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6、番外二十四 ...

  •   祝英台被抓,是在三更时分。
      马统警醒,一抓就是个正行。当然,是在她准备带人离去之前动的手,如此马文才夫妻二人同祝家夫妇相对时也不至于太过尴尬,对于祝英台的处理也有空可钻。既然只是想找同窗叙旧,那么小惩大诫说几句也就是了。
      但祝英台不愿离去。马文才也早猜到她会如此,所以一言不发,将目光投向了梁山伯。在来之前,他就同梁山伯说过这种可能,此刻后者也想好了解决方法——诚。唯有一个“诚”字能劝服英台。
      是他在子民第一次抢军粮时就没有处理好,那时他心软,救了第一个人却无严惩,最终酿成大错,是他之过。
      祝英台不同意,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何况他是父母官。
      身为父母官,理当教化民众,可是他却默许了他们抢夺军粮。军队是国家立足之根,动了军粮,距反叛之日又有多远?
      可是难道就看民众活活饿死吗?
      在场的人都在思考,这是一个死结。
      不错,是有更好的办法,比如募捐,比如请求豪绅帮忙。可问题是,以梁山伯的身份,他能做到吗?一个偏僻县城的小县令,恐怕连豪绅家的门都进不去。
      “英台,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多想也无益。如果现在让你带走山伯,那么他身上就永远背负着罪责。你们又要逃去哪儿?秦?还是南渡过海?王土所在,你们还能待吗?”
      “可是不救他他就会死!我不要看着山伯死!若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看着女儿如此伤心,祝员外是真心心疼,他再顾不上妻子的想法,忙问王悠:“姑姑,你和姑父可有什么法子?”
      “我夫君奉皇命,自是不能徇私,员外何必问?夫人,我看我们还是先送英台回去吧。”王悠与祝夫人相视,祝夫人沉吟半晌,缓缓点头:“姑姑请。”
      “那么,大家就先请回去吧。”马文才遣散了众人,与荀巨伯对视一眼,重新将梁山伯关回了房间,加派兵士看守。
      祝家大嫂见众人散去,嘴巴一撇,对祝英台的做法颇有微词:“英台真是疯了,大半夜的闹这一出,还好姑爷爷没有计较,否则咱们一大家子人都得跟着受罪,气死人了。”
      余下小叔听见她的话语心思各异,各自散去后,还是有几人找到了马文才来探听方法。马文才暗暗记下几人姓名,低头浅笑:“你们只管回去,这件事,你们母亲会解决的。”
      而跟着一道送祝英台回去的谢道韫,在听闻王悠的话后,也总算放了心,她明白王世玉人脉所在,也清楚王卓然这一党的地位,因而没再多话,宽慰了祝家母女几句便同王悠相携而回。
      月已西沉,二人慢行,在亭中驻足些时,谢道韫轻叹:“真是世事无常。”
      王悠点点头,很同意她的话。谁都没想到各人的人生会走出如此轨迹,也没想到几个人会在这种情况下再有交集。“山中岁月好,一去仿数年。且好像,再也回不去了。”
      “怀着孩子,可不应该这么丧气,”二人沉默了片刻,谢道韫反过来安慰王悠,“人家说多笑笑,孩子才能长得漂亮。不过你和马文才样貌都算不错,想来孩子也不会相差多少,只是你总该保持些积极的心态才好。”
      “一时感慨总是难免,何况就算我想苦着脸,我夫君也不会让。”王悠说到马文才,嘴角就抑制不住上扬。
      谢道韫见她神色,羡慕之余又很是欣慰:“能见你们和乐如此,我当真高兴。说来当初,山长和夫人还很担心你们来着,没想到你们是如此般配。”
      “其实那时我自己也很担心,可就是克制不住想跟他一处。”王悠的脚尖蹭着地面,露出已很少见的小女儿姿态,“道韫姐,你知道吗,初识文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脑海中都漂浮着一句话——‘山有虎,他是我的不可为’。”
      谢道韫细细咀嚼,解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是了,”王悠温婉而笑,发丝在手指上绕,“每每面对他,我的理智都在叫嚣要克制,要清醒,可是一遇上他呀,还是会有很多事情脱离掌控。他脾气糟糕,可是知错会改,一低头,我就再不生气了。离开他的一年,我的心很乱很乱,也确实很想很想他。也就是在那时,我才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原来从一开始我就有答案了,只是晚了他一年才发现,也还好发现了。”
      谢道韫侧着头在体会,体会王悠言语中的爱意,这是任何书上都学不到的知识:“当年英台曾经问我,什么是爱?想来你这番话是很好的回答。”
      “可是英台已经不需要别人的回答了。而且她的爱与我的绝不相同。”
      “嗯。”谢道韫心中有深深失落,友人们都寻到了真爱,唯有她,还不懂爱为何物。不过她不曾将此忧愁显露在王悠面前,只挽了王悠的手,慢慢向月门外走去:“看到你们都幸福,我就放心了。英台和山伯,我下午也跟她母亲聊过,如果这次劫难能过,想来会有一个好结局的。而你,我完全不用担心了。这次看到你的成长,又看到马文才的改变,我实在很高兴。悠儿,悠儿,你一定要有长久的幸福与快乐。”
      “道韫姐,你也是。”见微知著,从此次王凝之的作为,王悠就能看出这位名不副实的才子实在配不上谢道韫。谢先生一向喜爱有才之人,天天面对这样一个庸人,怎能快乐?王悠贴近了谢道韫,伸手揽住后者的肩,给予最大的支持:“谢先生,人生还有很多别样的风景,此路不通,我们可以走彼路。如果非走此路不可,那么我们大可以四处望望,看看不同的景色,抑或是换种行路的方式,总能有新奇的东西。我相信你一定也能有长久的幸福与快乐。”
      心比路宽,又何惧前途漫漫?
      月门之外,马文才已等候在此。见王悠和谢道韫在一起,他总算松了口气,拱手行礼见过昔日师长,再无从前倨傲。
      谢道韫施施然回礼,将王悠送回他身边后,又感叹道:“文才,你可还记得当初棋课我对你的评价?”
      “乱世枭雄,治世亦枭雄也。”想起当时,马文才仍有傲意,能得此评,他高兴异常。
      谢道韫道:“如今我要再补上四字,‘国之栋梁’。”
      是能成为国之栋梁,还是要成为国之栋梁,马文才没能完全解出,但谢先生这四个字在往后的人生中确确实实影响了他的一些决定。但在此刻,没想明白的马文才仅是揽了王悠的肩往回走,更深露重,他不舍妻子在夜风中受冻。

      ————————

      年前,经各方大臣帮助,梁山伯得以免除死罪,暂保官职,以治水将功折罪,功成之日,仍复鄮县县令。
      祝家也以一年为期,若梁山伯治水能成,则下嫁英台。
      九月后,王悠生产,诞下一子,取名马冀;马文才升任左中郎将。
      同年,王兰出嫁,随荀巨伯至鄮县居;王蕙任如意楼大老板,与褚闻之合作,扩大酒楼规模,增开分店。
      越三年,王悠再诞一子,单名晋,于王氏族谱名皓书。同月,华敏寄养一女于太守府,取名华裳。

      ————————

      长江东逝,白驹过隙,历史的车轮不住向前,人们未曾看到它驶向任何光明之地,只见着它无情地碾碎了一个个家庭,碾碎了一个个少年的壮志雄心。
      终南山内,一处别居。王悠看着小儿子着人送来的信件,涕泪涟涟,终于忍不住嚎啕。
      “谢先生也去了。”
      隐世不过一年,故人纷纷离世,先是玉无瑕,后是青松、琼练、方甫,现在就连谢道韫也走了。这一年,实在有太多离别。事实上,就连他们,也是不存在于这世上了。
      君主昏庸,马文才功高震主,便无反意,也再受不到重用,一心壮志再难酬报国家。朝廷派他戍守,然不予实权。每每上疏求请北伐,君主总是无视,再有征战也不予起用。僵持之下,双方嫌隙愈深,只为保家人,马文才不得已忍耐。
      由是请辞。君主不允。再辞,仍不允。
      盖因马将军声名远扬,若许他离朝,则民心动荡,名士愿入仕者亦减。
      如此境遇,折磨的终究马文才一人。半生戎马,谁料得落如此下场?王悠不舍夫君受难,斟酌之下提出死遁,借瘟疫躲入这山中来,去向仅有两子知晓。
      山中岁月好,可惜时日长。每一日都在重复,每一日都有更深的忧愁。真正不问世事者,又能有几人?
      然还是在这山中度过了三年。
      三年后,马文才旧疾复发,高烧疼痛七日,去。王悠致信两子,于与夫所植梧桐树下掘一深坑,携马文才至此,短剑入腹,同穴而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6章 番外二十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