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罪与罚》 ...

  •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曾思艺译)

      1.
      20231108读完。
      最后八十页一口气看完了。最后的结局——最后的答案甚至有点俗套,但是多么动人,多么具有说服力!
      不过还是觉得很难受。从罗佳最后去见母亲那一段开始,就非常难受。
      最欣慰的还是杜尼娅和拉祖米欣这两个人好人最后相爱并走到了一起,而索妮娅,这个曾经历经痛苦、被几乎所有人瞧不起的女孩子,也在西伯利亚那个荒芜却充满希望的地方获得了新生。这种新生不是罗佳给她的,而是她自己创造的。她当上了裁缝,拥有了工作,也凭自身的本真善良获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喜爱。这才是她应当得到的结局。
      2.
      之前看《卡拉马佐夫兄弟》就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擅长写人物的矛盾性,这一点在《罪与罚》里面更明显,不过总觉得与《卡》里的展现方式偏重不同。两本书都喜欢用大段大段的人物对白来塑造人物,不仅仅是利用对白本身,还有对白所展现的人物思想与人物行为形成的对比。除此之外,《罪与罚》的“多视角人物塑造”运用比较多,即不同人物对于同一个人物有不同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即评价之间形成的反差来塑造人物(同时塑造被评价的人物以及评价人物的人物,因为一个人如何看待另一个人其实也能反映自身的性格),最终就让各个人物都十分饱满。举个例子,同样是针对男主角罗佳,拉祖米欣的看法与卢仁的看法非常不同(由此可见拉祖米欣与卢仁两个角色之间的性格、观念差异,以及罗佳这个人的多面性)。这种塑造方法很棒,但实操起来大概会很困难,所以整个故事集中写一个谋杀案其实是一种比较稳妥的选择,这样各个人物的多面性可以通过同一个事件进行比较集中的表达,同时形成戏剧性更强的对比。类似的“集中塑造”让我联想到电影《十二怒汉》和《完美陌生人》,不过有所不同,毕竟小说和电影的表达方式和效果是有区别的,何况故事的重点也不一样。
      最后感慨虽然是长对白,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对白写作能力真的好强……
      总之是今年最喜欢的小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