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17章 ...
-
也实在怪江舒宁疏忽大意,这件事仔细想想便能贯通起来,细枝末节实在太过明晰。不过就是自己没把这事儿挂在心上,所以才疏忽了。
暮然想起这遭,也让江舒宁心头有几分发虚。
她大胆帮公主代笔,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是不对,也就是说,只要被人发现,万般错处都得落在她头上。
江舒宁之所以敢这样做,不过就是仗着自己有几分模仿自己的本钱。在安庆开那个口时,江舒宁先想的不是代笔被发现的后果,而是自己有临摹笔迹的能力,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算是对症下药。自高模糊了她的眼,让她识辩不清自己的位置,再加上她心存侥幸,自觉写的东西十分粗浅,没有蕴含什么大道理,实在稀疏平常。
平平无奇的文字,自然难以引起注意。
但毕竟教导安庆公主的是饱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先生,细致入微之时,也难免会被察觉。
这个时候,多数人看在安庆公主面子上也不会深究,可偏偏……
江舒宁低垂着头暗自悔恨,方才她还觉得自己考虑十分周全。
是她太骄矜自得了,可自视甚高的人往往都落不得什么好下场。
江舒宁情绪流露的太过明显,一边神思放空的安庆都察觉到了异样。
安庆侧头看她,殷切关怀,“江舒宁你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如此模样?是太累,还是太困了,还是说你身子不舒服,你要不舒服,我让明月去请太医来给你瞧瞧?”
在安庆眼里江舒宁一直都是一副病孱孱的模样,有京师里的传言在先,加上江舒宁长得又细嫩娇瘦,皮肤白净透亮的像个玉雕的娃娃,在自己面前不是受了这个惊吓,就是突然晕厥。
安庆有这样的印象实在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江舒宁缓缓抬头,压下心中的懊恼,稳着声音道:“公主我没有不舒服,只是有些担心,要是您说的那位编修大人发现我帮您代笔,该怎么办?您刚才说了,这位大人油盐不进,都是会一五一十的向圣上进言,我……”
“这你何须担心?”安庆声音轻快,英气的眉头微向上挑,“你模仿的笔迹与我实在相似,就算是我,刚才晃的一下也有些怀疑那篇文章是我自己写的,就更不需说别人了,你这想法实在是杞人忧天,凭白给自己寻不痛快了。”
江舒宁又说了几句自己的忧虑所在,都一一被安庆挡了回去。
到后头,安庆直接说了句,“就是退一万步来讲,被发现了又如何?是我让你替我写的文章,首当其冲的人也应该是我,我就是写不出来我能怎么办?好歹我愿意捡些表面功夫应付,都算是我态度不错了,父皇还能说些什么呢?”
安庆公主表意这样直接,江舒宁也狠下心来,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终究这事会一直警醒着她,以后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再像今天这样自大狂妄。
恩,就当是个教训!
再歇了会儿,江舒宁与安庆一道去了偏殿的书经堂。
原本这处,不叫书经堂,有个更加雅致的名字,叫邀月居。
为何有了这名头呢,起因是外堂的这扇足有一扇门大小的八字格大圆窗。每每午夜,这窗一打开,外面皎洁的月亮仿佛落在你眼前一般,闲人乘月共话,邀月共语,且赏景的位置在整个翊坤宫都选不出二处来,这里,也就因此得名。
且这邀月居不仅仅适合赏月景,就是晨起时光线也异常明晰,非常适合辟作书房。原先这里也是给已故温仁皇贵妃储藏书经的地方。
外厅的布置古雅精丽,物什陈列,细致讲究。
一进来就有好几面临墙而立的花梨木书架,上面的架格陈列着古籍书卷,除了最下面几个怕受潮,堆了几尊清漆兽耳瓶外,其他格子几乎满满当当的都放着书。
再往里,隔间的正堂摆了三张红木嵌螺钿书桌一张为主,两张为次,正中的书桌后挂着一副富丽堂皇的山水图画。江舒宁认得,那是黎山居士最为出名的空山秋暝图,有市无价。
安庆一如往常坐到了那张自己的红木书桌旁,吩咐明月将东面的琉璃帘挂起。
随着琉璃帘掀起,温煦的光淌进室内,素雅古朴的诸多紫檀黑漆器物也变得多了几分光明朝气,不再沉默寂静。
辰时三刻末了,外间沉稳的脚步一点点透入内堂。
江舒宁与安庆一道左右端正坐着,她略略抬头,一双杏儿眼悄悄小心的往外探。
她先看见的是一双绿缝皂皮靴,再往上看,是一身青绿锦绣圆领袍,腰束素银革带,左侧吊着牙牌,行动时步调沉稳持重,牙牌紧靠衣袍,只轻缓的晃动。他身量挺直板正,腰窄肩宽,迈步至红木嵌螺钿桌旁,从始至终从容自若,眉目端方舒和。
似乎临泰山崩塌,他也能淡然处之视若等闲。
江舒宁呼了口气,正视着面前的人。
半月未见,纪大人似乎又有些不同。眉目轮廓虽未曾改变,但周身的气度更加内敛,明明五官柔和,却总让人觉得他不怒自威,以至于心生敬畏。
他神情松缓,视线朝安庆过去,嘴唇翕张,“公主,江小姐头一回与你一道上课,你可有于她言明我们上课的规矩?”
安庆眨着眼,有些慌忙的绷着下唇,露出半口白皙整洁的齿,轻轻嘶了声,随后才道:“我忘记与她说了,不过纪大人你放心,江舒宁她向来规矩的很,肯定不会出错的!”
说着,又侧着头朝江舒宁使眼色。
江舒宁心口一窒,绷着背脊,水盈盈的杏眼不自觉朝下探,然后轻轻的点了点头。
她声音极小,“纪大人您放心,我会听话规矩的,不捣乱。”
纪旻叙自然察觉到了江舒宁的紧张,似乎只要自己在她面前,她总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好像十分害怕在自己面前言行失当。
可明明她礼仪规矩都拿捏的很好,无一不妥。
想到这里,纪旻叙弯起唇角,“江小姐不用这样紧张,你说你会听话规矩不捣乱,我自然不会骂你,也不会罚你,既然如此,你又有何害怕的呢。”
他的声音很温柔,一点点化开了江舒宁心里的局促。
江舒宁轻轻呼出一口气,松开肩头,声音乖巧,“我知道了,纪大人您说的对,是我方才有些紧张,现在已经好多了。”
“那便好了,”说到这里,纪旻叙稍侧头看向安庆,“我布置的两篇文章和抄写,公主可曾完成?”
说到这课业,安庆心头就松快多了,她赶紧拿出在一边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交给面前的人。
江舒宁目光伴随着那沓宣纸,转到了那只指骨修长,骨肉匀称的手上。
纪旻叙目光稍作偏移,江舒宁就心跳如雷,一目一行的过去,她觉得自己像是在被反复鞭斥,煎熬一样。
可他的神情却依旧淡然。
片刻后他放下手中的宣纸,道:“公主这次课业完成的很仔细,与往常不同了是有进步的,值得夸奖。”
听到这话,安庆颇有些自得。
那可不是有进步吗?这段时间,她抄了许多的书,先不说累吧,字迹确实是有进步的。除了字迹之外,她的文章应该也是有些提升的。
凤眼滴溜转了一圈,安庆翘着唇角,难掩面上喜色。
和煦的声音再度扬起,他拿起其中一张宣纸,道:“公主这篇‘论水性’写的有些意思,和另外一篇‘大道至简’行文思想截然不同,倒像是不同时期写出来的。”
这会儿,别说是江舒宁,就连安庆也觉得自己头皮有些发麻,拧着眉头,如临大敌。
纪旻叙却不看她,视线停留在宣纸上,接着道:“可我看了墨印和宣纸痕迹,公主写这两篇文章,最多也就差了一日,一日之内思想如此开拓变革,公主是不是在纵马时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安庆这会儿的心情跌宕起伏,松了口气的同时,眉头也渐渐舒缓。
“纪大人可真是料事如神,昨日我确实去了骑射场皇兄一起捕猎角羚,那角羚动作敏捷灵巧一条路能跑出九曲十八弯来,可后头还不是被人一箭射杀可见——大道至简!”
纪旻叙安静听安庆眉飞色舞的叙述,听完后微微晗首。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句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言简意赅,却引人深思,公主将其用在形容水积累包容的品性,是适合的。这篇‘论水性’公主几处都引经据典,多处引句都出子《庄子》……”
他抬眸,清明的眼夹杂着几分意味不明的情绪,“短短三日,公主便从推崇兵书转变为喜爱玄学了吗?”
江舒宁忍不住捏了把汗,双手交叠在衣袖中,相互抓紧。
沉默片刻,安庆憋出一句话,“纪大人,有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喜欢玄学也……没有不合理,再说了……再说了,我既爱兵书又喜玄学,这也不冲突啊!”
纪旻叙“恩”了声,又问:“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公主可还记得,知这是出自哪里?”
高高悬着的心顿时落到实处,这,江舒宁与她说过。
“《道德经》的第八章。”
放下手中的宣纸纪旻叙眉目清和,温声道:“公主看书倒是极认真的,但,无论老子还是道子,终究都是道家学派,与如今的主流不同,公主要是喜欢平常读读便是,无人会施加阻拦,可若是做文章的话,起手破题还是尽力从四书五经中找罢。”
不知道为什么,江舒宁总觉得纪大人在说这话的时候,若有似无的看了自己几眼,可当她探过去时,他低垂眉目,分明专心同安庆讲文评句。
是否,是自己多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