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女先生还是汝玉县主 ...
-
将白煮蛋剥开,轻轻放进白粥中,用筷子夹起腌过的白萝卜放入口中,再将白粥刨进口中,这便是六岁的灵雨最喜欢的早餐,而今日她胃口格外得好。
因为苏氏请来了一位女先生,今天正是石家的小小女孩儿开始读书的日子。
这位女先生姓陶,名什么灵雨还不知晓,只知道陶先生还带着一匹威风的黑马来的石府。
石老太太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石开天,小儿子石辟地。
大房只灵雨兆雨两个女儿,而二房大娘子姜氏连生四胎都是女儿,上名为温婉贤淑,下名为伊。
而隔壁的沈太太也将其七岁的女儿沈谨怡送来,还有城中另一富户年家的女儿年雪燕,另有姜氏娘家侄女姜竹与其妹姜兰。
零零总总算下来,陶先生要教十人。
去年刚服侍灵雨的侍女名为桂枝,这是桂枝本来的名字,灵雨沿用,桂枝今年十岁上下,做事已经很是妥帖稳当。
“桂枝,你说我穿哪件好?”因着古代没有钟表,灵雨向来对时间不太敏感,现下离学堂开课只剩半个时辰,灵雨还闲情雅致。
桂枝拿出一身素净的青色绸衣,“姑娘快些收拾吧,时间紧迫。”
灵雨跑去窗边看了看外面,“呀!太阳已经升到绍英塔那么高了!”
待两人到陶先生授课的容仪阁,就剩灵雨没来了,桂枝帮灵雨摆上纸墨砚台便退下了。
兆雨朝灵雨打招呼,“蕙蕙,怎么才来?”蕙蕙是灵雨的乳名。
“我想着第一天见先生,可得穿好看一点,没想到忘了时辰。”
姜兰坐在灵雨旁边,听见灵雨的话,笑道:“灵雨姐姐这么漂亮,穿什么衣服不好看?”姜兰是女孩中年纪最小的,将将五岁,还不懂得弯绕。
“你可真是小人精!”灵雨笑道。
正说着,一梳着利索发髻的年轻女人走了进来,她穿着素色衣衫,眉眼间带着丝丝气派,这便是陶先生了。
“众位姑娘好,我姓陶,诸位可以叫我陶先生。”陶先生开口了,声音如玉珠洒地般清脆。
“陶先生好。”
招呼打过后,便开始授课了。
年长一些的女孩儿陶先生便直接教诗经,识字了,毕竟为了迁就灵雨的年纪,女孩儿中最大的石温伊已经九岁了,实在是耽搁不起。
年幼一些的灵雨姜兰还有石淑伊便先教着握笔,还有仪容姿态等等。
教学时间是早晨辰时到巳时,在石家用过午饭后,便开始下午的课程,下午是
未时到申时。
故女孩儿们一天下来都颇为疲惫,毕竟从呱呱坠地以来也没有如此劳累过,反倒是陶先生面容不变,依旧是明艳端庄的模样,一丝憔悴未显。
“今日的授课便这样吧,散学。”话落,陶先生抿一口茶水,先一步走出了教室。
姜兰累得够呛,忍耐到陶先生出了教室,才猛地起身伸了个懒腰,“累死我了!今日陶先生教我们喝茶,我这辈子都没有一天喝过这么多茶。”
姜竹将毛笔漱干净放进笔盒里,转过身来训斥姜兰,“说话没个规矩,今天一天都白学了吗!”
“好啦好啦!”姜兰嘟嘴。
二房的温婉贤淑一同走了,沈谨怡和年雪燕也相携而去。
“蕙蕙,我们也走吧。”兆雨倒不觉得累,今日教的诗经她都在绍英街的书店看过了,书写她也早已在萱娘子院中练过一年多了。
灵雨道:“陶先生真的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说着,灵雨想起陶先生似乎带来一匹威风的黑马,此时正在石府的马厩中吃着用高粱酒泡过的干草,“兆儿姐姐见过陶先生的黑马吗?”
“我如何能见过?蕙蕙快些走吧,天已经擦黑了。”兆雨已经起身,正帮着桂枝收拾灵雨的东西。
和兆雨分别后,灵雨就看见在院外等待的苏氏,“娘!”
“蕙蕙!”苏氏抱起灵雨往院里走,如眉赶忙追出来,“大娘子怀着身子,还偏要在门口等着灵姐儿呢。”
“偏你话多。”苏氏笑说。
进了院内屋子,似燕捧一碗加了河虾的面条放上桌子,“灵姐儿快来尝尝,大娘子可是今天天亮就叫我去霖江问渔户买的。”
灵雨拿起筷子便吞下一个,能鲜掉舌头,“好吃,娘吃了吗?”
“我是刚怀的身子,没胃口得很,瞧你吃得香,我便饱了。”苏氏抚了抚灵雨的头发,道。
苏氏夹起一脆嫩的黄瓜,放进灵雨的碗中,“今日上课,觉得怎么样?”
灵雨吞下口中的面条,想了想,“陶先生是很有本事的先生,我受益颇多。”
“噢……”苏氏打着扇子,又问道:“那陶先生漂亮吗?”
“漂亮,端庄又明艳,连娘都比不上呢。”灵雨道,又想到什么,“娘,你问我这个干什么?”
“没什么,吃面吧。”苏氏说着,又为灵雨夹了一筷子黄瓜。
灵雨知道问是问不出什么了,她这娘近年来愈发有自己的打算了。
夜深了,灵雨在桂枝服侍下睡熟。
似燕为苏氏梳头发,苏氏看着镜中的自己,虽不如年轻时鲜妍,但也是杏眼桃腮,少见的美人。
“那陶氏,当真如蕙蕙所说?”
似燕轻声道:“院里的穗儿今天亲自去容仪阁看过了,那通身的气派,不愧是宫里出来的。”
苏氏眼眸低垂着,“也难怪大哥哥着了魔似的。”苏家四个儿女,苏氏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苏茂和苏英,下面一个弟弟苏茗。
这位着了魔的大哥哥就是苏茂,也就是灵雨刚出生时中秀才的那位,现下七年过去,苏茂秀才虽是考了两次才中,可举人和进士,都是一次即中。
半年前苏茂中了进士的消息,是县衙派人来报的,荔桂县几十年没人中进士了,自那天起,石老太太对苏氏是更加怵得慌,萱娘子老老实实做人,小半年没出院子见人了。
石老爷石开天也与苏氏更加温存,故苏氏对苏茂这个大哥很是骄傲。
可半月前,苏家苏二嫂匆匆忙忙赶回荔桂县,与苏氏见了一面,说是苏大哥见了被抄家的徵王家的汝玉县主一面,便着了魔似的。
不仅为无处可去的汝玉县主找了来石家教书的差事,还拒绝了帝都城中一伯爵家的求亲,虽那伯爵家要嫁的是庶女,可也是伯爵家的庶女,苏家老爷欢喜得摔了一跤,可苏茂偏是不愿。
那汝玉县主虽是得当朝太后的喜欢,可那太后在徵王被砍头后就一口血过去了,汝玉县主除了县主的名头,到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徵王妃也上吊死了,汝玉县主的三个哥哥,也被皇帝流放,只她一个孤女,皇帝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没有杀她,还没有剥夺汝玉县主的名号,故汝玉县主还是有些家财的。
但和以前徵王府的荣华富贵吃香喝辣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如果仅仅是这些,苏二嫂也不至于从帝都跑回荔桂县老家来见苏氏,苏茂若真和汝玉县主成了亲,就算苏家祖上出了两个状元,苏家在帝都城中也没什么呆的意思了。
现下苏茂和苏老爷僵持着,苏茂死也不成亲,伯爵府的亲事也黄了,常年在外跑的苏英也带着苏二嫂回了帝都,总之就是鸡飞狗跳,不得安生。
自苏茂中进士到现在,也有了快两年,汝玉县主如今二十岁,苏茂更是二十有四,谁也不知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
汝玉县主姓陶,名生安。
一生平安,这是章太后对汝玉县主的期许,也不知能否如其名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