对父亲颇有些腹诽,只觉得通身铜臭。而他初见了刘家,见刘敏之的学者气派,却是羡慕得紧,十分愿意和刘渝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