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读白居易《望驿台》论元和之靖安 ...
-
中唐之元和中兴,中兴之谓,皇室内外宁和求安之时。
节度使之兵备会战则何曾消停,天下之安尽仰仗郭子仪乎?
呜呼,一人之麾难庇千家。
呜呼,天下男儿女子,尽匹夫匹妇乎?
嗟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天下人皆愚夫愚妇乎?
李白之夜郎行,永王备以酒食乎?宪宗遣谁与之鞍马劳顿乎?
所谓援以手者,郭子仪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于天子脚下骑射,卫其宫垣庭囿乎?
六国论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唐宪宗君臣岂不能行之哉,西借胡兵,假以汉将,屠戮中原,中兴之开泰,昙花无由一现,深仇大恨未了,苦大仇深再结,岂非万劫不复之来由哉?
白居易行止于驿台,见靖安树柳,飞花扑地,春光同尽,如是败坏之象,孰不思归。
且看《望驿台》诗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观上下五千年,成王败寇间,不过:时日曷丧,吾与汝谐亡。
国仇家恨间,蜂准豺声之秦王,伪善弃颅之王莽,以脐燃灯之董卓,苏秦、张仪纵横捭阖,其乱同于元和中兴几何?
魏忠贤虽不忠不贤,东厂西厂其效命者,有子三千,其如宪宗之三千嫔妃何?
唐之李林甫,明之魏忠贤,较计筹量,则唐之兴亡,明之兴亡,应无两。
白居易之感时伤逝,不如归去,有酒则饮,枕臂曲肱,来者寒山与拾得,大而化之。后世尊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者,岂不因之入于无为胜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