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改变——阅读方式 ...
-
看完了新一季的《朗读者》,突然觉得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通过人物访谈,了解他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再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和大家分享美文,真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想及出生在乡村的我在儿时为了学习普通话,会每天跟读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会每天早起坐在门口大声的朗读报纸。
那时候读的内容早已不记得了,但是因为坚持的阅读,我的普通话是同龄人说的最好的!
而后无论在哪个城市里生活,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那里的图书馆,办理一张借书证。
在假期的时候会在书架间流连徘徊,寻找书籍阅读。
若时间尚早,则会坐下来慢慢的阅读,喜欢安静而又热闹的图书馆。
它的静是没有人说话出声,它的闹是因为每一个人手指翻阅书本时的声响。
我在家里的飘窗上铺上了厚厚的垫子,放上一个小方桌,泡上一杯香茶,倚着靠垫慢慢的打开书本。
阳光会透过窗子洒满温暖,偶尔抬头看看远处的湖光桥影,若此时有轻风袭来,更是绝妙的,觉得幸福都要漫出心田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上可以直接下载一个APP看到很多的书籍了,甚至网上还有一些专门用于阅读的电子设备。
我却还是独爱纸质书籍。
即便大家说为了节约资源应该提倡无纸化阅读,但我依然坚持用我的指尖去触碰纸张。
如今的新书不再有儿时感受到的那扑鼻的油墨香味了,纸张也比那时的光滑许多,封面的设计也漂亮许多。
但翻开每一本书时,我都会用手轻轻摩挲着它的封面,似乎是一种默默的对白,在打开书本的同时也打开我学习的心扉。
不久前去省城出差,欣喜的发现在地铁出入口处有了一个个公共的电子借书架。
和女儿商量后立马充值开始一人一本书,在等候地铁时读上几页,在地铁上也能看上一会儿,这样的行程觉得过的很快,不再盯着行驶路线牌数还有多久到达了。
时间在阅读中无声息的流过,留下的却是脑中对文字的记忆。
这是倡导全民阅读的好办法,可我见地铁里能够捧着书阅读的人仍然特别少,用手机的依然很多。
阅读方式的改变也是代表着时代的变迁,儿时的书声琅琅演变成了默默的滑动屏幕。
可我想只要纸质书籍还在印刷,我绝对是忠实的拥护者!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