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民国魅影(1) ...
-
民国魅影(1)
小姑娘叫做陆青衣,她出生于民国元年,曾祖父是前朝从二品官员,祖父也做到了五品的位置,父亲作为祖父唯一的儿子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
要是在前朝也是个官宦人家,可惜她出生时已经改朝换代了,不光是改朝换代,就连制度都不一样了。而陆家还坚持着以往的那套清流做派。
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这陆家也就败落了下来。而陆家的儿女接受的还是封建王朝的教育方式。小姑娘自小接受传统大家闺秀的那套教育方式。还从小给订了一门娃娃亲。
这门娃娃亲还是当年小姑娘的爷爷给定下来的。那时男方的爷爷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才和陆家结上了亲。
男方家里姓徐,乃是家中世代行医。男方的爷爷原来是太医院的,一位太医,到了徐父这一代家里开始经营起药铺来。徐家子能与陆家女结亲还是因为徐爷爷曾经救过路爷爷的命,在当年这属于高攀。
后来元国亡国后随着陆家老太爷身亡陆家开始逐渐败落起来,而徐家的药铺在这乱世之中却经营的有声有色。
到陆青衣十五岁及笄之年时,那位已经和陆青衣订了娃娃亲的徐家嫡长子徐志安为了让自家老太爷答应自己出国留学和女主举行了订婚仪式。订完婚后便直接去了英国留学。
就在一年前已经二十五岁的徐志安回国了,回国第一件事便是登门找陆青衣退婚。
退婚的理由是:要婚姻自由,不接受包办婚姻。并且表示陆青衣思想过于传统他们之间不会有共同语言,现在是新社会女性应该解放自己的思想,只读女四书的女人他不会娶。还表示如果陆家愿意退婚他愿意出2000块大洋作为陆青衣等了他四年的补偿。
听完这些话的陆父直接被气得面色发青,直接指着徐志安的鼻子让他滚。要知道陆父是个家教严谨的文人,这辈子第一次做出指着人鼻子骂的事情。
若事情仅仅只是这样小姑娘虽然伤心但也不至于想不开上了吊。小姑娘虽是接受传统教育的,但陆家并非过于迂腐的人家,那些传统的女德、女戒的之类的书也看,不过也不是过分严苛的要求她。
小姑娘本人也是很有灵气的,没上过现在的新式学堂、女校之类的,从小只是跟着父母亲学习,琴棋书画说不上样样精通却也是初窥门径。这几年西方传来了不少有趣的新事物 ,像是舞蹈钢琴这些的她也是偷偷去尝试过得,而且由于自小的底子在上手也是极快,只不过学会之后还是觉得从小弹得古琴练得中国舞更有意思,也就没再去。
只能说徐志安对于陆青衣的看法实在是片面。
-------------------
要说徐志安来退婚,陆父气恼觉得这少年人留了洋后就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了,却也没太当回事,毕竟在他的观念上这婚是陆家和徐家的老爷子们订的,现在老爷子们都去世了,即使是他和现在的徐家家主碍于孝道也是不可能退婚的。
可他这么想不代表徐家家主也是这样想的,徐家家主本就是个叛逆之人,少时开药铺做药商都是自己违着自家老父亲的命做的,否则他现在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在这京北城里也算是响当当的大商了。
徐家家主知道儿子回来自作主张去退了婚,心里是有些不高兴,只是这是他唯一的儿子,徐志安不愿意徐家家主也没办法。拗不过儿子,亲自登上了陆家的门。
陆家此时败落的也只有这祖宗传下来的大宅了,除了几样撑门面的能典当的都典当了。
陆父以为徐家家主这次是来道歉的,却没想到这是来要回庚帖和定亲时的信物的。徐家家主话说的倒是好听,但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退婚。补偿的2000块大洋也变成了5000。还说可以给陆父介绍个事情做。
陆父这次气得比之前还严重,面上却没什么变化,板着张脸直接撕了庚帖 ,将信物归还后开口说了一句:“徐家不忠不孝,趋炎附势小人也。昔日我陆家愿与徐家结亲是因为徐老太爷对父亲的救命之恩。如今我陆家败落了徐家便如此羞辱我陆家。此等小人行径不配娶我陆家女。”说完将人赶了出去,送来的银元更是被直接丢出门外。
陆父赶完人后直接变吐血晕了过去,请郎中来看只说是常年思虑过重此次又怒急攻心,救不回来了。当晚人便去了。
陆父去后,陆母伤心欲绝,身子骨也慢慢虚弱下来,每天都要用珍贵药材吊着命。陆青衣还有个小岁的弟弟陆青云在上学,这时的学费开销不比后世昂贵的很,都是有钱人家才能读的起的。
无奈之下一家人只能卖掉房子租了个小院子。那买房子的牙行看他们要的急,价格压得极低,只有市价的一半。陆青衣这小姑娘强撑了半个月寻便了京北的牙行也没合适的价格。
至于私人买家也不知是不是牙行从中作梗,半个月来看房子的不少却愣是没一个买的。眼看着陆母吃药的钱快没了,只能贱卖了。
在他们搬了家后小姑娘也知道卖房子的钱坚持不了多久,便开始出去找工作,本想着找些报社之类的文职工作。可是人家都要学历,她自然是没有的。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这时候有电影厂的导演发现了她让她去拍电影。
小姑娘自然是不肯的,毕竟此时的电影明星大家还是当下九流来看的。
最后只能找了一个裁缝店上班,工资却低的可怜。又找了一份西餐厅弹钢琴的兼职才勉强够陆母吃药的。
可就在这时陆母突然病危,用了棵百年人参入药才将陆母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只是买房子的钱也都花完了,陆母的身体自此之后所吃的药材费用更是翻了一番。
这时候的小姑娘别无选择,只能联系上了那位导演。此时的片酬低得很,况且小姑娘还不是女主角,等电影拍完后拿到的钱只够母亲吃三个月药的。
这时候一家舞厅的经理在西餐厅吃饭时候发现了小姑娘琴弹得不错,正好他们舞厅弹钢琴的人员前两天出了意外死了,这个年头会钢琴的大多数是有钱人家,发现一个这样的以钢琴谋生的不容易,便立马上前邀请小姑娘,开出的时薪是在这的5倍。
小姑娘此时已经知道了钱的重要性,没有立刻开口拒绝,问了是在晚上上班之后更是犹豫不已。经理看出了小姑娘的犹豫,直接又提了提薪水。小姑娘发现这个薪水除了够母亲,每月买药的药费,就连弟弟的学费算上后也能剩下一些。于是便答应了。
回家后,小姑娘和母亲说以后的晚上,要去附近的教会上夜课。在那里上课,如果结业之后也是能够发文凭的,有了文凭以后才能去报社去出版社这样的地方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公司上班。
母亲听了这话之后既有些为女儿开心,开心女儿长大了会为自己做打算了。又很是难过,若不是丈夫去世了,若不是她的拖累,女儿也不必小小年纪,背负着养家的重担。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这样小姑娘辞去了裁缝店的工作,开始了白天在西餐厅弹钢琴,晚上在舞厅弹钢琴。每天上班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
这样平静的生活,慢慢过去了。在今年第一场雪的时候,小姑娘拍的第一部电影,出现在了大银幕上。
发现很多顾客都会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在她身上。这个时候能来吃西餐的人,要么是本国非富即贵的,要么是一群外宾。不管内里怎么样,在外面展现的都是,彬彬有礼,颇有大家气度,绅士淑女风范。所以在这里仅仅只是受到目光的注视,却也没有过多的举动。让他们显得自己不礼貌。
等晚上小姑娘到了歌舞厅的时候,经理直接说要给她涨工资,因为她的电影拍的很好。很多客人注意到了她,今晚很多客人,来了都在问经理那个弹钢琴的小姑娘。
路青衣这个时候开始害怕起来,她知道能来这里的客人都不是什么善茬。都是来寻欢作乐的,被注意到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即使沦落到如此地步,她也不可能出卖自己的身体。她也没想过,自己不过是出演了一个小配角,居然也能引起这么多关注。
事情发酵的如此之快,让小姑娘措手不及。因为这波关注度,她请了两天的病假,希望这两天里,能忘记她。从小美到大的她,自然明白自己对那些人的吸引力。这个时候再去歌舞厅,说不准就会出事。
在家休息了一天,没想到却被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情。母亲自然没有去看电影,但是架不住周围的邻居多还很热心。一位大婶直接来家里串门的时候跟母亲说:“你这女儿长的可真是漂亮,怪不得能去做电影明星,还能演什么第一美人。。。。。。”
那位大婶走后陆母看了一下女儿。看到了她躲闪的眼神,心虚的样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便立刻哭了起来,说着对不起她说自己对不起陆家,让陆家的女儿,做这样下九流的事情。
母亲知道了,他去拍电影的事情,也没有过于怪他,只是责怪着他自己,就是这样,却让小姑娘觉得自己罪无可恕,有辱门风。毕竟她心里知道,除了拍电影,还去歌舞厅工作。这在外人看来更是不正经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小姑娘不知道为什么房东家的女儿总是对她有敌意。这天来收房租的时候更是和陆母说一些有的没的。最后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你们应该很快就能搬走了吧?毕竟你家女儿现在在歌舞厅工作,那儿的有钱人可多了,随便跟哪个公子哥,不得吃香的喝辣的,到时候离开这儿,这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吗?走之前可别忘了给我打声招呼,我也好提前找租客把房子租出去。”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小姑娘整个人都,蒙掉了,不知道房东的女儿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紧张地看着母亲,生怕母亲被气了个好歹来。她现在的身子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可是不知道是没听到还是怎么样?母亲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小姑娘试探了几句,母亲却只是说那房东的女儿,话太多。每次说她只管应几声就行,不用听她讲了啥。说刚刚寻思着今天她不上班,让小姑娘去买点肉,今天晚上她亲自下厨吃顿好的。
晚上一家三口,聚在一起,一起吃了搬到这里以来最丰盛的一顿饭。惹得弟弟直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气氛愉快,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些陆父还在的日子里。
欢声笑语,直到深夜。
那晚的京北城,雪花飘落,如鹅毛般,从深夜一直下到天亮。
早起的时候,小姑娘,嘴角还带着愉悦的微笑,推开了母亲的房门。却看到母亲,自尽于房梁之上。
不到一年,姐弟俩先是办了父亲的葬礼,现在又办了母亲的。一个好好的家,就这样的散了。在葬礼上,姐弟俩抱头痛哭,伤心欲绝。
办完了母亲的葬礼,小姑娘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了,从前去上班那是因为,得买药给母亲治病。现在母亲死了,还是因为她。因为这些下九流不正经的工作,每每想起眼泪,便不自觉的流着。若不是弟弟还在,她也要随着父母去了。
想到这里,却发现许久没有听到弟弟的声音了。这几天弟弟也没有去学校,一直陪着她。
有些担心,便立即跑到弟弟的房门前敲了敲门,发现里面没有声音。又喊了几声,一直没有,人应声。
小姑娘很是恐惧,怕弟弟像母亲那样,就没有了。立刻推开了房门,找了一圈,却没有发现弟弟的人影。心下稍安,却发现了,一封信。
信中弟弟说他知道了姐姐为他付出的一切,现在的他与姐姐而言都只是一个拖累,希望没有自己姐姐以后能够好好的生活。让姐姐不要担心,他去当兵了,等以后,建功立业,在风风光光的,给姐姐撑腰。让所有人不能再看不起他们。
少年人的理想总是这么天真,他才13岁,过了年也不过才14岁。在这样的时代,这个年龄去当兵,十死无生。
看到信后,小姑娘立刻去找弟弟。得到的消息却是,弟弟已经跟着部队南下支援沪上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小姑娘,在母亲去世的房间,呆呆的坐了一晚。黎明将近的时候,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选择了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