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第一章
80年代初坳山村
“这不是真的,我一定还在做梦”
雒文文眼睛闭的紧紧的,拳头攥了又攥,心里默念给自己打气。
过了半晌儿,实在憋不住了,猛地一个鲤鱼打挺,从炕上直愣愣做了起来,两眼无神地望着眼前这一贫如洗的破旧屋内,除了屁股底下坐着的土炕,屋内也就一张三条腿的破旧桌子,一条腿瘸着,桌角垫着几块砖头,两把歪歪斜斜的马扎。
“幺妹醒了吗”屋外传来说话声,随之走进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妇女,穿着很有年代特色,身上的衣服已经看不出本身颜色,上面的补丁一层落着一层。
“哎呀,怎么起身了,头还晕吗”刘玉花看着坐在炕上的闺女,忙走上前,一迭声的问起,话语中透漏出掩饰不住的关心。
“额,不晕了,好多了”雒文文呐呐说着,头也不敢抬,心里只发虚。这猛不丁的睁眼醒了,怎么就成别人了。
三天前,坳山村口,雒家幺妹和大伯家的堂姐雒春丽因为争磨盘的使用先后,打起来了,一个不留神,不知道被谁推了一把,脑袋磕到了磨盘上,晕了过去,这醒过来之后,里面的瓤也换人了,本是在现代刚毕业要找工作的雒文文变成了80年代初临省坳山村十岁的雒幺妹。
“妈,我回来了,幺妹醒了吗”不等雒文文回过神儿,院中传来问话的声音。
雒文文眼前一亮,门帘被掀起,紧跟着出现一个看着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黝黑的皮肤,瘦小的身材,枯黄的头发用一根灰扑扑的布条绑着。虽然人看着不起眼,但是一双黑峻峻大而有神的眼睛夺人目光。雒文文正暗自打量着来人,这是原身的三姐雒彩彩。据说这两天去姥娘家,给做月子的小舅妈看孩子去了,这不听说家中小妹磕着头,昏迷好几天了,实在担心,自己天不亮,走了几十里山路,跑回家来看小妹。
巧的是,刚到家,雒幺妹就醒过来了。
“你这妮子,咋个不说一声,就自己跑回来了,这老远的路,在路上万一出点啥事,可咋整”刘玉华看到给弟媳看孩子的三闺女猛不丁的跑回家来,心里是又急又气,一时半会儿都不知道给娘家如何交代。抬起蒲扇般的巴掌啪啪啪的拍在雒彩彩的肩背上。
“娘,别打,别打了”雒彩彩扭着身子,躲着刘玉花的巴掌,跑是不敢跑。
“我来之前给姥娘和小舅妈说过了,我看眼小妹,今天傍晚就回去”雒彩彩连忙解释道。
前段时间,家里实在没粮食了,娘家妈给背来半袋子粗粮,半袋子白面。这年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娘家也不富裕,刘玉花心里担心亲妈给出了门的闺女家拉粮食,家里儿媳不乐意,完了,再落下埋怨。自己妈年纪也大了,这往后指望儿子和儿媳的时候还多着呢。现在就和儿媳闹不痛快,心里有了疙瘩,到老了指望儿媳伺候的时候可咋办。
所以正好借着这次弟媳坐月子由头,自己打发了三闺女给您弟媳伺候月子外加看孩子,等弟媳出月子了,再让回来,可不成想,这才去了没两天,这死妮子竟然自己个跑回家来了。
刘玉花心里真是又急又气,下手更是没个轻重,只听见那巴掌打在雒彩彩的后背上,砰砰砰的。雒彩彩佝偻着身子,嘴里呜呜的哭着,一只手抹着眼泪。
望着眼前这一幕,雒文文的眼眶不禁湿润起来,心中感到分外的难过和心酸。忙上前抱着刘玉花的胳膊劝道"娘,别打三姐了,三姐也是为了回家看我"话音刚落,心中仿佛还能感受到原身残留的意识般,眼泪已经不由自主的流淌了下来。
被雒文文这么一阻拦,刘玉花这巴掌是继续拍也不是,不拍也不是。自己心里何尝不知道,孩子也不容易,几十里山路,天不亮爬起来就走,到晌午头上才到家,饭都没吃一口,水都没喝上一口。可是这家里这境况,饭都吃不上,好不容易借机能有个理由让闺女在外头吃口饱饭,还能堵住弟媳的埋怨,两头好的事,生怕就这么给活生生搅和了。
“唉”刘玉花长叹一声,仿佛浑身力气都随着这声长叹飘散在空气中,缓缓坐到炕边,红着眼圈。雒文文和雒彩彩两人无措的站在地上,过了半晌,刘玉花缓过劲来,想起两个闺女都还没吃饭,动身向厨房走去。
“三丫烧火,幺妹再歇会,娘给你们做点吃的去”刘玉花声音里带着哽咽,用手掌擦了擦眼窝,快步进了厨房。
“哎,这就来”雒彩彩快活的应了一声,冲着雒文文轻轻拍下自己胸口,长出一口气道“吓死我了,我以为这次娘得打断我的腿”说完,走向院里抱起柴火,给刘玉花打下手去了。
此时,屋内只剩雒文文一人,心里是百般滋味,难以形容,心里酸酸的,心口涨涨,一阵阵暖流充斥着全身。
望着一贫如洗的家境,雒文文真想一夜暴富,可是心里也清楚,自己就普通一人,没有什么金手指,也没有什么穿越女外挂,空间等,自己学的专业也跟致富不搭边,如今到这里之后,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呀。雒文文坐在马扎上想了半天,想的脑袋都发胀,也没有想出个办法来。
“幺妹,饭好了”雒彩彩手里端着两碗粗粮和少许白面混在一起做的面条走了进来,后面刘玉花端着一碟黑乎乎的咸菜疙瘩。放下碗碟后,刘玉花走过来,看着雒文文,皱了皱眉头,又从厨房端来一端鸡蛋汤。
“吃过饭,把鸡蛋汤喝了,好歹是摔着脑袋了,得补一补”看着蔫头耷脑的雒文文,刘玉花嘱咐道。“二丫,吃过饭,把碗刷了,我去地里干活了,今天就别走了,走夜路不安全,明天我带你回你姥娘家”
“晓得了”雒彩彩听到允许自己留下来的话,已经高兴的说不出话来,一个劲直点头。
在刘玉花走后,雒彩彩亲热地坐到雒文文身边,摸了摸雒文文胳膊,盯着雒文文的脑袋“幺妹,你磕到哪里了”
“后脑勺,起了个大包”雒文文拉着雒彩彩的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
“都怪春丽那死妮子,好端端的非得和你争,这下倒好,你头上摔了个大包,昏迷了好几天,她跟没事人一样,都不说来看看你”
说起这事,雒文文心里也生气,你说两小孩打架了,一方受伤了,另一方家长怎么也得上门看望问候一下吧。可是谁让与雒文文原身起了争执和冲突的是大伯家的堂姐,就大伯娘那人来说,没便宜都要占三分的人,能指望她上门赔礼道歉,才奇了怪了。
坳山村,雒家是个大姓,村里三分之二的人都姓雒。雒老头是原身的爷爷,生了四儿两女,现如今早已分了家,公母两人都是跟着大儿过活。雒卫国排行家中老二,为人老实本分过头了,也就是俗称老话儿所说的木讷,所以不管是家里父母,还是兄弟姊妹都不大瞧得上他。这不一等刚给雒卫国成了亲,就被家里分了出去,让小两口自己个过活。雒老头心想,反正是死是活给拉扯着长大了,还给好好的娶了媳妇,也算尽到父母责任和义务了不是。十个手指头不是还有个长短嘛,农村人过日子,哪能真给一碗水端平喽,上下大差不离就可以了。
话说雒老头有六个儿女,老大是长子,为人也踏实肯干,娶妻薛氏,生了雒家长孙,雒家贵,次孙,雒家辉,和两个女儿,雒春燕,雒春丽。老大这眼瞅着都十八了,最近薛氏正找人给说亲呢。可惜的是家里条件不好,连间砖瓦房都没有,更别提现在流行的“三转一响”了。虽说自身条件不行,但是家贵毕竟还是雒家的长子长孙,娶的媳妇怎么也得说的过去啊。薛氏心里盘算着,一心想给自家取个四角俱全的媳妇儿,所以心里憋着一股气,这段时间附件的十里八村的都让她给跑遍了,脚底都磨出水泡了,可是儿媳妇的人选倒是还遥遥无期。长的平头正脸的她瞧不上,嫌弃长的不俊俏,配不上自己大儿。长的水灵的,人家姑娘家一打听男方家里情况,就退避三舍了,这不,不上不下的,就是没个正好合适的,薛氏呢是心里有苦难言,说不出。
雒老三呢,娶妻何氏,两口子都是县城棉纺厂的工人,条件相对雒家其他人要好一些。雒老三和何氏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的也较为宽松,除了逢年过节平时也不怎么回去,雒家老家里的事也都不怎么关心。
雒老四,还未结婚,现在在城里上高中,平时吃住都在城里,也不怎么回家,除了偶尔回去拿生活费。
等雒文文了解到这家人的情况后,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剧情怎么这么眼熟呢。雒文文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终于,脑子里灵光一闪,这不是……不是……那啥嘛。
雒文文猛地从马扎上坐了起来,双手一拍大腿,她这是想起来了,这情景活生生不就是她最近看过的那本小说里面的人物和场景吗,怪不得她说这么熟悉呢。
可惜的是当初熬夜太晚,看到三分之一处,没看完就睡着了。这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是什么样的,她这心里还真心急火燎的,可惜实在也猜不出后面的剧情发展到底是怎么个走向,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咋了,咋了这是,是头又开始疼了吗”雒文文这番大动作,一时惊到了雒彩彩,以为自己小妹哪里又开始不舒服了,连忙紧张的问道。
“不是,不是,我是突然想起来个事”雒文文解释说,心想,这三姐对原身感情还真是深厚,处处关心不说,还为此大老远跑回家,挨了顿揍。
“啥事啊”雒彩彩一脸疑惑的看向雒文文。
“那啥,这一打岔,我又想不起来了”雒文文赔着笑脸,小心翼翼的说道。
“想不起来了的话就算了,幺妹,你都好几天没好好吃过饭了,不饿呀,赶紧坐下来吃饭,等吃完饭,我带你去村里卫生所看看脑袋”雒彩彩从贴身口袋里小心翼翼的掏出的两毛钱,紧紧的攥在手心。这是她给小舅妈看孩子,姥娘给的零花钱,她都没舍得花,本来打算等有空回来,给家里这几个小的买糖吃,不曾想出了幺妹撞着脑袋昏迷的事,正好去卫生所看看。
第二章
看着眼前混着汗渍的两毛钱,雒文文心酸极了,匆忙低着头拿起碗筷巴拉着面条忘嘴里塞:
“姐,不用了,我这都没事了,你也赶紧吃饭了,都凉了”
“好,都吃,一起吃,这难得能吃上混着白面的面条,可香哩”雒彩彩抓起碗筷,大口大口的吸溜着苗条,吃的是狼吞虎咽。
雒文文吃着眼前这清水煮过的面条,看着雒彩彩仿佛吃着人间美味的样子,心底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和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姐,我吃不上了,给你点吧”看着雒彩彩三两下吃的干净的碗底,雒文文看着碗中还剩大半的面条,忍不住出声道。
“别瞎说,好好吃饭,你身子虚,得好好补补”雒彩彩想都没想,立马出口反对,一脸不赞成的样子。
“那鸡蛋汤咱俩一人一半吧,我这实在是吃不了这么多”雒文文见此,只好将鸡蛋汤倒给雒彩彩一半。雒彩彩来不及伸手阻止,望着眼前碗中的鸡蛋汤,十分感动。
“可是,这是妈给你补身子喝的”雒彩彩有些犹豫道。自己也好久没有尝过鸡蛋是什么味道了,除了过年,能吃到一两个,平时鸡蛋都是吃不到的美味。雒彩彩望着眼前的鸡蛋汤,用力吞了吞喉咙里的唾液。
靠着一碗鸡蛋汤就能补好身子?雒文文默默看了看自己麻杆似的矮小瘦弱身躯,和眼前同样骨瘦如柴的雒彩彩,深感工程远大,如今这没吃没喝的,何时才能养出个健康一点的身体呢。
“我都饱了,喝不下了,我不告诉咱妈,她一准不知道”雒文文打起精神,安抚着惴惴不安的雒彩彩。
看着眼前的三姐,连喝碗普普通通的鸡蛋汤都可望不可求,雒文文更是深深感受到这年代的贫瘠,以及这上苍对自己充满的深深恶意,怎么就让自己落到这个年代了。
在雒文文的再三劝阻之下,雒彩彩还是喝了那半碗鸡蛋汤。看着雒彩彩小口品尝着鸡蛋汤的样子,像是在品尝着什么珍稀佳肴一样,雒文文默默低着头,小心喝起自己碗中的鸡蛋汤。这年代粮食何其珍贵,这家境又是如此贫穷,等喝了眼前这碗鸡蛋汤之后,下顿还指不定是什么时候呢,得好好珍惜这病号的福利啊,雒文文心里感慨道。
等吃完饭之后,雒文文就被雒彩彩打发去炕上躺着,要她再好好歇着,自己则是拿着碗筷去厨房洗刷。
雒文文在炕上都躺了三天了,这会儿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躺着,等雒彩彩一出去,就悄摸个顺着门边溜了出去。
毕竟来了三天了,自己这还没出过院门,这外面是什么的情况,自己也不清楚,得先摸摸情况,自己也好想点法子,提高现在的生活质量不是,雒文文边走边想道,正准备伸手拉开院门。
这一走神儿,就跟推门而进的雒小弟撞了个满怀。
前面忘提了,这雒家老二雒卫国,娶妻刘氏,生了四个女儿,两个儿子,老大到老四都是闺女。这老三雒彩彩,老四雒家幺妹雒文文,说来也巧,这雒文文和原身名字竟然都是一样的,都叫雒文文,似乎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安排自己来改变这一家人的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说到这原身雒幺妹本身的故事线是这样的。
原书中写道,雒幺妹一家,本就不受雒老头重视,雒卫国本人只知道埋头苦干,下力气干活,做事不知灵活变通,加上这孩子是兄弟中最多的,所以这家境也是最穷的。
在雒卫国娶妻刘玉花之后,一连接三生的都是丫头,这让本就是重男轻女的雒老头和雒母对雒卫国夫妻俩更是没好声了。就连刘玉花生孩子做月子,都没人来搭把手,幸亏,刘玉花娘家妈实在是心疼自家闺女,过来照顾了几天。要不是家里事多,脱不开身,刘家姥娘真心想给自家闺女伺候完月子再回去,可是这家里老老小小都等着自家回去做饭洗衣干活了,能匀出三五天时间,已经给儿媳说了不少好话了。
再说,那个年代,也没有娘家妈给伺候月子的风俗,都是婆家管的。为此,刘玉花是不知掉了几缸的眼泪,这都是在亲妈好说歹说的劝阻之下,不然更是有的哭呢。直到现如今,只要是一想起自家婆母,自家六个孩子,一天月子都没有伺候过,刘玉花想起这事儿,就心酸委屈不已。前头生的是丫头,家里不重视,不给伺候月子,可是后来生了儿子,婆母也是照样撒手不管,一说起这事,刘玉花就气愤。幸亏生儿子的时候,大丫头已经大些了,能帮着烧水做饭,洗尿布。
原书中,这家人命都不怎么好,大丫嫁给几十里山外的柳家村,大丫的命运也是最悲惨的,嫁的丈夫风流成性,和十里八乡的不少女人都关系暧昧,而且脾气暴躁,再加上尖酸刻薄的婆母在一旁的挑拨离间,常年遭受着丈夫的叱骂毒打。有一天在挨过丈夫毒打之后,深感绝望,喝了整整一瓶敌敌畏,正好家里没人,孩子们去上学了,丈夫也不知道去哪里鬼混了,没人第一时间发现送到医院,就这样白白送掉了性命。而且死后好几天都没人发现,是大儿子周六放假回来才发现的,为此,家中的孩子,尤其是两个女儿都十分痛恨自己亲生父亲,让他们小小的年级就没有了母亲。
二丫的命也不怎么好,嫁人的地方离大丫倒是不远,只是自己都自顾不暇,大女儿养到十几岁的时候就生了白血病,家里没钱给看病,就那么活生生的拖死了。自那之后,二丫的脑袋就有些不清楚了,时而疯疯癫癫,时而如正常人般。疯起来是谁都打,谁都破口大骂,家人只能用麻绳将她牢牢的捆绑在炕上。
三丫头,也就是雒彩彩,家里给雒小弟换了亲,嫁给了临乡王家的二儿子,王家的小闺女嫁了过来,给雒小弟做了媳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自然是因为穷,拿不出彩礼钱来,二是因为这雒小弟自身和常人有所不同,一条腿是瘸的。雒小弟小时候调皮贪玩,一条腿摔断过,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家里也没有钱,让赤脚大夫给正的骨,没成想当时没有给正好,后来受伤膝盖就比另一条腿矮一截,走起路上一瘸一拐的。
本来家里的境况就不好,就是雒小弟正常的话,举全家之力,也不一定能给雒小弟说上媳妇,更别提摔断腿之后,瘸了的雒小弟了,对于能娶上媳妇,更是难上加难。这不雒卫国和刘玉花实在是没有了法子,才决定拿家里的三丫头换亲给雒小弟。
话说这换亲的人选为何不是雒小妹,不是其他人,而是三丫雒彩彩呢。
大丫,二丫,跟雒小弟差着岁数有点大,等雒小弟长大,那俩丫头也早成没人要的老姑娘了,所以合适人选就只能从三丫和幺妹中选了。为啥不是跟雒小弟年龄相差不大的雒幺妹成为换亲人选呢,是因为从小,家里就给雒幺妹订了娃娃亲。
这说来话长,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此话暂且先按下不论,待后面,一一述来。
这样,没有娃娃亲在身,又跟雒小弟相差岁数不太大的雒三妹,雒彩彩也就成为了换亲的不二人选。雒彩彩本人对于换亲也是赞同不已,因为那个年代,质朴单纯的农家女孩在周边人身传言教的影响下,骨子里都深刻着重男轻女思想。不光是父母家人,就连自己也认为,给家里的兄弟娶媳妇是顶顶重要的大事,不然,兄弟娶不上媳妇,传不了宗,接不了代,爹妈死后都闭不上眼。
只是可惜的是,雒彩彩换了亲后,命也是不怎么好,后来发生的一切更是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