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汴京城外,旌旗飘扬,战鼓声声,刀枪如林,鼓声铿锵有力,将士衣甲鲜明。诸侯人马汇聚在一起,当真是遮天蔽日,各色旗帜迎风招展,尉迟琦带领步伐整齐、口号响亮的征虏军,吸引了不少注意力,其他诸侯兵马纷纷肃然让行。
这些年来,征虏军跟随尉迟琦东征西战,立下赫赫战功,早年间横扫匈奴、荡平鲜卑,令这些素来以骁勇善战的草原异族闻风丧胆,也在诸侯之中名声大噪。
步兵步伐整齐,铠甲与兵刃碰撞的铿锵声,迸发精锐强悍之气,紧跟着的是铁浮图重装骑兵,战马行进的速度也保持一致,文武百官亦是震撼不已,无怪乎攻城略地以来,许多守城主见征虏大军就惊慌失措,甚至于不战自乱。
城门大开,尉迟琦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施礼,沉声道:“末将尉迟琦,参见陛下!”数十万大军,整齐单膝跪地行礼,齐声呐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直破云霄的声浪中,官家容子玄骑着骏马缓缓前行,紧随其后的,是源源不绝的禁军,队伍最后,是文武重臣。前后左右数百轻骑兵,一个个精神抖擞,神情凛肃,一手提着缰绳,一手按着兵器,显出一种难以撼动的气概。待全部人伏拜在地,端坐在马背上的容子玄,郎声道:“诸卿平身!”
祭天完毕,一众文臣前来道喜,官家却有些感喟:“宇内分割,百姓受了不少祸害,攻城的时候,更多有横罹锋刃者,正是可哀得很,贺喜就不必了。”随后诏命出米十万,赈恤百姓。
官家复又感叹:“对贤人志士,愿意为我朝所用的,当给予重用。前朝腐朽,旧政多有扰民,理当废除。官吏留用,不得贪暴,殃害百姓。”
殿内文官应声喊“喏!”
尉迟琦复启:“末将另有一事,昔日破城,前朝徐道临虽为文官出身,确有忠义之心,虽为前朝重臣,亦可追赠谥号,乞赐封赠,立徐道临宗庙于南山,供后人观瞻,以彰圣恩!”
官家闻言道:“卿言甚合朕意,实在是可惜了一个忠臣,可将死难诸臣开列姓名陈奏,朕当酌议褒封。”
众人谢恩领旨退班。
街上没有多少人,寒风吹来,两人衣衫单薄,不由自主哆嗦着。低着头摸到了家门口。原本气韵雅洁的徐府,空留一片死寂肃杀。牌匾上前朝官家手书苍劲有力的“御史徐府”孤零零吊在大门上,左右空旷,角门上的小厮们早不知跑去哪儿了,唯有门前的松树清冷地观看着风云变幻。
妙锦在门口立了许久,这种静寂,静得好像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短短几日,亲人散去,家族失落,屋檐萧瑟,邻里无寻。家的感觉已经走远,连同那些明明灭灭的过往一起隐去,如同一阵阵的风,淡了、散了、凉透了……
进了垂花门,地上随意堆着衣物,门窗大开,已被盗贼洗戮一空,虽然它的结构还留有家族的风格和气息,但如今却显得那么凄清,就像父亲一样,愤恨、无奈,悲怆。走前三叔拽着父亲不让出府,父亲执拗的甩开:“国不保,家何能存!老三你说对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哪里也不去,誓与汴京共存亡!我虽力薄,也能拼命!要走你们走,我绝不走!我去城楼上拼死,也绝不挂白旗!”就这样,只交待了几句,父亲便匆匆离开,这一见,竟成为天人永隔。没有想到父亲身前赞许的一句 “手无缚鸡之力,亦有报国之志”竟一语成谶。
妙锦强忍住眼泪,抬腿似有千斤重。在东边的书廊处坐了下来,茫然四顾。书廊一边,是父亲为母亲种下的海棠,国,破了,家,灭了,而昔日的寻常日子也烟消云散了。眼前只剩这棵海棠,两只寒鸦,几堆残雪枯草。母亲精心打理海棠,父亲曾在书廊下背手听自己念书,自己和妙云跟着大哥哥二哥哥嬉笑打闹,围着院子蹦蹦跳跳,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婢女们站在花架下为柴米油盐斗嘴,东屋西屋进进出出的人,台阶上慵懒酣睡的猫,鸟笼里蹦跳歌唱的鸟;院里的荷花池和墙上那只缓缓爬行的小水牛儿以及它身后留下那条浅浅的线,长满青苔的屋根蛐蛐声高声低,青砖青瓦的山墙日升日落,门外悠扬的吆喝磨剪子抢菜刀,那些平和安稳,守成幽默,日子顺畅已经都不复存在了。现在看来,大夫人和二夫人的颐指气使也显得那么珍贵。扬起脖子,泪珠子还是瞬间滑出眼眶,吧嗒掉在了海棠树下。
走进里去,各处看了一遍,叹了几声,桌椅柜书还排列依然,只是东倒西歪,灰土飞扬。空屋寂寂,绣幔沉沉,物仍在,人却已亡,心里越冷,眼泪掉的越急。绿玉也止不住流泪,又惧怕官兵,只敢低声哭泣。
忽然听得门外骑马行军之人越来越多,只怕有人闯进来,两人手无寸铁,不敢久留,只得翻出几件衣衫和干粮,仍做家仆打扮,悄悄从后门离开。
这队兵士,直奔徐府而来。领头人传令众兵士四处找寻:“将军有令,你们须细细搜查,倘若找到徐府家眷众人,重重有赏。”军土们从府门进来,分散开来,四处搜寻却不见人影,搜查过几轮,没有任何收获,只得回报尉迟琦:“奉令搜查,并无徐府家眷的踪迹。”尉迟琦听了,知道他们一家必是躲避在外,所以家内搜查不着,只好再严令打听。
汴京街道,已恢复了平静,只是行人脸上都是愁云惨雾,拖家带口,步履匆匆。妙锦站在街口,看着日头快要落山,一时发怔,不知去向。绿玉也愁了起来:“小姐,府上是不能再回去了,这兵荒马乱的,咱们去哪里落脚呢。”两人正踌躇间,冷不防听得一个声音低喊“小后生”,回头一看,是早上遇见的老妇人,牵着孙子,向她们招手呢。老妇人见得他们:“粥场你们去过了么?可吃过了?”一边掏出干粮,递给妙锦二人:“快吃,粥场派发的,我吃不完,多带了些。”绿玉谢过老夫人,大口啃起来,老妇人又道:“我从城门过来呢,城门已关,只进不出,挨个画押登记在册,你们也去领了名册吧,也好安生回家了。”妙锦道:“老人家,我们俩和家主走散,府上也没人了,领了名册,也不知道能不能出城啊。”老妇人道:“我从城门过来呢,城门已关,只进不出,挨个画押登记在册,只是现在都不让出城啊。听说军营里缺打杂浣洗,吃喝都有,还给银钱。我看很多后生都过去了,要不你们俩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