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汉景帝治下的楼兰 ...

  •   汉文帝刘恒派遣灌婴与冒顿单于在长城以北打仗的同时,更是抓紧审核周勃与薄昭的案子,戏曲也将刘恒大义灭亲,怒杀娘舅薄昭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取名《轵侯剑》。正因为刘恒采取了内外皆从严治国的想法,导致薄氏族人与吕氏族人的势力被彻底削弱。

      可是汉文帝刘恒在惩治吕氏族人和薄氏族人的时候,忘记关注一直示弱的窦漪房母族,窦氏族人逐渐掌握了重权,加之刘恒忽略了窦漪房的政治敏锐性,也埋下了窦太后干政的隐患。

      且说冒顿单于,在灌婴率军与匈奴对战之时,他写信请求与刘恒再次修好,并且希望大汉公主或翁主的和亲能够重新提起。刘恒身边有一能臣晁错,他于此时献上策论《言兵事疏》,策论的大致意思是说对匈奴的作战中,器械要坚固锋利,士卒要精兵劲卒,将领要精通军事,君主要选择良将。

      晁错更是为了稳定匈奴屡屡侵犯的边疆,首次提出“移民实边”的建议,移民实边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官方组织的一种人口迁移方式。

      这种方法除了在边境战略要地驻扎军队,参加屯田外,更多的则是内地向边境地带移民,在武装保卫下开垦耕种,以提供军粮,加强边防,是实现稳定边疆的千年传承下来的策略。

      刘恒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很快长城附近的边疆得以安定,但是“几”字形的撇字形状“丿”的附近却依旧是连年征战不休。

      其实“几”字的“横”还有一个名字,它叫做河西走廊,它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有此,简称河西、雍凉。它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不仅是匈奴非常看重的一块地方,也是大汉朝非常重视的一块地域,起先这个地方是被月氏和楼兰所控制,但现在已经成为匈奴的版图。

      汉文帝刘恒一直希望把河西走廊纳入大汉的版图,可是天不作美。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去世,老上单于成为新的首领,中行说继续做狗头军师。老上单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进占甘肃省的平凉、固原、镇原,烧毁秦宫,前锋直抵宝鸡凤翔、淳化西北,距长安仅200里,直接威胁刘恒的安危。

      汉文帝刘恒派遣灌婴赢了冒顿单于,此时匈奴换头领,对于大汉王朝而言,也是一举歼灭匈奴的好机会,于是汉文帝刘恒兵分两路:

      中路护卫帝京长安,分别是中尉周谷、郎中令张武为将军,战车千乘,骑兵十万,屯驻长安附近,防卫京师。

      西路直接与匈奴正面迎战,比一比战力与策略。这一次参战将领分别是上郡将军卢卿,北地将军魏遫,陇西将军周灶,大将军张相如,前将军董赤,他们从上郡、北地、陇西等处以骑兵、步兵迎击匈奴。

      张相如是不输给灌婴的大将,他跟随汉高祖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平定陈豨叛乱立下赫赫之功,并且张相如是诛杀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的从龙之臣。对于身家性命托付,汉文帝刘恒自然托付给可信之人,而张相如无疑就是这个人。

      在一群能征善战的老将合力之下,老上单于仅仅抵抗一个月就仓皇收兵,虽然史书写的是苦战,但是仅仅一个月就溃败而逃,足见老上单于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匈奴的实际战斗力。

      老上单于更是因为一个月溃败的耻辱而记恨了大汉王朝,据史料记载,每逢过年岁末,老上单于发挥强盗本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侵犯的地方便是辽东以及云和郡。

      西汉的安定边疆政策因为老上单于的寻衅滋事而摇摇欲坠,本来汉文帝刘恒可以乘胜追击,将老上单于及其家族斩杀于旷野。

      可惜,同样是公元前174年,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仓促之下,汉文帝刘恒只能放弃对老上单于的追剿,反而转身全心全力处理淮南王的事情。

      老上单于从公元前174年到公元前160年,长达十四年的时间,沿着辽东、内蒙古、甘肃的方向,大距离、大范围、长时间的袭扰,为了解决屯兵边疆后开支巨大的问题,汉文帝刘恒重新开启了和亲办法,希望老上单于达到温饱以后能够停止袭扰。

      然而,公元前160年,老上单于去世后,他的儿子军臣单于并不满足于温饱,野心巨大的军臣单于拒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他以6万骑兵,分两路,每路3万骑,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一路上杀人无数,留下“杀人甚众”的恶名。

      军臣单于与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一样,他们都是尊中行说为军师,在中行说的建议下,奔着长安而来。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两次面对长安被围,对于他而言,等同于头顶悬了一把随时随地会掉下来的长剑,也因此,自汉文帝刘恒开始,大汉王朝历代君王攻打匈奴、勘定边疆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公元前158年的这一场大汉与匈奴的对决,汉文帝刘恒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山西上党;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山西雁门关附近;又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同时,置三将军,命河内守周亚夫驻屯细柳,祝兹侯徐悍驻棘门,宗正刘礼驻霸上,保卫长安。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关于周亚夫细柳营的记载,这个故事大致是说汉文帝刘恒前往长安附近视察守卫情况,到了霸上和棘门的时候,将军出来迎接,但是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的时候,这里戒备森严,将士们没有人为汉文帝刘恒通传,也没有人出来迎接汉文帝刘恒,后来汉文帝刘恒的随从拿出符令信物,才允许进入细柳营内。进入细柳营之后,又因为周亚夫下令不许细柳营内驾车奔驰,于是汉文帝刘恒的随从只能慢慢前行。周亚夫出来面见汉文帝刘恒的时候,由于身上盔甲而不能跪拜,于是按照军礼参拜。

      这是周亚夫细柳营军令严明的一个故事,也是汉文帝刘恒开始倚重周勃之子周亚夫的开始,而李白更是因为周亚夫细柳营的故事特地写下“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的赞美。

      汉文帝刘恒不仅为汉景帝刘启留下了周亚夫这样的名将,更是挖掘出另外两员大将——李广和程不识。

      李广,便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公元前166年,李广以良家子身份从军,由于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无数,因此被任命为汉中郎,后来成为天子身边的骁骑都尉,随从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程不识是与李广同时期的名将,别号“不败将军”,他是山西太守,更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中流砥柱。

      这一次周亚夫坐镇长安,程不识扼守山西要道,几大名将协力之下,最终匈奴的军臣单于退回了长城以北,大汉王朝暂时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公元前158年,汉文帝刘恒驾崩,汉景帝刘启接过重担,对内集中中央权力,对外平定匈奴袭扰。

      汉景帝刘启登基不久,便采取晁错《削藩策》,准备削弱刘氏诸侯王的势力并中央集权,江南是鱼米重税之地,因此刘启在晁错的建议下率先在吴国的会稽郡和豫章郡削藩。

      这一举动激怒了刘濞,他打着“安定国家、诛杀晁错”的旗号,发动七个刘氏诸侯王一起反叛,这便是史称“七国之乱”的事件。

      汉景帝刘启此时顾不得匈奴一侧的袭扰,集中精力勘定“七国之乱”,派遣周亚夫、李广负责征伐七个王爷,重用表哥窦婴和袁盎、晁错为谋士,也正因为“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刘启没有办法关注匈奴的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发挥了他祖父冒顿单于浑水摸鱼的特长,在“七国之乱”爆发后,趁机前往山西,准备打通山西要道。这一次程不识防守得当,并没有让军臣单于攻破山西的妄想得逞,而周亚夫、李广更是快速勘定“七国之乱”。

      眼看着“七国之乱”连坚持半年的实力都没有,军臣单于不得不撤兵回到长城以北,然而,汉景帝刘恒已经决意打痛浑水摸鱼的匈奴,以示警告。于是,在匈奴大军入侵上郡时,汉景帝刘启派遣李广乘胜追击,李广不负众望,斩杀匈奴的白马将军。

      汉景帝刘启在看到骑兵决胜“七国之乱”的威力后,开始实行“马政建设”,建立北地郡、上郡等地的马场,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并且实施更多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的建议,据史料记载,单单官方记载的马匹,当时已经是40万匹。

      为了集中精力中央集权,汉景帝刘启暂时安抚匈奴,决定重启和亲政策,并且在边境实施“关市”,与匈奴进行商贸交易,而此时“关市”的位置就是河西走廊,即甘肃。但也正因为“关市”控制权在汉景帝刘启的手里,于是匈奴利用河西走廊西方和北方的地理条件优势频繁袭扰。河西走廊的西方位就是鄯善国,也就是现在的楼兰,唐朝诗人王昌龄也因为这件事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