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也说薛宝钗劝哥哥表弟上进。

      还是上一章那位钗粉姐姐的随笔。这一段里,我认同她的一句话: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肯定有不同的劝法。
      问题是这一句前面的两个半句,很有问题,也请大家看一看:宝钗劝贾宝玉是劝他读书,劝薛蟠是劝他不要和别人胡混。
      我有些不明白这位钗粉姐姐思路,怎么劝薛蟠不要跟别人胡混,就是劝薛蟠上进了?
      没错,我又倒回去看了一下,确认她说的是劝薛蟠上进没有错。因为她这一小段的小标题是:《宝钗怎么不劝自己哥哥上进,而是劝表弟上进》。我很纳闷,按照这个思路,不是应该说成全贾宝玉是劝他读书,全薛蟠是劝他好生学着做买卖吗?
      好吧,这里的逻辑我们先放一边,也别管劝的目的是为了读书上进还是劝对方不要胡混,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劝的目的是什么。
      劝的目的,往往是希望对方能接受自己的意见。
      那么,薛宝钗劝薛蟠也好劝贾宝玉的目的也罢,她的目标,从最浅显的角度上来说,那就是,希望薛蟠和贾宝玉按照她的想法变好,至少是在她的观念里变好。
      所以,我们来看看,薛宝钗是怎么劝的。
      我们就说一说原著里最著名的一节,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出自原著第三十四回)。
      原著里明文交代了起因:贾宝玉挨了打,薛宝钗就问袭人,而且对袭人的话深信不疑,甚至没有去求证。
      原文如下:
      ——原来宝钗素知薛蟠情性,心中已有一半疑是薛蟠调唆了人来告宝玉的,谁知又听袭人说出来,越发信了。究竟袭人是听焙茗说的,那焙茗也是私心窥度,并未据实,竟认准是他说的。那薛蟠都因素日有这个名声,其实这一次却不是他干的,被人生生的一口咬死是他,有口难分。
      然后她是这样分别对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说的:
      ——”薛姨妈道:“连你妹妹都知道是你说的,难道他也赖你不成?”宝钗忙劝道:“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个青红皂白了。”因向薛蟠道:“是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不必较证,倒把小事儿弄大了。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天天一处大家胡逛,你是个不防头的人,过后儿没事就罢了。倘或有事,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疑惑是你干的,不用说别人,我就先疑惑。”

      这就是薛宝钗,号称细致周到又体贴的薛宝钗。
      在这里,她犯了至少三个错:第一,没有去求证,轻信了袭人的话。第二,对薛蟠这个同胞哥哥没有手足情,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第三,薛宝钗根本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架子端得高高的,知道的当她是妹妹,不知道的当她还是薛姨妈。
      我们一条条地来分辨:
      第一,薛宝钗轻信袭人,这里原文交代了,我就不赘述了。反正一句话,这里的薛宝钗的表现就是人云亦云。
      第二,当时是什么情况,当时是贾宝玉挨了打,而贾宝玉又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心肝肉,他挨了打,贾母都不舒坦,更别说王夫人。就是当时当着人前不查,背后贾母和王夫人会不查哪个害贾宝玉遭了这番罪的?换而言之,如果贾母王夫人不追究还好,这两位如果追究起来,固然会生气贾宝玉不争气、贾政脾气大,可是白担了一个罪名的薛蟠就没事了?
      我们这些读者上帝视角,知道不是薛蟠的、挑拨的,可贾母王夫人呢?如果她们也听说是薛蟠挑拨才导致贾宝玉挨打,她们会是什么反应?其实这件事就跟故事开始时的葫芦案一样,薛宝钗和薛家最要紧,不是责怪薛蟠,而是在贾母王夫人跟前找到真正的挑拨者,洗白薛蟠。
      问题是,薛宝钗怎么干的?
      没有去了解真相,甚至没有跟薛蟠求证,直接就把罪名扣在了薛蟠头上,甚至还威胁警告薛蟠,说“不用说别人,我就先疑惑。”。
      没错,这话薛姨妈可以说,薛宝钗却不能说,因为她是妹妹。她根本就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

      所以气得她哥哥薛蟠骂她:想男人想疯了,就惦记着金玉良缘、惦记着贾宝玉的玉。

      我知道,钗粉们心疼宝姐姐。而我要说的是,其实易地而处,我更同情薛蟠。因为一旦事情闹出来,或者当时贾宝玉真的被打死了,贾政不可能让贾环抵命,所以他十有八、九会保持沉默,那时候,直接面对贾母王夫人的怒火的人,是薛蟠,他甚至很有可能丢了性命。

      然后我们来看薛宝钗劝贾宝玉。
      其实原著里直接描写薛宝钗劝贾宝玉的文字相对较少,也不像薛宝钗劝薛蟠那么明显,但是我们可以从行文中看出端倪。
      首先是第三十二回,史湘云跟贾宝玉袭人三人的对话,通过袭人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测出薛宝钗劝贾宝玉的大致内容,大概就是跟史湘云一般,劝贾宝玉注意仕途经济,认识些达官贵人,别老是在闺阁里混之类的。
      然后是第三十六回,贾宝玉挨了打后,薛宝钗又劝,气得贾宝玉烧了除四书以外的书籍。
      原文如下:
      ——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没错,换成一般人,还以为贾宝玉轻狂,看不上所有的先贤。可实际上,贾宝玉对孔子还是相当尊敬的,证据就是他留下了四书,却把其他的书都给烧了。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国历朝历代以辅国治民走上仕途,最终沽名钓誉贪权夺利祸国殃民之辈,实在是太多太多数不胜数。贾宝玉生活的环境,他能接触到的人,贾政是一个俸禄小偷,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这些都是色中饿鬼,贾珍贾蓉更是父子同槽,至于第三十二回到三十六回间提到的时常来荣国府拜会的贾雨村,就更不要说了,那就是一只白眼狼。
      贾宝玉当然不喜欢跟这些人往来,所以,他生气,很正常。
      那么,这里又生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事,特别是官场的黑暗污浊,薛宝钗是否知道?
      我们来看原著地四十二回,薛宝钗劝林黛玉时说的话: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没错,注意中间她说的: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薛宝钗自己也认为,男人读书是为了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而且她也知道,“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
      她自己都知道外头的人是那些她根本就看不上的坏蛋,还要求贾宝玉跟这些混蛋多接触,学些仕途经济。
      这就好像是在说:那些人都是坏蛋,宝玉,你跟他们多学学。
      请问,如果你是贾宝玉,你会不会生气?
      我要说,难怪贾宝玉会暴怒。换成是我,我都想拿起扫帚抽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 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