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二十五章 沙场秋点兵 上 ...

  •   廖云清的府邸设立在衡县南城,城外不远就是长霆军大营。这里是南程州门户、沅江屏障。自从长霆军扩充后,衡县也跟着热闹起来,想要投军的青年争先恐后的汇聚至此,物资粮草的转运也忙碌起来。往来人流让小城的客栈、酒肆等分外热闹,不到一年,衡县客栈的数量就比过去多了一倍。
      廖云清的这个府邸还是在年初置下的,就是为了迎妻子萧汀来衡县。尽管这座宅子和她娘家的钟鸣鼎食之府相差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萧汀倒是没有太大怨言,而是喜悦于和丈夫的相伴。虽然云清绝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军营中,可与过去相比,夫妻相聚的日子多了几倍。萧汀来后不久就有了身孕,云清将为人父自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写了信给高瓒,高夫人立刻派了人来要接媳妇回去,萧汀却是不愿意,他也不舍得和妻子分别,便回话说如今战事将起,行旅艰难,还是留在原地为好。又说自己已加买了几个仆妇丫环,另有廖婉可以陪伴嫂子等等。
      这日云清忙里偷闲回来吃饭,席上说起当下形势,探马已经回报说赵国皇帝赵元戎已经抵达北程州州治。萧汀随口问了一句“夫君有几分胜算。”云清目光明亮,缓缓道:“竭尽全力而已。”
      “妾身就安心等待夫君击退赵王的喜讯。”
      “我到更愿能为娘子奉上多的一份大礼。”
      “噢?”
      “衡县阴冷,我听说安菀气候要比此间好得多,适合娘子休养。”
      “啪”的一声,廖婉的筷子掉在案上,云清看了她一眼没放在心上。萧汀却放下筷子缓缓起身道:“阿婉,我们到房里去吃吧。”云清莫名其妙的看着妻子的背影,完全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晚上萧汀正色道:“夫君这些日子忙于布阵用兵,心心念念都只有胜利,大概已经忘了江北有什么人吧?”
      云清果然不解。
      “夫君果然是忘了,幸好这家里还有一个人没忘记安菀刺史府里坐着她的林姑姑——你们廖家兄妹二人的救命恩人。”
      云清的脸色瞬间变了。
      “妾身也知道战场无故交,若能移居安菀更是欣喜。然而,夫君请替婉儿想想,今日夫君的话婉儿听在耳中当是何等滋味?”
      云清长跪躬身道:“多谢夫人提点。”
      萧汀嫣然回礼。
      云清趋前,与妻子并肩而坐,揽住她的腰,萧汀自然的依偎在丈夫怀中,夫妻俩一时满怀柔情,什么战事纷纭、荣华富贵都是门外的烟云,只有这一刻是真实的,只有彼此是真实的。
      深夜,军营急报——赵元戎抵达壁山。
      大战一触即发。

      涌江城,楚国在江北的最后阵地。
      严格来说,这个“最后”的定义并不正确,在沅江中上游,楚与郑接壤的地方,楚国还有檀州。郑国灭于蔡萱之手后,檀州也限于重围,守军和赶去援救的左神武卫合计六万人马正在殊死抵抗。不过沅江中游两岸山峦叠翠,峻峰林立,即使檀州失守,以群山为屏障楚国还有很多反击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涌江城就成了楚国“最后的江北”。
      涌江城常驻守军八千人,当前的指挥官刚满二十,隶属长霆军,名唤钟长缨。钟长缨在涌江城保卫战中崭露头角,廖云清之后将他调入长霆军,甚爱他的勇猛善战。他是兵户子,没读过书,云清便劝他读书习字、阅读兵法,对他说“若不读书,再勇敢也只能当个百骑长,只有善用兵法方可为万户侯。”他自涌江城一战起就崇拜上了廖云清,偶然得知他便是廖江城之子,更是连膜拜之心都有了。此后果然一本正经拜了本营的文书为师,读书习字,半年有余已经能像模像样写公文,兵书也啃了一本下来。云清见他有向学之心,又聪明伶俐,更是喜欢,对他连连提升,壁山一战后,晋升为涌江城主将。
      尽管一年来军职发生了很大变化,钟长缨终究还是个二十岁的少年人,廖云清所谓“涌江城的守军都找到机会就到边界上伸长脖子,盼望一睹芳容”,其中就有他钟长缨。晴朗在壁山发榜,允许百姓前往楚国,又派了官员和军队护送归楚的百姓。涌江城派兵到边界迎接,带队的就是钟长缨。晴朗上任后,涌江城守军常拿她当茶余饭后的话题,自有年长的军官听过她不少故事,在众人包围中说得眉飞色舞。说得最多的自是她的稀世容颜,以及自留到赵,那些倾国倾城的逸事。长缨听的人说这位赵国刺史乃是“云华夫人再世”一样的人物,顿时起了好奇之心;又听到她破墨州血案,安抚信墨——“两州百姓至今由记”——更是渴求一件。于是抓到这么个机会也不想想这么点小事对方刺史会不会出现,就这么跑到边境来了。
      到了预定时辰,长缨伸长脖子眺望了半天,结果对方的文官确是个女子,但不是晴朗,而是北程州司马肖归雁。他认不来赵国官服的品级,还愣愣的对左右说:“这云华夫人长得也不怎么样么……”
      这件事成了涌江城守军里的大笑话,年长的军官拍拍他的肩:“小钟将军啊,你该不会认为赵国只有一个女人在当官吧。”顺便遥指江南:“咱南程州府衙当官的女人也不止一个。”廖云清到涌江城视察的时候,军官们也把这笑话说给他听,他大笑着拍拍长缨的肩:“下次若有出使赵国的差事,我保荐你去。”
      从七月以来,涌江城草木皆兵,钟长樱枕戈待旦。某一日他站上城头,但见一片葱绿的江北阔野上忽然烟尘四起、群鸟惊飞。转眼间地平线上一片黑云席卷而来,渐进清晰,但见旗帜树立如林,兵士整洁的铠甲、锐利的刀枪反射着早晨的阳光,一片闪烁。瞟远镜里,林立的旗帜上的名字就是整个的赵国名将录——端木、宋、秦、淳于……
      城上一片寂静,钟长缨几乎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他深吸一口气:“敌军来袭,全城戒备。传令众军准备战斗,立刻通报萧将军,赵国大军已包围涌江城,守军誓死守城!”
      众军齐声:“誓死守城,人在城在!”

      在钟长缨下令全城戒备后不到半个时辰,赵国先锋淳于竟的兵马就将涌江城团团包围。然而,涌江城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路上城池,它一面临江,有水门供出入。赵国尽管纵横北方,到底是戎狄人创立的北地国家,马上战天下无敌,遇到江河就两眼一抹黑。虽然占领了郑国和北程州后,赵国一口气增加了十余万水军和大量精良的船只,可这个国家的将领完全找不到水战的感觉。恰如面对涌江城,淳于竟在陆地上的包围圈无懈可击,但是他完全没有想过从水上加以封锁。
      就在淳于竟包围涌江城的同时,城南水门打开,一艘水上飞穿出城门,破浪而行,箭一般向着江南而去。
      “赵军居然没有想到以战船封锁水门,这样的围城有什么意义呢。”这么想着的钟长缨并没有轻敌的意思,他甚至在想,赵军是不是故意留下水门,希望涌江城守军在面对如此大军时能失去战意,主动退往江南。
      然而钟长缨的脑子里就没出现过这个“退”字。他并非名门子弟,年仅弱冠就成为一城主将,全靠廖云清破格提拔。在他心目中,云清是长官更是他的恩人,他既然将涌江城防卫交给了他,能否誓死守城关系的再也不是他钟长缨的荣辱,而是廖云清的面子,是整个长霆军的荣辱。他可以战死,决不能弃城。
      午后,大军列阵完毕。
      鼓声隆隆,令旗一指,三军齐声呼喝。
      涌江城攻防战开始了。
      兵法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围城之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端残酷的,进攻方需要准备大量的粮草,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防守的一方则要忍耐永无止境般的攻击,神经永远绷紧,更要面对士兵逐渐减少而后援不知何时能出现的恐惧。
      攻城也是最没有战术可言的,相比较战术,城池的攻防更像是技术对垒。进攻方的檑木、冲车、云梯、火攻、地道;防守方的强弩、劲弓、水淹、烟熏……更不要说越建越厚的城墙和越挖越宽的护城河。
      涌江城上,钟长缨一声令下,士兵们在城墙上一列排开,弓箭手第一排,紧靠着箭垛,箭在弦上,弦如满月。钟长缨紧紧盯着赵军的举动,敌军高声呼喝气势惊人,却没有一下子冲到城边,原因无他——护城河阻挡了进攻的脚步。作为临水的军堡,涌江城的护城河即宽且深,直接从沅江引水,以水闸控制进水量。
      赵军推出上百辆大车冲到护城河边,抬起车把将一车东西倾倒在河中,旋即推车跑回营中,之后又是上百辆,如此循环往复。楚军一开始完全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看了一阵忽然有人大喊:“不好了,赵军是在用土填没护城河!”
      钟长缨一颤,心说:“原来还有这种方法啊——”他举起手一声断喝:“放箭。”
      箭如雨下,向赵军倾泄过去。
      赵军负责填土的军士迅速分成前后两排,前排军士高举盾牌,后排继续作业。楚军则连续不断的放箭,密集的箭雨下赵军士兵死伤严重,可填土的工作毫不中断。如此到了第二天早上宽阔的护城河彻底消失,涌江城失去了第一道屏障。
      楚军射了一阵箭后,钟长缨发现效果很不怎么样,考虑到围城之战旷日持久,就停止了放箭,涌江城守军默默地看着赵军进行填河的工事,直到日出东方,护城河成了平地,赵军推上攻城车,搭起云梯。
      第一天的攻城战进行了整整四个时辰,从东方欲晓一直到天色渐暗。赵军锐意正盛,楚军战力充沛。赵军一次次发起猛烈进攻,但是每一次攻势都被楚军抵挡下来。攻城战的另一个无奈之处便是这是天然适合以少敌多的战斗,纵然十万大军,最多也就是能车轮战,什么包围、分解、埋伏、偷袭全无用武之地。斜阳日暮的时候赵国先锋淳于竟看军队损失严重,天色又晚,于是鸣金收兵。回到营帐后立刻派出信使向坐镇在州治安菀的赵元戎汇报。
      攻城的一方可以收兵回营安睡一夜,守城的就没那么好命。楚军要利用时间收治伤员、巩固城池受损的部位、清点军需消耗,以备来日再战。钟长缨一直到深夜还在四处巡视,慰问伤员、查看城池修复的进度、给士兵们鼓气,等到从城上下来已经二更末,副将劝他早日休息,说:“大战只是刚刚开始,将军需留存体力以待来日。”
      果然,第二天刚刚日出,鼓声隆隆,赵军开始了第二轮攻城,又是一场攻守双方皆勇猛的激战,赵军此次出动了冲城车和投石机,楚军则以火箭和劲弩反击,如此三次冲锋,赵军无果而归。这样的攻防战一连持续了五天,赵军一度攻上城墙,钟长缨亲自上阵,一阵拼杀,硬是将赵军又赶了下去。五日激战,赵军损失数千,一无所获。

      淳于竟的战况报到安菀。赵元戎抵达北程州后到作为大军前线营地的璧山看了一眼,帝王行营则安顿于州治。毫无疑问,林晴朗的北程州刺史府被腾出来当了临时行营,随行的文武官员将安菀官家能动用的设施占的满满的。晴朗之前就已得知关于这一次出兵,朝中其实有很大的反对,其中反对的最激烈的就是刘呈之和沈慕岚。
      两人反对的意见有所不同,沈慕岚是认为赵国尚未做好足够的准备,楚国也没有真正显示出溃态。沈慕岚从各种情报判定楚国当下由于赵王的雷霆之举以及宰相为首的权贵们的支持,按时获得了稳定,然而宋王、义安王等不可能甘心于大权为郑旻独揽,给他们一段时间,筹备妥当必定再燃战火。同样的,郑旻也不可能坐等宋王等人起事,总之,不出两年,楚国必有内乱,届时出兵,事半功倍。她对皇帝说:“当下攻楚,只能让郑旻原本危机四伏的统治稳固起来。”
      她的意见,刘呈之大半都同意,他自己又有其他的看法。他劝谏皇帝暂缓出兵,最重要的理由并不是楚国的战力,而是赵国自己的不安定因素。他说旧蔡地为蔡萱把持,名为服从,实怀异心;司徒家拥兵自重,又具有旧陈国的人脉;赵国全境有一半以上是十年之内新收的土地,百姓久经战乱,人心思定。故而,在没有安定国内,也没有得到百姓们的足够支持的时候,出兵攻打一个稳定了百余年的国家,显然是十分危险的。刘呈之这份折子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赵元戎的批复只有四字——杞人忧天。
      晴朗本人是支持出兵的,正如她经常对齐燕之说的:“经过两百多年战乱,扶朗应该迎来统一,如此方能结束这种让百姓颠沛流离的苦难。”但是当她听说沈慕岚和刘呈之激烈反对,而且激烈到了沈慕岚在朝堂上直接与赵元戎争论的地步后,她的坚定也有了一点点动摇。沈慕岚最终没能参加这场赵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用兵,由于和皇帝的激烈冲突,赵元戎令她“留守帝都”。和苏炫、王仲道这样的君王相比,赵元戎的此类处置实在是宽容的可以,可听到这件事的晴朗却还是认为“皇帝不该如此任性”。
      刘呈之倒是一如既往的跟随在皇帝身边,只是看在晴朗眼中,他明显缺少锐气。面对晴朗的关心,他只是笑笑:“或许是我过于烦忧,林刺史无需挂心。”反过来又询问齐燕之的下落,晴朗叹了口气:“全无消息。”顿了顿又道:“燕之聪明过人又随遇而安,应该能自保,或许,大军一过江,他便出现在军前也难说。”
      在势如破竹的攻克郑国后,赵国的好运好像在一瞬间到头了。为了统一扶朗而动员的数十万大军遍布沅江中下游,却在每一地都受到了挫折。中游,蔡萱领军攻击楚国江北重镇檀州。守将率兵出城迎战,在通天岭鸢尾谷设伏,正意气风发的蔡萱受到楚军迎头痛击,先锋一万人马全军覆没。
      收到蔡萱战报,赵元戎吃了一惊,询问檀州守将姓名,得到的回答是“名唤傅少衡”。赵元戎四下一扫,见众人都是茫然的样子,过了一会儿,独孤锦迟疑道:“莫不是傅君的什么人?”一言出,众人点头,纷纷说尚书令说的有理,傅君一辈子镇守檀州,无论何等强大的敌人都未能进檀州一步。众人都想“原以为傅君死后檀州唾手可得,没想到楚国还是有点人物的。”
      仿佛印证了这个想法,当涌江城久攻不下的军报送达,呈之摇了摇头,心想:“楚国的人物还不止一两个。”赵元戎将战报甩到地上,怒道:“小小一个涌江城都久战不下,简直是一群废物!”众人面面相觑,片刻,汉王道:“儿臣愿领军为援,协助淳于将军一举攻克涌江城。”
      元戎正要答应,林晴朗忽然道:“臣斗胆问一句,涌江城能不能拿下,与战事何关?”
      “我军是要直下江靖、扫平楚国,并不是要占据江北全境。涌江城既不是通衢要道,也不是沅江锁钥,只要大军渡江,涌江城不过是空悬江北的一座孤城而已。涌江城守军不过数千人,船只二三十艘,即便出击也不能对大军产生什么危害。臣以为,派水军封锁出口,同时以千余人包围城池,钟长缨也就再没用处了。”
      赵元戎深以为然,依此下令,圣旨刚刚传出,另一封军报又抵达了——钟长缨放弃了涌江城,在前一日乘夜脱逃。
      晴朗对肖归雁道:“对我们赵国来说,涌江城无足轻重,可对长霆军而言,钟长缨和涌江城这些久经沙场的战士是不可或缺的战力。”她望着南面深深叹一口气:“廖云清实在是意料外的难缠角色……和他爹爹一样。”
      最后一句说的特别轻,肖归雁还是听到了,愕然看着她。
      “啊呀,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这个长霆军主帅廖云清会不会就是廖琴。”
      归雁扑哧一笑。
      “斥候传来的消息,廖云清年纪背景均与阿琴相似,而且,我看他的战法也有几分廖将军的痕迹。另外……”
      “另外什么?”
      “是我个人的一点私心吧。倘若那人真是廖琴,燕之和婉儿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第二十五章 沙场秋点兵 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