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杨戬和敖寸心是赐婚的。
杨戬的母亲是当今陛下的胞妹昱阳长公主,长公主容貌才情都十分出众,素有雍朝第一美人之称。与其他闺阁女子不同,长公主自幼不爱红装爱武装,读兵书,善骑射,早年随兄上阵杀敌,巾帼不让须眉。
二十五年前犬戎突袭南疆,长公主带三千精兵救援,于平岭关中伏,伤亡惨重,几乎无人生还。
十二年后一个十岁的男孩拿着长公主的信物和书信到了上京,几经波折见到了长公主昔日闺中密友昭宁郡主,这男孩便是长公主之子,杨戬。
长公主当年并没有死,只是在被追击过程中跌落山崖,幸得一穷书生路过,将她救了回家。长公主身受重伤,昏迷了一个月才醒,醒来后身子十分虚弱,双腿更是不能动弹,甚至连从前的记忆也没有了。书生卖了祖传的玉佩请大夫替她瞧病,大夫看后直摇头,告知书生长公主伤势过重,脏腑皆受损,最多不过十载的命。书生心生怜悯,悉心照料,半年后,长公主的双腿终于恢复了知觉,慢慢行动如常人,只是身子仍旧不好,断断续续伤风病着。书生为了继续替她治病养身,将进京赶考的钱也花完了,还去村里教书、写信挣钱,长此以往,二人生了情愫,书生并不介意其他,执意求娶长公主,只希望名正言顺陪在她身边。
成亲后,两人恩爱有加,日子平淡美好,第二年,杨戬出生。杨戬自小身体强壮,天资聪颖,夫妇二人十分欣慰,格外珍惜眼前的幸福。杨戬八岁那年,长公主已经恢复了所有记忆,奈何身体每况愈下,她知自己时日不多,不愿回宫,只想和丈夫孩子安静的过完最后的日子,哪知次年,书生上山采药被毒蛇咬伤,回来不久便不治身亡。长公主悲恸不已,心力耗尽,她怕杨戬将来无依无靠颠沛流离,撑着最后一口气写好书信,备好信物,交代完所有事后撒手人寰。杨戬在村民帮助下安葬了父母,辗转数月来到上京。
昭宁郡主看完书信已是泪流满面,字迹没有错,信物更是她亲自替长公主绣的香囊,里面装了长公主出征前她去严华寺求的平安符,她嘱了长公主随身携带的。
昭宁郡主安顿好杨戬,私下派人去了杨戬故乡一番查证,确认为实后应了长公主的请求,带杨戬进宫面圣。
敖寸心是镇国公敖闰的独女。
敖家祖上陪着高祖打下雍朝江山,世代从军,南征北战,军功赫赫。敖闰虽得了荫封,但绝不是庸碌之人,敖闰自小从军,早年率敖家军出征突厥、漠北、瓦剌,屡战屡胜,威名远播,如今长年驻扎辽西边关,守一方安宁。
敖闰膝下三子一女,三子皆在军中效力,随军驻扎辽西,唯独这女儿,被皇后娘娘收作义女,自小养在宫中。
当年敖闰出征漠北大获全胜,陛下亲封镇国公,派其镇守辽西,又封敖寸心为敬安公主,命皇后娘娘亲自抚养,一来嘉奖敖家一门,二来慰藉娘娘丧女之痛。外人看来这是何等风光,唯敖闰一家明白,四岁的女儿不是去当公主,是去做质子。自己屡屡击退蛮夷,军中民中声望颇高,陛下怕自己有异心,早想制约,但儿子们年长,若扣在宫中,会惹得非议,唯小女年幼,与皇后娘娘夭折的九公主年纪相仿,陛下便借此由头扣在宫中,让敖家一表忠心。
敖家世代忠烈,一心报国,却不想还是被陛下猜忌,敖闰心中感慨万分,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唯有含泪舍下幼女。此后,夫妻二人每每思女心切,只得相互安慰,西北风烈,边境苦寒,姑娘家留在上京也好,总归不会受苦。
陛下虽对敖家有所顾忌,皇后娘娘却是真心疼爱敖寸心。
皇后娘娘出身名门,聪慧良善,娴静温恭,与陛下少年夫妻,替陛下诞下太子,襄王,四公主,九公主,但两位公主先后夭折,皇后娘娘伤心度过,身子大不如前。同年皇后娘娘千岁,各命妇进宫朝贺,敖夫人带了敖寸心,皇后娘娘见敖寸心活泼开朗,玉雪可人,与九公主性子相似,颇为喜欢,命敖夫人时常带敖寸心进宫叙话。
后敖寸心以公主之名入宫,皇后娘娘虽明白陛下真正用意,可稚子无辜,且敖寸心这些年承欢膝下,给她带来了不少欢乐,填平了她心中丧女的悲痛,她渐渐把敖寸心当作了亲生女儿。
转眼敖寸心十五了,已到了婚嫁的年龄,宫中的皇子年长的都有了妻室,以敖寸心今时的身份,断是不能伏低做小的,剩余皇子年纪都小,最大的不过八、九岁,谈婚论嫁为时尚早。陛下又一直心有顾忌,不想敖家太过风光,原也不想要她嫁入皇室,更是连带着宰相嫡子、首辅长孙、陵南郡王等高官显贵的求娶,也以皇后不舍为由未松下口。然寻常一点的官员身份又配不上敖寸心的地位,敖家这些年安分守己,不曾有过半分差池,着实找不到任何理由打压。好在敖寸心也是个不省心的,那些求娶的人,文官嫌体弱,武官嫌粗犷,从长相到气质都要挑拣,磨磨蹭蹭一年多,竟没一个合眼的,眼瞧着十六了,婚事还没一点眉目,这可急坏了镇国公夫妇,连着皇后娘娘也忧虑起来。
同年六月,柔然侵犯雍朝南境,杨戬以五万大军破柔然二十万大军,生擒柔然首领,逼退柔然,陛下下旨封为怀化大将军。
杨戬今年二十又二,十岁入宫,十一岁便自请从军,从无名小将到今时的大将军,有着极高的带兵天赋和战斗能力,颇得长公主真传。杨戬虽贵为长公主之子,但因其身份特殊,不得陛下喜欢,在宫中朝中并无势力。且杨戬为人正直,性格孤傲清高,不屑溜须拍马、拉帮结派,侯门贵族、前朝官员并不喜与其私交,若不是长此以来军功显著,陛下怕是记不得还有这个外甥。
七月的宫宴上,陛下当着众人下了一道圣旨。
“敬安公主敖寸心,镇国公之女,自幼由皇后钟爱,躬亲抚养,公主行端仪雅,礼教克娴,碧玉年华待字金闺,怀化大将军杨戬,文武双全,经明修行,忠正廉隅,弱冠已过尚无妻室,今将敬安公主敖寸心赐婚怀化大将军杨戬。望汝二人同心同德,敬尽予国,勿负朕意。”
敖寸心当即惊住了。
杨戬她是听过的,宫里盛传他是已故昱阳长公主私生子,不得陛下认可。但此人英勇不凡,年少有为,上月才封了怀化大将军,前途不可限量。可这赐婚未免太突然了罢,甚至连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杨戬她似乎没有见过,更不了解,这样的场合,当众抗婚她是不敢的,应下来,她又不愿。她皱着眉头一筹莫展,求助的看向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微微一笑,将目光往席间一转,敖寸心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一玄衣男子从席间走了出来,男子恰巧也在看她,四目相对,敖寸心仿佛被他的眼神一烫,忙别开了眼。
敖寸心从未见过这般温润净透的眼神,灼灼如斯,亮澈如斯,亦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男子,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她脸色一红,垂首不言,却听得男子昂声道:“臣领旨谢恩。”
皇后娘娘轻轻拉了她的衣角,她方抬头,在万众瞩目下,盈盈走到男子身边,跪下道:“臣女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