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从移除《愚公移山》聊起 ...


  •   曾几何时,多篇文质兼优的课文,相继在学生的课本中黯然消失,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的《荔枝蜜》,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等。有的人认为朱自清的散文水平太低,有的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又太艰深,还引用学生的话语调侃,“我怕文言文,更怕周树人”。
      近年来,《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始作俑者是一位名叫席慕容的诗人,在南开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她称《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太可怕,呼吁大家将它移出课本。其理由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只因大山挡住了去路,就要移山,让世世代代子孙挖土石不止,愚公的行为过于偏执,而且显得很不尊重自然,细思极恐。她的这番话貌似有理,也确实博得了不少人的喝彩,于是网上鼓噪声四起,有随声附和的,有借题发挥的,当然也有很多有识之士表示反对,予以批驳的。最奇葩的,莫过于喜马拉雅fm,其中的一条视频里竟然播放说,愚公移山是一个惊悚的神话故事,愚公是一个很可怕的恐怖分子。
      据说,席慕容是当代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画家。代表作品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和《贝壳》等,很早就享有才女之称,在国内已大红大紫了40年。她的成名跟于丹不同,于丹靠的是嘴皮子,而席慕容靠的是笔杆子,她还是有些干货的。因此由席氏挑起的这场争论,其影响力还真的不能小觑。
      然而,席氏的这一番言论,却表现得很荒谬,实属扯谈,从中也观照出她对这一文学经典的认知还很片面,她对愚公移山行为的解读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
      我们知道,《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寓言故事。
      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它往往是用一个假托性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意味深长的大道理。“寓”就是“寄托”的意思。可是我们的这位当红诗人,却天真地把《愚公移山》这则古代寓言,当成了一件真人真事,还以今天的标准上纲上线把它拉向环保的角度,妄加批评。
      其实“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内核,是在教育孩子们:面对艰难险阻,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决心和毅力。
      这无疑是非常正能量的,它与环境保护压根儿扯不上关系。
      如果说《愚公移山》是破坏环保,那么《精卫填海》呢,岂不是更严重更可怕?
      “愚公移山精神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一脉相承,这样明明白白训导人的文章,居然也有这么多的人看不懂,我真是有些讶异”,一位富有30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如是说。
      至于说课文《愚公移山》会误导孩子们行为偏执,那也是杞人忧天。试问:《西游记》里讲了那么多的妖魔鬼怪,难道孩子们就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了?不要低估学生的智商和分辨能力嘛!
      如果可以以今律古,如果可以像席氏这样曲解文学经典,那么我也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演绎出一部新的天方夜谭来:
      譬如,朱自清的那篇散文《背影》》,文中写到父亲跨过铁道栏杆去买橘子,这是不是违反了交通规则?父亲的行为在文明创建中是不是要减分?又如,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长城,是不是严重地浪费了国家财富?是不是可以认为破坏国防建设?还有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哥趁仙女们洗澡之机,拿走其中一个女孩的衣服,是不是在耍流氓,闹恶作剧?
      读文至此 ,看官朋友也许会哑然失笑,然后说:胡扯,真是胡扯,纯属怪论奇谈!
      可是,亲爱的朋友,是席氏扯谈在先,笔者不过是按她的思维逻辑在作推导而已。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
      愚公移山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披荆斩棘,排除万难。
      愚公移山精神没有过时,愚公移山精神继续管用。
      因为前进道路上存在的艰难险阻太多了,如果丧失了这种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我们恐将一事无成。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尚未实现之际,在世界大同还未到来之前,愚公移山精神需要继续弘扬。

      所以《愚公移山》等课文移除不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从移除《愚公移山》聊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