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我第一次见他时,我14岁,还处在一个不通情爱的年纪。
我们因为学校组织的补课分到一个班,而他在某一次课,坐在了我的后方。我回头翻书包的时候,正好见着他睡眼惺忪地抬起了头,就是那副模样,击中了我的心。
那时的我天真的很,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当是又一个引起我好感的人,于是我习惯性地向他倾散我的注意力。我开始观察他。
他很开朗外向,起码和他班上的人相处的都不错,这其中还有几个经常和他打闹的女生。我曾经为此生了闷气,虽然这气在现在的我看来是毫无缘由,甚至有一点荒谬的,但这或许就是年少者的蛮不讲理。
他的学习成绩应当不错,至少在语文英语上初见端倪。他在课堂上很活跃,似乎没有几道选择题能超出他的知识面,而这就使得他不断地在回应老师,这是当时直到现在的我最讨厌的一类人,我觉得他们过分吵闹又不一定有着真才实学。而对于他,我觉得我能忍受,甚至,在那时,我享受着听到他的声音。
我觉得他一定是个聪明的人,至少在智商层面。我在外上课的物理老师从来不吝啬对他的夸奖,即使我们不在同一个时间段。我在外上课的物理老师是我隔壁班的老师,而他就在我隔壁班,所以我能偶尔在补习的时间获得一点关于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我将之称为补习的彩蛋。
他缺爱,这是我从补习老师那里获得的讯息。他喜爱在课上枕在女生腿上睡觉,但依旧能时不时在小测上考个满分。我们的老师玩笑道:他这是在获取母爱呢。这并不能引起我的反感,相反让我更觉得他很神秘,我将之归为我骨子里的慕强在作祟。
他见过我最狼狈的样子。
那是初三的下半年中的某一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因为家不是个好的停驻之处。我的家庭其实挺美满的,父母双全,还有个可以说说知心话的姐姐。我是家里的二子,但是我出生的年份,国家还未开放二胎,而我家也未交钱,所以我是个偷生的。我的母亲在乡下的一个小卫生所生下了我。据说,我出生的那天,我的婆婆一见我是个女孩,掉头就走,而我的爷爷则抽了好多烟,过了几个星期才把我接回家。
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但可笑的是,我们家生的都是女儿。
我的爸爸妈妈学历都不高,所以他们的就职也算作底层。商户的忙碌加上大女儿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从小就疏于对我的管教。而低学历使得他们对我的学习又有着高要求,所以我从小学就上起了补习班,并早早学会了独自上学回家。
等到他们的大女儿高中毕业上大学时,他们开始转移重心,开始他们自以为是的关心,关心我的学习。但那时他们的关心不过是看个成绩来判定你有没有好好学习,考得差了便开始强制戒断手机、电视与电脑。
于是我开始反抗,这就是世人称的“叛逆期”。
在某一次考试过后,我的父母又开始了他们的措施,甚至我的妈妈开始翻看了我的聊天软件。于是在次日清晨,我早早出门,企图在学校躲个清净。
而当我向我的朋友哭诉时,他推着车走在前方转头望了望我,而我则用我盛满泪水的眼回望他。尴尬得很。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大概就是,尬到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
等我升上高中,我意外地在分班名单上看到他的名字。可以说,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很不巧,我们不在一个班,我们是上下楼层的关系。
但是他住校,所以会上一个晚延时,在阶梯教室。于是我撺掇着班上爱学习的两个人与我一起上,他们只当我爱学习,其实我只是为了看他,为了和他你前我后、不远不近地走在同一个下晚自习的路上,路上只有我和他以及一轮明月。
而在高二分班那一年,又很不巧,他物化,我物生。但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同一个语文老师。而我则因为在一次考试大放光彩而被班主任任命为语文课代表,于是我拥有了更多去他班级的机会。
我内敛羞涩,又擅长伪装,所以我即使拥有了这样一条捷径,也没能把他们班少得可怜的女生认全,更何况去偷看他呢。唯一一次算得上是以权谋私的便只能是我在某一次去语文办公室时,翻看过他充满飘逸的字迹的默写本了。
我时常怀疑他也喜欢我。那情感或许不如我浓烈阴暗,但至少他注意过我。
我在高一体育课选的羽毛球,在室内。他常来,往往打到一段时间后,就在我对面的场地旁坐下,帽子一戴,徒留一片阴翳在脸上,也不知是看谁,但我希望他在注视我。
我们擦肩过很多次又眼神接触过很多次,多到我几乎以为他同样在在意我。我在四楼,他在一楼。我很少会直接盯着他,除非我确定周围很安全,安全到足够我用目光轻吻他的模样而不被人发现。而那一个周六的下午,他背着书包从教室出来,而我则在走廊,靠着栏杆盯着他,思索着他是去上物理还是化学的竞赛培训。他应当有所察觉,于是他转过身,仰头望去,我不确定他是否在望向我,但是他的确凝望的时间有些长,长到让我忘记了地点,忘记了移开目光。
我们最近的距离应当算在一个夜晚。记忆里,我在一楼拐角等着即将去他的班级上晚自习的语文老师,而当我准备上楼时,他从我的身旁掠过,我们像是竞速一样,飞快地上着楼梯,我不知他要去哪,但是我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他。那天很奇怪,楼道里的灯也不亮,可我就是能清晰地看见他,看见他纤长的睫毛与高挺的鼻梁。黑暗似乎总能激发出一点别样的东西,它将人的感官放大又赋予人虚假的情感动荡我几乎要溺毙在黑暗中了。
他在三楼处停了,而我的教室在四楼,所以我继续向前,只是缓了步速。12级台阶,不过是几秒的事。可当我在转角处回望时,他却已然出现。这不能不使我怀疑,怀疑他这个举动背后的意味是否真的如我所愿。甚至,在后来,每每我回想起这件事时,我仍旧持有一种极尽卑微的态度猜疑着他的行为。倘若你问我为何不去对峙,我只能说我太怕了。我无法承受得住梦破碎后的现实,无法正视这样一个卑陋的灵魂,卑陋的自我。
但,事实就是我像个笑话。
我未曾亲口问他,但是我知道他的社交账号,在机缘巧合下。于是我去加了他,以拙劣的迷妹口吻。而当我告知他我的姓名时,却只得到一份陌生作为答复。我几乎要被悲伤淹没了,此前种种不过是我一个人的臆想罢了,疑惑得到解答,我也该黯然离场。
后来,兴许是我太多次停留在删除好友的界面,在一次睡梦中我删去了我拼却一生勇气加上的好友。这或许便是天命如此。
我自以为的我们间的所有联系,实则全靠我一人脑补而成。
今年我18岁,距离我19岁还有4个月,于是我写了篇赠别送给他,送给我自己。
我严肃文学没读过几本,平生所爱都是些“不入流”的情情爱爱,为书本里的人落了不少泪,却也开始认同有些作者所言:be是最好的结局。我纵观我这18年,他占了我整整4年半,倘若继续发展下去,我觉得着实不妥,但是若要我轻轻巧巧揭过,又似乎不太实际,于是只能将之放在时间洪流之中,待江水冲刷去刻痕。
我曾经为他写过一份备忘录,算是穷尽我这毕生的酸儒气,我之前觉得放在这篇文中不太妥当,但是现在拿它作结尾也算是一种送别。
恍然觉得果真是应了一句话:临别,临别,才顿感哀伤的漂亮,原来全是你,令我的思忆漫长。
***
你陪伴我度过了初中高中然而我们却又仅仅萍水相逢
你是我懵懂年纪的春心萌动是我青春岁月的无疾相思
你使我低到尘埃里又让我清醒地沉迷
有一首诗写的很好
我的宿命分成两段未遇见你时和遇见你后
你治好我的忧郁 而后赐我悲伤
忧郁和悲伤之间的片刻欢喜
透支了我生命全部的热情储蓄
早些时候
我曾数次幻想与你恋爱的模样
如今的我
既丧失了早恋的机会
又明白了暗恋的美妙
我将永远隔着记忆的纱触碰你你也将永远保持着最美好的样子即使是时间洪流也无法侵蚀
但狂热终将褪却沸腾终将平息
盛夏已过但是生活仍未止步
我会盼望着下一个盛夏的来临
也将轻嗅上一个盛夏遗留的芳香
我将感谢你
感谢你陪我长大
感谢你赐我悲伤
也感谢你装点我的回忆
我已不需傍近你方不至于难过
但我仍旧怅然未出现在你的灿烂时间里
祝愿你长乐安康祝愿你前程似锦 也祝愿你遇见你的盛夏收获神仙爱情
人海茫茫有缘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