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穿越 ...
-
1973年,北京胡同。
白日里生活喧闹的声音渐渐趋于平静,北京城这一片院落中的人都已经开始洗漱准备睡觉了。
一间还算宽敞的房中,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靠着床躺着,旁边坐着一对中年男女,看样子应该是姑娘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位十八九岁的男青年,看上去应该是姑娘的哥哥。
为何这个姑娘靠在床上,而其他人都坐着交流?原来是因为姑娘最近患了感冒,这才刚好转,父母让她别急着下地来,再躺着多休养一两天,又担心她太过无聊,于是吃完晚饭安排家里两个小的孩子睡着后,就过来陪姑娘聊聊天。
一家人交流着最近北京的情况,中年男人也就是这一家的父亲玉阶友说到:“我看最近形势是越来越是紧张了,没想到周有光先生这次也遭受了无妄之灾。”
玉阶友同妻子莫卉兰都在北京市的中央广播电台工作。玉阶友是一名电信通讯技术维护工程师,莫卉兰是一位播音员。因为单位是中央广播电台,所以消息比较灵通。
他们提到的这位被带走审查的周有光先生,是一位知名的大家,周有光先生早年主要是做经济金融方面的工作,后来按国家需要转行参与汉语拼音建设推广,昨天被其所在单位的革委会押走进行审问去了。
莫卉兰这两天正在北京郊外的生产队出公差对当地的广播站播音员进行播音指导工作,今天傍晚才回来,还不知道昨天事情的具体经过,于是问玉阶友:“他们带走周有光先生用的什么理由?”
玉阶友道:“说是周有光先生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喝茶,朋友出了一个对联的上联“伊凡彼得斯大林”,其他人对不出来,周有光就回了一个“秦皇汉武”,后面的就带了当代的人名,不知道被谁听到举报了,昨天革委会的人去办公室找到周有光先生的时候,当众读了这首对联,由此认定周有光先生是坏成分分子。”
莫卉兰听了十分生气:“这些人简直可笑,现在是大兴封建社会文字获罪,搞得人心惶惶,在外面不敢多说一句话。”
玉阶友担忧着:“若是对周有光先生进行一番教育批评也还受的住,要是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那就得被关进牛棚进行审查,不知道这次周有光先生过不过得去。”
莫卉兰也接着叹气:“自从广播电台被这些人接手以后,来来去去全是他们想要的那些报道,若少数不是他们报道的也是那几个样板戏反复的进行播放,现在新闻业广播业都遭受了极大的打击,真是不知道怎么才好,江青这些人是越来越过分,越来越疯狂,以后我们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玉阶友也十分认同:“这帮人现在提出新闻媒介是“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工具,把北京三大台还有各个社这些全部利用起来,每天不停的发表播放他们的斗争的稿子,不停反复强迫老百姓每天接受他们的观点,把这几个单位完全变成他们所用。”
莫卉兰这时又提醒十分爱书的大儿子玉清:“清儿,家里的书藏好了没有?”
原来玉家大儿子玉清是个特别热爱学习的高中生,成绩也一直十分优异,不过这几年全国不再考试接收大学生,大量青年等待年龄到了就要下乡做知青,毕竟能够有机会留城里当工人的是少数。
按玉清的年龄应该也是今年该去学校的知青点报到下乡了。
这时候全社会都鼓吹的是读书无用论,玉家兄弟姐妹已经都不去学校读书了,不过他们也受父母影响,并不去跟着其他一些学生在街道上游行或者跟着跟着一些激进分子一起到处闹事。
玉家本是知识分子家庭,玉清尤其爱读书,家中藏书量非常大,这在普通年代算是一个极好的收藏,但在现在许多书都及其危险,极有可能被有心人看做是不好的书籍,所以这段时间玉家决定,只留下那些安全的书籍等,其他的书都陆陆续续藏起来。
藏书的方法一家人也想了许多,最后决定的方法是玉清就在家中房间内向地下开凿土洞,再将包装保护好的书藏进去。
玉清告诉父母不用担心,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一家人交流了一下最近的情况,看玉姗有睡意了,玉家父母和大哥就也回房睡觉了。
而玉姗姗也思考着现在的情况也逐渐入睡了。
第二天在迷迷糊糊中,玉姗姗听到小朋友的声音,睁眼一看房间里面多了两个小孩子。
玉家最小的两个孩子是龙凤胎,当时出生的时候,先出来的是姐姐后出来的是弟弟,名字分别叫做玉水和玉律。
大清早的玉家是这样的,玉妈妈在开嗓练习播音,玉爸爸和玉大哥一起在做早饭,而小一点的龙凤胎则来照顾姐姐。
龙凤胎实在是非常的可爱,大概七八岁的年龄,看到姐姐醒了两个人连忙去拿热水瓶倒水,还给姐姐把拖鞋拿过来,还把毛巾弄好递给玉姗姗洗脸,连牙膏牙刷都准备好了。
原来这两天玉爸爸妈妈交代两个小孩子姐姐生病了,委托他们两照顾一下姐姐。被授予了这样的重任,两个原小学生于是斗志昂扬,表示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姐姐直到不生病了。
玉姗姗很想跟两个小家伙说自己感冒已经好了,这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但看着玉水和玉律,她心里实际上是非常激动的,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因为这两个名字对于玉姗姗来说十分的熟悉。
玉姗姗在现代已经二十几岁了,是一名省电视台工作的记者,她原本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自己勤奋努力读书兼职赚钱,然后进入电视台工作。
而作为孤儿早期却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都要感谢当时收容她的孤儿院对待他们十分好,那家孤儿院的创始人和名誉院长是传媒行业一对非常著名的姐弟,也就是眼前这两个跑来跑去的小朋友。
说起来玉家姐弟也是家世渊源,以前玉姗姗看过他们的采访,他们的爸爸妈妈是传媒工作者,妈妈是优秀的广播员,爸爸是技术工程师。
玉家有子女三个,老大玉清,老二老三是龙凤胎分别是玉水、玉律。
玉姗姗记得以前在采访中玉水女士和玉律先生都提过,70年代的时候,在家准备下乡做知青的大哥患上了感冒,这个时代全国都是缺粮少物,药品更是紧缺,再加上感冒不是大毛病,一般自己多喝热水睡睡觉就好了,哪想到玉家大哥感冒后又不幸发炎感染,竟这样过世了。
玉家一家人都难以置信,极其震痛,玉家父母也深刻认意识到,这个时代不仅思想压力极大心理比较紧张,人心惶惶,更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是有问题的。
在这压抑又伤痛的情形下,他们想办法让人把玉家不到十岁的龙凤胎带到香港,夫妇二人则继续留在国内参与建设,本来是想着以后形势好了之后再团圆。
结果莫卉兰在下一年工作中因为不愿意播报污蔑知识分子的广播内容与当时中央广播电台领导发生冲突,遭到了不少打压,在之后几年内相连因病去世。
玉家姐弟从香港去到其他地方,在那被父母的朋友资助,供他们读书生活。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玉家姐弟返回中国,进入传媒业工作并且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而玉姗姗就是受到恩惠的孤儿当中的一个。
玉家姐弟对玉姗姗来说既是恩人也是前辈,所以玉姗姗对他们的经历故事和人生遗憾非常的了解。
玉姗姗从小就在孤儿院长大,在孤儿院她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三个人结拜为姐妹,还给自己取了个系列的名字,分别叫做玉依依、玉尔尔、玉姗姗。
虽然是孤儿院长大,玉姗姗却看起来漂亮时尚,所以有些人对她的第一印象还以为她是家中大小姐,但实际接触后就会知道,玉姗姗做事那是非常的踏实,能吃苦,这也是跟她的经历有关。
当时国家重点推广扶贫工作,她也积极参与到扶贫相关这个报道工作,这几两三年来都一直在全国各个贫困的乡镇一线去考察访谈,最后工作组做出优秀的系列报道还得到了电视台的嘉奖。
完成这个比较长期的报道工作后,玉姗姗在家休息正准备出国度假,没想到就穿越到这里来了。
这一次,玉家大哥玉清并没有患上感冒。
感冒的是自己这个原本不存在的二姐玉姗,但现在自己既然身体已经好了,说明玉家人的这个难关已经过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来到这里改变了原来的轨迹,但既然自己能够成为玉家一员,那么也许是机会帮他们去努力改变,今生不要再遗憾了。
虽然局势艰难,好在玉姗姗知道,只要一家人安全等几年,就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在这之前,玉姗姗要尽自己所能,保护照顾好玉家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