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室友 ...
-
十两金对于崔家来说不算什么,崔不语也不想一码归一码地去单独再交一次学费——反正受益的也是书院。
找个机会还给马文才就是了。
崔不语当场调头,去树荫下纳凉了。
交过束脩,便是祭孔大典了。
“尼山书院,谨遵圣人之精神,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什么有教无类,根本就是骗人!”
一个清脆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
夫子的脸一白,低声对那人斥道,“祝英台!你再胡说,我就立刻将你逐出书院。”
祝英台?
崔不语本来在后排摸鱼,闻言又是一惊。
如果说马文才只是恰巧同名……如今又多了个祝英台……
“英台说得对。”
一人从阶下快步走来,高声回应道。
被称作祝英台的那名学子惊喜地回过头来,“山伯!”
崔不语只觉得现实一下子就魔幻了起来。
“尼山书院向有清名,本是教化人心、培养人才的圣地,没想到夫子你居然违背圣人之道,重利轻人、嫌贫爱富,就连排个座位都要看束脩多少!”
夫子涨红了脸,恼羞成怒地喊道,“来人,把这两个人从书院赶出去。”
“慢着。”
一直默不作声带领大家祭孔的山长忽然说话了,“梁山伯,你胆子够大的。”
后面梁祝是如何解围的,崔不语没太关注,她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
这是历史上的梁祝,还是哪版的梁祝?
她小时候看过某个电影版的,只记得祝英台她爹好恐怖,脸上坑坑洼洼的,现在明白过来应该是擦粉过度的后果。
再后来就更多聚焦于故事背后的悲剧内核了,比如封建礼教束缚与追求自由等等,梁祝悲剧并不是马文才一个反派造就的,而是时代注定的悲剧。
“公子?”
“祝家……是一个怎样的士族?”
“公子是想问上虞祝家吗?祝家与陈郡谢氏是姻亲,几代交好,如今随着谢家的兴盛,上虞祝家也风生水起了。”
钟楼传来厚重的敲钟声,今天还没有课,那就是有事要集合了。
“孩子们,你们都看好了,住房要做统一调配,两个人一间。”
山长夫人站在布告栏前,轻声细语地说道。
崔不语立刻找起了自己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了马文才旁边。
这是有剧本的吧?
“师母师母,我要一人一房!”
祝英台的声音响起,崔不语看向她,或许……
“师母,我也要一人一房。”
一个略耳熟的男声说道。
“你也要一人一房,为什么呢?”山长夫人问道。
“第一,我交钱最多。”
哦,是你啊,马文才。
“第二,这里的房间比我家的卧房小那么多,怎么住得下两个人。”
可以,这个发言很少爷。
“那你呢,祝英台,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想要一人一间房呢?”
祝英台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就,就和他理由一样好了。”
这下算是开了口子了,大家七嘴八舌都想要一人一间,或是不满意自己的室友想要换人合住。
崔不语试图穿过人群去找祝英台私聊,人群涌动,尝试失败。
“好了好了,你们吵了半天,究竟是想跟谁住啊?”
“我想自己住。”
这是一拨人。
“跟马文才住啊!”
“我们想跟马文才住。”
这是想跟马文才交好的一拨人。
“跟我同房,你们配吗?”
很好,马少爷成功冷了场并且拉满了仇恨值。
而作为马少爷实实在在的真室友,崔不语其实并没有多生气,这个时代对门阀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贵族视平民为草芥都算是好的了,有的甚至不把平民当作人,随意欺辱。
反正室友也就是睡一间屋子而已,又不是结婚过日子。
崔不语注意到祝英台的脸上有明显的不喜。
唉,三观不合,注定爱而不得。
最后是山长出面一顿训斥,大家谁也不敢吱声儿了,安排照旧,全部各回各房。
崔不语正准备跟祝英台搭话,突然意识到,如果她们两个同房,那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感情线还能走到那一步吗?
会不会因为她的变动而让雪球越滚越大?
崔不语还真有些说不准了。
罢了罢了,先这样吧。
崔不语到的时候,纯钧正和马文才的小厮相峙着。
“我家公子不习惯跟别人一起睡。”
“那正好,可以一个人睡榻上。”
“你!”
“纯钧,”这种时候一般就是定基调的时候了,崔不语沉下表情,走进屋内,“怎么了?”
“公子,只有一张床。”
崔不语差点没稳住自己耍狠的表情,敢情是大床房?
坐在床头的人此时也看了过来,“你就是崔不语?”
这还是崔不语第一次看清马文才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