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成长 ...
-
是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有一个凄惨的童年,并且有一个恶毒的后妈,和一个讨厌的妹妹,答案肯定不是的。
我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镇,在小的时候的记忆里冬天总是很冷,上学的路总是厚厚的雪,我们夏天总是成群结队的骑自行车去上学,会路过一片小树林会走过一条小溪,伴着月亮出门迎着星星回家,因为上学的路比较远所以要早出门,冬天我们要住校,因为下雪我们不能通勤,要一个星期回一次家。
现在我常常做梦还是会梦到回家的那条山间小路,怎样的崎岖,哪里有个弯,哪里有个坡,在梦里都是那样清晰,这其实是我上初中时的场景,学校离家10公里,还依稀记得食堂的大圆桌,凭饭票打好饭围在一个大圆桌站着吃饭,一般都是二两饭一个菜,那时食堂没有凳子都是站着吃饭,现在想想怎么不给学生们配凳子呢,可当时觉得站着吃饭很正常因为没坐着吃过。
学校当时有一个二层小楼,剩下的都是平房,二层楼盖的时候附近的村庄每户都均摊了钱,对此我爸爸常说学校他出了钱建设,要我好好学习。
我们是五四制的,就是初中四年制的。所以这一年我上初四。我在初中的时候也算学校的佼佼者,之所以用佼佼者这个词是因为我妹常常这样称呼我。我妹是我亲妹妹。这一年我们班上新转来一名新同学,她其实是市里初中的,只是暑假过来补习,后来老师们觉得她的到来给我们班上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氛围,镇上的初中每年能考重点高中的也没几个,她学习又好为人又谦虚,所以老师们都劝她就留在我们初中,最终在初四备战中考的时候她成了我的同学兼密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很要好的朋友,她的名字叫“李娜”,普通的名字可是似乎就是有学霸的笔触。
那段备战中考的日子里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岁月静好,静待花开”。我们很顺利的考上了我们当时最好的高中,传闻中的“一中”。
高中我离家又远了一些有50公里,也是要住校的,高中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城里的生活,并且周围人同学也变成了城里的孩子,我的整个高中生涯是“压抑的,不适的,敏感的,自卑的,”尽管我在同学眼中是出众的,那时的我们尽管生活上有很多差异,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依然非常质朴无华的,虽然也有攀比也有不甘,但因为所处的整体的时代背景和城市背景,和现在的高中生比简直是井底之蛙了。
我对高中整个记忆都是来自于我们那个可怕的体育老师出身的“班主任”,很多年以后她留给我的记忆依然是“罚扫地,不许穿牛仔裤,不许头发批着,你要向学习好的看齐,不要老和“胡”一起疯闹。”还有他对那些调皮捣蛋男同学的莫名“喜爱”,那时哪里知道老师其实是喜欢他们背后的父母,像我这种出身“寒门”自然不受喜欢,还被老师贯上“中等生”,这个词一度成为我自卑的根源,在很多年后我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中等生”。
当然高中也有无比温暖的友谊,在上晚自习前李娜争分夺秒的给我讲“王子变青蛙”的剧情,详细的演绎着剧情,尽量生动的演绎。一边备战高考一边又疯狂的追着韩剧,男同学为了完成从教室到网吧的3分钟冲刺,把自行车偷偷的藏在教室下面的草丛里,以备下课铃声响起后从窗台一越而下完成特定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对我而言高中有很多的遗憾,没有全力以赴的学习也没有全力以赴的玩闹,这和我之后的人生也一样,当然也注定了高考的失败,我上了一个不入流大专院校学设计,而我并不是一个美术生,这对我学设计其实是很难的,这都是后话,当时我对设计学校是很向往的,不仅可以离家很远,而且专业很文艺。李娜考上了好的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教书育人很适合她,而我走上了一条荆棘的路,做了很长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