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改变 ...
-
刘主任离开后,卢小安的心似有千金重,躺在用几块木板搭建的木床上,看到四周墙壁乌黑得让人不忍直视,头顶蜘蛛网密布,没有wifi,就连手机信号都是时有时无,二年时间,他不知道要怎么熬,这扶贫工作,他该如何去开展呢。
这山里的夜,又寂静得让他心慌,想起刘主任临走前,指导他用柴火烧了一锅水,倒在塑料桶里,加凉水兑温,然后提着水上村委服务室的后院,那里用雨布搭了一个临时洗澡间,他就在里面用那一桶水胡乱地洗了个澡。
刘主任说岭里村最金贵的是水,得节约点用。
来时卢小安就想过,自己在农村出生农村长大,虽然说不喜欢农村,但熬二年应该不是问题。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岭里村是如此的贫穷村民生活是如此的艰难。跟他秀美的家乡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曾以为,他生活的农村,是最底层,没有想到,还有更糟糕的。
九点上床,翻来覆去,到十二点,尽管累极,卢小安还是怎么都睡不着。又没有网络,他头回体验,这没网络的日子,几乎让人生不如死。
这寂静的村委室,想爬起来找个人聊天都没有,另外两个驻村工作队员,刘主任说去最远的屯子访问贫困户去了,顺便也调解邻里纠纷,一户贫困户和另一贫困户,因争夺稻田水源打架了。
在岭里村,水田和水都是金贵的。
刘主任说,如果太晚,山里路不好走,为了安全,那两个驻村工作队员不得已就会留宿老百姓家里,现已是深夜,估计不会回了。
迷迷糊糊中,也不知道夜深几许,卢小安听到屋外有细碎的声音,一个声音压低嗓门对另一个说:“轻点,莫吵醒刚来的卢书记。”
随后便没有了声音。
卢小安本想爬起来跟他们打个招呼,想了想还是算了。他们不顾夜深不顾危险走那么远的山路回来,应该疲倦不堪了,就让他们好好休息吧。
翌日清晨,几乎一夜没有睡的卢小安,迎着氤氲的晨雾,走在杂草丛生的乡间小路上,目光所及之处,大部分都是破败的泥瓦房,荒芜的土地,有的窜起了一米多高的杂草,水田干涸,他所熟知的农村,晨曦处,是村民忙碌的背影,牛在青草地悠闲地吃着草,池塘里,鹅鸭成群,家家户户炊烟袅袅,而在这里,他看到的,是破败、贫困、荒芜,偌大的村庄,基本不见村民忙碌的背影,偶尔传来二三声犬吠声,证明这个村庄还有人居住,剩下就是死一般的寂静。
揣着满怀的忧伤,在经过一户破烂的泥瓦房时,他看到门槛上坐着一个颤巍巍的老阿婆,大约70岁,手里端着一个碗,碗里只有白米饭,就那样呆呆地坐着,眼睛盯着远方。
卢小安靠近阿婆:“阿婆,怎么坐在门槛上?菜呢,你碗里怎么没有菜。”
阿婆答非所问:“我在等我儿子回来,他说他要回来,我等到头发都白了还不见他回来。”
“你儿子去哪里了?”
“他去好远好远的地方了,他说要赚好多好多钱,建漂亮的新房子,让我过好的生活。”阿婆突然眼泪横流:“他去好久好久了,他怎么还不回来,他是不是骗我,赚了好多钱就不要娘了。”
“阿婆,来,咱们先进屋说,早上山里雾水重,容易得湿寒症。”卢小安一边说着一边扶起颤巍巍的阿婆,阿婆这才抬起头来,细细打量卢小安,棱角分明的脸,白皙的皮肤,一米七八的魁梧身材,“这么好看的娃,咱们村好像没有哟,”阿婆笑眯眯地。
“阿婆,我现在是你们村里人了。”
“那你是哪家的娃呀。”阿婆还没有理解卢小安说的意思。
“公家的娃。”
“我们村没有姓公的呀。”
“阿婆,你家里还有其他人吗。”卢小安将话题转开,他知道跟阿婆扯不清楚的。
“就我一个老婆子,老伴十年前不在了,女儿远嫁他乡,几年才回一次,儿子八年前出门去打工也没回过,电话和信也没有。我想他们想得头发都白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他们回来。”阿婆说完,又老泪双流。
望着阿婆布满皱纹的脸被泪水浸湿,卢小安难过得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嘴唇翕了翕,没有说出一句话,只好将阿婆扶进屋。进得屋来,看到屋里的破败,卢小安瞬间有想流泪的冲动,阴暗潮湿的地面,乌黑的墙壁,凌乱的房间里堆满了破烂的东西,破旧的床上一床破旧的棉絮大洞连着小洞,靠近床左角的位置,缺角的乌黑木桌子上,破碗里二三点萝卜酸,且萝卜酸上霉斑点点,应是阿婆经常用来下饭或者伴粥吃的,估计是今早看见发霉了,才没有食用,就吃光光的白米饭。卢小安知道,桂中人喜欢食粥伴酸。很大程度上和这里炎热的天气有关。
阿婆自儿子出门打工,女儿远嫁后,家里基本没有人来过,孤零零地生活,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今天卢小安突然光临,她激动得连连拉着卢小安的手一直说过不停,见阿婆过着如此贫穷的生活,卢小安满心都不是滋味,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身上仅有的二百多块钱,塞进阿婆的手里,逃也似地跑了。
回到村委,工作队员张明军和潘勇浩已经在村委办公室忙碌了,见到卢小安回来,两人几乎同时热情地站起来,自我介绍后,卢小安没有心思去吃张明军为他准备好的早餐,岭里村的贫穷,阿婆家的状况,让他本就沉重的心更加沉重,他立即呼来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开了个长久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如何制定岭里村的脱贫计划,修路被确定为首要工程来抓。
卢小安说:“路不通,山里值钱的物资运不出去卖,山外的信息进不来,不修路,岭里村就没有出路。只有将路修通,才能让岭里村有发展可言,现在开始,我们两手准备,一边修路,一边制定脱贫计划,张队员,你运用自己所学的农业产业知识,协助村民发展养殖和种植业,潘哥你就负责协助张队员,抓好岭里村的经济作物种植,路通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联系经销商,帮助村民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实现脱贫计划。”
听卢小安条理清晰地说完脱贫计划,刘主任激动地站起来热泪盈眶地说:“卢书记啊,盼望修路,我们岭里村盼望了多少年呀,村民一直认为岭里村修路,难于上青天,也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我首先替村民感谢组织派你来,让我们有希望有幸福可盼。”
刘主任刚说完,小小的村委会议室里,便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里,卢小安的心是忐忑的,脱贫攻坚,这副沉重的担子,前路如何,他心里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