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对于民国文的涉猎在下实在少之又少,但见张爱玲那如锦的文字,却也可以窥得一斑。因为对比少之又少,暂不以主观看法评述这篇文章的文笔“民国”味够不够浓郁。
因为说过了本人擅于拍砖,因此,接下来就要细细地数落作者的其他不足了。
首先:这篇文最大的毛病就是文字不够出彩。咋一眼看上去如花似锦的文字,仔细读来,却有些参差不齐。就像新娘子的嫁衣,作者织就的这“缎子”本来也美,只不过绣工还稍逊了一筹,针脚不平,摸上去就不那么华美了。所以,虽然它也算嫁衣,但是还不足以倾国倾城。很多细节刻画都被作者忽略了,反倒是堆垒诸多拖沓绵长。
其次:虽然可以理解赶文的痛苦和读者在旁催促的心焦,连着几期的榜单的确不易,但是这“刺”,就是因为这些仓促遍布了文章的前一部分。如在下提到的:一句“春天刚过”和前文描述的茉莉花期不相妥帖,成了乌龙。而文章初期,因为要铺下众多线索,然,作者痕迹太重,让人一眼就瞧出来,失去了那种让读者猜测的心理,虽然作者此种着墨的方式未尝不可,然而在下觉得可以用其他方式让线索变得若隐若现。
再来:是背景。作者给文章取得题目中包含“乱世”,我却一点也看不见这有多“乱”,得见的也不过是家族内斗而已。不古不今,含糊的很,若不是作者取得那个斗大的标题,再去掉“上海”这两个字,恐怕很难让人觉得那是十里洋场大上海。对于大背景的渲染,作者还可以用好、更多的铺述。
最后:是主人翁之间的情感。
佳人作为女主,被刻画成“真善美”的化身,这点是所有文章的基调,然而作者说她留过洋,要抛弃爱情去成就事业。我的确是看到她愿意抛弃爱情去做事业,可作者忽略了这一点——她爱上了男主角。难道作为新女性的她就这样轻易地放下那些固有的想法又甘愿做旧式家庭的大少奶奶了?这其中就没半点挣扎?
至于男主角程澜,说不上讨厌但也说不上如何喜欢,作者渲染他的笔墨众多,让其他角色失采,是作者主观导致的败笔。因为作者将自身情感切入了角色,将喜好加注于他,让读者见不到文章中涉及的其他男子。比如伊人喜欢的程澈,一直说他孩子气,作者也是一两笔简略带过,而隐约感觉会是男主角最大的敌手的程渊,在下也不见得有更激进的情感描述,甚至连外貌上的着笔,都全被程澜夺了去。虽然喜欢程澜的人很多,但一味坐大,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而前文提到的,程渊娶佳人是为了报复,看到三十章,却失去了这条线索,作者除了最起初提到的,就再也没有这条线索的描述。也许后文会提到,但是那也不能完全在过程中忽略了。在下认为这条线可以发挥的地方很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程渊和程澜之间的兄弟之情了,着墨太少了,少到像是陌生人一般,让程渊的报复变成了可笑的东西。而家族内斗,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平淡如水,偶尔的波澜起伏,很容易让人忘却。再如父女之间,母子之间,姨太太们,有些什么都没提,有些一两笔带过。完全被大篇幅的男女主角的情感描述盖过。
唯一的,在下完全没有理由驳斥的。是主人翁之间的爱情。
初爱如蜜糖,香甜甘美。的的确确是旖旎而风致的。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欣然,是挡都挡不住的。女主角的聪颖美丽,男主角的温润良善,才情相依,视为绝配。身体上的残障被爱情敷灭,那样俏生生,恐怕连那满园的茉莉花都要为着他们俩尽吐芬芳了。
锦绣盈心的他,苍茫地,屹立在最落寞的一角,像是清洌且柔软的那绺风,越久越温润让所有月光下的日子都变得优雅深长。然而他那样自卑,那样深爱了,令人怜惜。那名名唤“佳人”的女子,是他心中的陈年的暖,是他日复一日的信念。何等胆怯,却凭一个念想去换取所谓的天长地久。虽然有过放弃,却是不得已。 她是他一碰便痛的软肋,一直深深埋在心底,要除去,怕是不能活命。对于一些委屈,时光的消化是这样的缓慢。
然而,相信一切都会苦尽甘来的。
至于佳人,众望所归的女子,生来就是为他人的生命添色的。无法去讨厌的人,即便是恶毒地想去毁掉她,估计也不忍心。所以,期待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