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曹家(四) ...

  •   这曹操果然这次也没问他们课业公务,也没教导他们规矩,只是聊聊家常,问问曹丕路上见闻,一开始紧张的气氛也放松下来,那滑稽戏看得诸人哈哈大笑。曹丕知这家宴看似简单,却安排得恰到好处,气氛很好,大家也放松,吃的也很高兴,一看便知母亲很费了一番心思,不禁感叹母亲的贤能。

      曹丕看向母亲,她正笑着与父亲说着什么。曹丕向来敬重母亲。想来母亲少时家贫,世代做歌舞戏曲谋生,那时候连字都不识。可就是这样的出身,母亲凭着她的睿智、勤奋和贤德,竟是把个诺大的曹府管理得井井有条,上上下下无人不称赞敬服,如不是这样,哪有他们弟兄几个如今嫡子般的境遇。母亲甚至在当年督导自己读书时,也跟着识了不少字。

      曹丕想,以曹家的身份家世,那必然是要如同他母亲这样的女子才能做好一个主母、一个贤妻,睿智、冷静、宽容,识大体、知分寸还要有主见,当然,也很美丽。看着母亲的笑容,曹丕心想,母亲如今得尊荣,都是她应得的,她为这个家日夜操劳,付出了多少心血。

      不过母亲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怎么说呢?其实曹丕自小与母亲不太亲近。平心而论,小时候母亲在生活上也关心他,也会在他病的时候彻夜守着他。但是母亲对他总是很严厉,让他看着不亲切,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者委屈的时候也不敢跟她说,因为获得的批评与更严厉的要求比宽慰多。

      等他稍大一些,他母亲更是顾不得他,一心只管家里的俗务和弟弟,好似他什么都能自己处理。因此即便面对生身之母,他也习惯了保持端正严肃的状态,不似子文,在母亲面前也是无所顾忌,率性而为;更不似子建,都多大了,在母亲面前也照样任性恣意,如同未长大;而母亲亦从未对他们的行为过于苛责,反倒乐呵呵的。不过好在,不只是他母亲,连他父亲也是,对他的子女的关注与疼爱,超过弟弟们的,这让他或多或少在心理上获得了一些补偿。嗨,算了吧,曹丕心想,自古哪个父母不偏疼小的?居长总是要多承担些。

      暂且放下饮宴不提,且说甄姬自听人禀报说公子带了新人回来让预备屋子,心里便以为跟之前来的一样,颇有几分姿色,眼神看起来或精明或羞怯,但无论怎样都不过是庸常女子,带着点儿初来乍到的拘谨,不足为奇。

      等一见郭氏,她却大大地吃惊。虽然见这女子跟在公子身边,定是新人无误了,但甄姬还是觉得有点不可置信,疑惑别是自己认错了人:但见对面这女子第一眼看去便气度不凡,真像是哪家的夫人,不,有些夫人也未必有这样神韵,雍容恬淡,忍不住就想仔细多看她两眼;细看时,果真面容娟好,眉宇间有书卷之气,一颦一笑间神采奕奕,眼波流转间灵动俏皮,甄姬都觉得与她相比,自己是不是显得沉闷了。

      甄姬心下不敢认,直到曹丕开口介绍方信了。又见她言辞文雅、举止有礼又不见分毫局促,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直让人觉得与她说话如沐春风,熨帖到心里去。甄姬心想还是头一次遇见这样的女子,绝非凡品啊。就生了些许不安之感,又起了好奇之心,当然了,既然共侍一夫也有想探探她的底的意思,便有心多走动走动。

      送走曹丕并儿子后,甄姬看看闲来无事,便来到郭氏房中。郭氏赶忙迎出来行礼,被甄姬拉住说:“妹妹快不要这样,既进来,就是一家人,你我本无高低,不必如此客气。”

      一行说着,一行两人进屋坐下:“我来看看你这里安顿好了没有。屋子布置地还满意?还缺什么?公子镇日忙,顾不得这许多小事,短什么尽管告诉我,我来帮你安排。”

      郭氏忙道:“多谢姐姐费心,这里一应俱全的。”

      “那就好,”甄姬点头道:“只是有件规矩须告诉你知道。如今丞相得封魏公,咱这府里也算显赫了。但如今外头兵荒马乱,丞相治兵、建宗庙,哪哪儿都花钱,况且这曹家世代勤俭治家,故此丞相有令,这家眷内府里皆要念及万物来之不易,吃穿用度皆要俭省,不可过于靡费。如今你也见过这院里的众姬妾了,大家皆穿戴家常衣物,并无盛装丽服。我眼下告诉你,并无他意,只是怕你万一不知道,哪一点做的不合这里规矩,被人见怪,到那时我心也难安。”

      郭氏忙道:“多谢姐姐提点,妹妹感激不尽。若日后我还有什么不到之处,还得请姐姐多多提点指教才是。”

      “指教谈不上,只是我们这里姐妹们应共相和睦,后院里清净肃整,不要令公子烦心才是。”

      “姐姐说的是。”

      甄姬便问郭氏家乡年纪等语,又问她家中还有何人。

      郭氏便说:“我家在安平广宗,可怜父母早亡,因逃战乱流落在铜鞮侯家,承蒙公子赏识我弹琵琶,才带我来的。”

      由于头一日见面,很多事情不便深问,甄姬便有一搭没一搭地与她聊着,大致知道了她的身世背景,并根据她回答的这些只言片语,心里暗暗地忖度她的来历为人。既然聊到家世,为免郭姬出于歌舞坊的尴尬,也为了以示亲近,甄姬便只指着她家里的情况安慰她说:“其实咱们出身都是差不多的。”

      “那怎么能呢?姐姐比我幸运得多,毕竟还有母亲和兄长,还有一个安稳又过得去的家。”郭姬垂了头,有些叹息。

      看看天也不早了,甄姬便起身告辞。回去照看着女儿吃了晚饭,哄着她玩儿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不知公子过会儿会亲自送儿子过来吗?公子出门许多天,大家都盼着他回来,如今回来了,若头一天就先来看我,这才足见公子重视。

      再说卞夫人这边,看看时候不早了,大家也都累了,便撤席大家各自回家休息。

      曹丕走在路上,觉得心里并不是滋味。为何?曹丕如今公务繁杂,又有小人在父亲身边挑事非,令他地位不稳,正是心绪烦乱无可排解之际,如今宴席上可以什么事情都不想,恣意大笑一番,但那些笑意到不了心底,心里压的那些事情,并不能解决,一直悬着。因此喧嚣过后一静,又在这深沉夜色烘托下,所有的烦恼不安又泛上来,对照刚才的热闹,更觉得空虚与落寞。

      按说,他该把曹叡送回去并看看甄姬的,要不然就显得太过于冷落。可说起甄姬,曹丕不由得叹气,他现在,除了孩子的事或者家务俗事,去甄姬那儿渐渐少了,并不是他又添了新人的原因,就四个字:无话可说。

      想那时候初见甄姬时,真是漂亮又柔和,知进退、识大体,与他嫡妻任氏那倔强不服软的性子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他想,甄姬这样的,方可做个贤妻吧?

      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相处多了,他就发现两人不和之处:这甄姬,让他如何说呢?确实是个贤德人,安分守己,不争不抢,一言一行恨不得全照着那列女传上来,可是谨慎也太过,有时觉得她过于刻板,让人在她身边都觉得拘束。

      你要让曹丕举例说出来她怎么个刻板法,一时曹丕也想不起来了,因为都是相处中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的细节小事积累到如此印象,真没什么大事一次就体现清楚,不过曹丕忽想起甄姬家人曾说起过她小时候的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甄姬在家时,外头街上来了杂耍艺人站在马背上做杂技,很是惊险新奇,街上聚拢了很多人看热闹,甄姬的姐妹们听见动静也很好奇,恰巧在家里阁楼上能看到,于是大家都跑到阁楼上去看。唯有甄姬不去,大家便也招呼她“怎么不去看呀?可有意思呢!”甄姬怎么说?她答道:“这岂是女人该看的?”

      甄姬的姐妹们提起这事,无非是想夸甄姬是多么有德行,可跟甄姬朝夕相处过的曹丕再来听这话,只觉得这就很反映出甄姬活得多么无趣。只是从窗户里看看而已,又没有出门去,本也无伤大雅,况大家都去看了;再说她那时候八岁多的女孩儿,本应该是生动鲜活的年纪,竟可以如此老成刻板没有生气,对新鲜有趣的事情毫无好奇,再说她这一番话,标榜自己的同时,无意中也指责了别人,听者也不会舒服的。曹丕是个诗情画意之人,想想那做派,都觉得气闷与压抑。现如今心绪郁结,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甄姬那苍白乏味又拘谨的所谓贤惠,令他一点也放松不得。

      曹丕犹豫了半天,决定还是去看看郭姬吧,她如今刚来,问问她习惯不习惯。想到郭姬,曹丕眉头稍微舒展了些。他跟郭姬倒是很投契,并且说不清为什么,有郭姬在侧,他就更容易平静下来,获得少许安逸。来到自己的内宅,曹丕令曹叡的奶妈丫头们好生送曹叡回甄姬那儿,自己便去看郭姬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