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遇君楼 ...
若要论“天下第一楼”这一名号,京都的遇君楼当为首选。
此楼坐落城郊,四周皆是青山绿水,村城山郭,远离闹市,抛开世俗,倒真是一处桃花源。文人雅士对此楼情有独钟,皇亲贵戚对此楼趋之若鹜,就连平民百姓也对遇君楼心之向往。
可单凭这些,遇君楼似乎还衬不上“天下第一楼”。使遇君楼在众楼中脱颖而出的,是它的名字,还有楼内珍藏的一幅画作。
此二物,乃遇君楼镇楼之二宝。
巧的是,此二宝源于同一人。
时至今日,此人依旧被熟知遇君楼发家史的人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更令人惊讶的是,此人竟也被全天下的百姓颂扬。
欲知详细,且听。
—
便先道这遇君楼此名的由来吧。
在前朝,遇君楼名为逍遥楼,此楼当时不过是贵族寻欢作乐的消遣地,不足为道。
那一年,天公不作美,连续一月滴雨不落,国土大旱,农物枯死,百姓纷纷饿死,众生怨尤。
当朝天子齐王是位贪图玩乐的主,疏于政事。国难当头,依旧夜夜萧歌,歌舞不休。
朝内忠良愁得一夜白头,国库空虚,赈灾银找谁要?
想了许久,朝臣们想出了个下下策。
王上不是有私库吗?之前国厍充盈时王上没少伸手要钱,现下总归是有几百两的。
朝臣们私下开会,选出了一名胆大的代表,准备第二日上朝时,找王上要钱。
翌日,临上朝时,朝臣们义正言辞地对代表说道:“重任在你身,一定要把话说的大义凛然,打动王上。”
于是乎,代表一看王上来了,不等太监宣朝,便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质问齐王,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热血沸腾。引用了纵横古今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大意是做昏君可耻,快点的给钱赈灾!
这番话使齐王也被打动,在龙椅上为他拍案叫绝。末了,还福至心灵地叫来了殿外的侍卫:“来人!此人辱君,以下犯上,拖下去斩了!”
那人就被拖下去了。
众朝臣不忍如此,求情道:“王上,此人为国所忧,情有可原。”
齐王瞬间怒火中烧,大骂。
僵持中,内阁首辅一头向龙柱撞去,血溅当场。
纵然如此,齐王依旧不肯散财。
忠良们心寒,忠臣死谏都抵不过那些个身外财,此王又怎能追随!
但灾不等人,现今最要紧的,是解决赈灾银一事。
最终,还是朝臣们自己勒紧腰带,左拼右凑的挤出了一百两当作赈灾银。
本想以齐王之名下放受灾地。
谁知,齐王他竟然,
他竟然拿赈灾银去翻新逍遥楼!
众生对此王彻底失望。
无银赈灾,百姓哀鸿遍野,国家已到生死关头。
外敌趁此时机,入侵边关,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地直指京都。
万民悲哀,灭国已是必然。
恰在此时,出现了一位救世英雄。
外敌攻打京都那日,守军寡不敌众,不过苟延残喘。
不多时,城门大开,百姓们静待死亡,城内一片悲戚。
敌军叫嚣道,若有人敢与我们一战,延迟一日入城。若没有,即刻屠城!
城门处响起马蹄声,但却不是敌军入城。
城外,上好的汗血马嘶啼着,马背上的少年一身黑袍,遮挡住了大半面容。右手握刀,刀刃上的寒光充显着对血的渴望。少年露出来的眼眸直视着前方的敌军,杀意蠢蠢欲动,眼神令人心惊胆战。
对面的敌军一愣,倒真有人应战,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敌军压根就没有把少年当一回事,懒散地擦刀。
那边的少年微笑,很好,轻视我了。
他挥刀,刀尖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他道:“去吧。”
那刀忽地兴奋,飞至少年的上空。
“在下长到这么大,倒从未被轻视过,各位是头一个。”他笑道,眉眼一弯,“无以表达激动之情,那就先送各位个见面礼吧。”
“华云斩。”
在一瞬间,悬在少年上空的刀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以少年为中心向敌军蔓延。
敌方的多数兵将立马落马横尸。
“华云斩呢,一刀下来非死即残,这礼送大了,倒便宜你们了。”
敌军侥幸活下来的将士:……我谢谢您嘞!
无语过后,敌将们反应过来。
等会儿,那小子的刀是武林秘宝吧?如此威力,怕是其中之上品。这怎可能打得过?!是来送命的吗!
说到武林,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人苦心修行,盼着飞升成神。可这飞升又如何容易,武林始祖便是飞升无果,这才创立了武林。
不过,武林这玩意儿在六界怕是个异类。上不是仙,下不为魔,又不比凡人普通。倒也不是武林人才稀少,若是真论起来,鼎盛时期,武林中就算是天才都遍地走,实力甚至可与天界匹敌。
而这武林秘宝,据传是天灵地魔之气所结,威力无穷。但此物数量极少,其中上品更是无迹可寻。现今知晓踪迹的不过六件,均被武林六大家收藏。
眼下这少年不过十七左右,竟能驱使上品的武林秘宝,想必天资过人。要知晓,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这武林秘宝。
第一,此物有灵性,挑人。
第二,要驱使武林秘宝,就必须与它心神合一,这才可爆发出此物最大的威力。而且,若要驱使品价高的秘宝,使用人的修为也须与之对等。
现在的武林秘宝分为三等:地,天,绝。
少年的刀,正是绝。
“还战吗?我奉陪。”
凡人的血肉之身怎能与武林秘宝相比。当下,敌军暗自思量,看来只能使出最后一计了。
那便是,逃!
“快撤!”伤兵残将拖着残躯策马狂奔,逃的那叫一个浩浩荡荡。
少年下马,信步上了城楼。远望着败逃的敌军,少年朗声喊道:
“倭贼已逃,天下依旧是吾等的天下!无人可撼!”
百姓们闻讯而来,聚集在城门处,欢呼雀跃。
家国依旧,山河无恙!
而拯救了一切的少年,更是被万民视为英雄,视为神明。
为了以示感激,百姓欲为少年修建庙宇,以便后代祭拜。
少年拒绝,表示不愿劳民伤财。
这一举动,使得少年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更为伟大。但百姓们认为庙宇可以不建,但是要朝拜。
于是,民众问少年的姓名。
少年答道:“真名不足而道。在下自知在尘世不过匆匆一世,故自号过尘客,便以此称呼罢。”
虽是深奥了些,但百姓们懂了,叫他过尘就对了。
当晚,万民普天同贺复国之喜。
但也就在当晚,齐王自刎于逍遥楼。
此讯一传,万民虽惊,却无悲痛。齐王恶名远扬,他自刎,民众更多的是疑惑。
齐王现今虽只空有王名,但吃穿用度都无缩减,更无人刁难。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
齐王自刎,王位空虚,但现下不是就有一个活生生的“王”吗。
万民喜不自胜,忙去寻找过尘。
翻遍了整个京都,少年的身影无踪,却在逍遥楼发现了两张留字。
一张是齐王留下的,上面写道:
此楼遇君,今生无憾,宁负天下,不负君。
信息量太大,百姓们无法消化。
转头又去瞧少年的留字:
遇君,惜君,等君,从此一心只待君归。
百姓们:就这样?什么玩意儿啊!
虽然少年的留字毫无用武之地,但好在百姓们在逍遥楼找到了齐王留下的黄金白银,又得知北方有一先王遗子,正快马加鞭地赶往京都。
复国有望。
一月后,新王继位,封号明。新王英明,国家逐渐步入正轨。
但人们却依旧未忘了那勇武退敌的少年英雄。
后来,有人提议将逍遥楼更名为护国。
新王提字,却是遇君。
逍遥楼便正式更名为遇君楼,新王为此楼题了一联字:
一念遇君,生生是君。
—
再来道遇君楼的那幅画。
据传此画的作者就是过尘。
复国数年后,百姓都将要把那场国难遗忘时,京都出现了一个与过尘极为相似的少年人。
依旧是一身黑袍,只露出一双漂亮的眼眸,况且这个人也带着把刀,那刀绝不是什么凡品。
明明如此相似,但却又截然不同。
此人太过淡漠,如同深渊,看不到底。
当年的少年英雄是何等的恣意飞扬,京都城楼的那一声呐喊,喊出万民的心声。听闻,过尘少时便行走江湖,治强扶弱,美名远播。
而今的这位当真是那年英勇的少年郎吗?
百姓不得而知。
那人来到京都,什么也没做,只赠与了遇君楼一幅画。
画的是雄鹰展翅,但怪的是,雄鹰后边还有一只静静站立的麻雀。麻雀望着雄鹰,眼里的崇拜与爱慕无法遮掩。
那人赠完画作后,悄然离去。
第二日,明王放下政事,特意赶到遇君楼赏画。
不知此画触动了明王的哪段记忆,赏画时,明王唉声连连。
临走时,店家给了明王一封信笺,道:“王上,所托之人说,此信乃是您故人的绝笔。”
明王颤抖着接过信,阅后,泪如雨下。
无人知晓信中的内容,而明王的故人是谁,更是不知。
往事乘风而去,抓不住,便只能忆。
遇君楼静立世间,迎新客,叹旧人,其中的恩怨情仇,事不关己,只可忆。
岁岁看明朝,尘世间人生百态何曾停下演绎。
脚步不能停,只能继续。
迎新辞旧,这便是遇君楼的故事。
而往后,遇君楼静待新的故事。
很纠结,在考虑要不要重新写,大家先将就着看吧[抱拳感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遇君楼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