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秦可卿③ ...
-
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是在秦可卿的房间睡过午觉的,也是在那里自梦中第一次进入太虚幻境。
但是,论辈分,贾宝玉是秦可卿的叔叔,他怎么可能去侄儿媳妇的房间睡觉?这是不合规矩不合常理的。如果曹雪芹直接写贾宝玉去了秦可卿的房间睡觉,虽然对小说情节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逻辑就没了。
就像有些“才子佳人”的传奇戏曲,上京赶考的书生,借读官宦人家,势必要住小姐的绣房,因缘际会成就好事。可是咱们要仔细想想,别说古代封建社会了,就是搁在开放的现代,有人来借宿,你爸爸连认识都不认识,就把自己闺女的房间给个陌生男人住,这可能吗?还是贾母说的好,那些个才子佳人的故事,编的影儿都没了。
曹雪芹是写铺垫戏的高手,他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因此,他为贾宝玉能顺利进入秦可卿的房间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即秦氏先准备了上房,但是宝玉不肯住,故而移往自己房间。
那宝玉为什么不肯住秦可卿事先准备好的房间呢?因为里面挂着一幅《燃藜图》,还有一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我搜了一下资料,百度百科介绍《燃藜图》描绘的是成帝末年,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每天非常勤奋努力,有一天晚上,一个老人穿着黄色的衣服,拄着青色的藜杖,来到阁中,刘向正在暗中背诵经书,老人把自己手中的藜杖吹燃,看到刘向,然后把《洪范五行》教授给刘向,这是劝人读书的典范,对联内容则更加直白不需解释。
我们都知道,宝玉最讨厌的就是学习治世经济学问,所以他自己说:“快出去!快出去!\",宝玉不住安排好的上房,才有机会到秦氏的房间。
曹雪芹对秦氏房间的描述也非常有趣,正好与之前的“上房”有着鲜明对比,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 ,对联写的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对联作者也姓秦,这里还有不同版本写作“芳气袭人是酒香”,究竟哪个更贴合曹雪芹本意,我本人也不是红学家,便不推敲了,不过我本人还是喜欢“芳气笼人”四字,欢迎不同意见,但不带骂街的,人生在世,读书一场,不必要在此处难为自己。
接下来描写,我个人觉得用“香艳”形容或许不太恰当,但是确实带有一些性暗示,“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西子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看这一连串的陈设,每一件都在暗示贾宝玉接下来要步入一个与女性有关的绮幻梦境。
果然,接下来宝玉进入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子,幻境中有很多房间,“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里面装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当然,宝玉没有逛遍的福分,只去了一个司“长见识”,那就是"薄命司",里面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宝玉只看到了正册和又副册,恰好这些判词正是他身边最重要的那些女子的一生写照,具体判词人物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细读幻境一章,大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