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灭相思(3) ...

  •   那两年,正是武太后稳固地位的关键时刻,不得不使出一些过于“非常”的手段。垂拱二年三月,洛阳的朝堂上立起了大铜匦,让人望而生畏。铜匦四面染上青红白黑四色,一面自荐,一面建言,一面伸冤,这最后一面,是专给人告密用的。一时间,朝臣人心惶惶,大臣们上朝如上刑场,每一次离家都是与妻儿的生死诀别[R1] 。
      而亲手创造它的匠人鱼保宗,被人告发给扬州叛军制兵器,竟然成为铜匦的第一个祭品[R2] 。
      底层的百姓缺少盘缠,又不会舞文弄墨,铜匦显得有些遥不可及。于是武太后向天下颁布诏令: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查有,加官进爵;查无,平安护归。
      这可是无本万利的好买卖,一时间,不安分的流民纷纷以告密为名,乘着官家车马,进京面见太后。有时一日甚至达到万人之多。任谁看起来,这棋都出的有点怪。普通老百姓远离朝廷,也许本县县尉都不曾见过,哪里知道什么阴谋?花官家的钱,好吃好喝高头大马送去洛阳,当真只是游玩一趟么?
      太后不曾对婉儿提起,婉儿最初也疑惑的很。但随着命令执行下去,她看明白了,不由得佩服起来。这道诏令,目的并不是要百姓告密,而是要营造声势震慑中央官员。告密如今已经不是洛阳一处,或东西京两处的事了,而是举国的大事。
      另一个目的,就藏得更深也更狠。敢来告状的,都不是安分守己的良民,尽是些胆大无耻之徒,心思活动的很,为了求荣可以无所不为。如果朝中刚正的大臣不能拥戴自己,太后便不得不利用那些小人,把他们提拔上来。那些人一不会念书写字,二没有家世背景,只有太后可以依靠,所作所为必然像条护主的疯狗。臭名昭著的酷吏政治,从那道诏令颁布开始,不声不息、野蛮生长起来。
      在房州吃糠咽菜的李哲,听说扬州叛乱打出“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吓个半死。一听说长安来了使节,料想是母亲派人来杀他了,抓住房梁上的白绫就要上吊。妻子韦氏死死抱住他劝慰:“祸福相依,太后派人来,不一定是要杀你的。万一是好事,现在死了岂不可惜?即便真要杀你,到时候再说也不迟。哪里犯得着吓成这样!”
      如此反复数次,再听闻洛阳来使,李哲终于不再紧紧抓着那条白绫。房州那些年,韦氏就是他唯一的支柱。没有这个女人,他早不知死了多少回。那时他发了个自己都觉得可笑的誓言:“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一朝见天日,何时能见天日呢?
      而他那个被逼死的哥哥李贤,死后没几个月,太后恢复了他“雍王”封号,家人被接回长安软禁起来。看来啊,只有死人才能回去,只有死后才见天日。
      傀儡皇帝李旦是个聪明人,某种意义上,他是兄弟四人中最聪明的,也是唯一一个历经风浪全身而退的。这两年,太后迫于名声,多次假意还政于他。他严辞拒绝,呆在偏殿不出来,母子心照不宣。
      在一片冰冷肃杀,人人自危的氛围中,唯有婉儿是个例外。太后待她似乎没什么不同,上朝,批折子,草拟诏令,都是平常的工作。若非说什么不一样,就是待她更好了。于是她陪在太后身边,安安静静,仿佛这就是此生最重要的事。
      那几年,外任的狄仁杰被御史推荐入朝,任冬官侍郎。也许他自己也想不到,与武太后的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垂拱三年,从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开始,太多的命运就此改写。
      高宗驾崩后不久,武承嗣曾被封了宰相,可惜他实非豫章之才,月余就被太后罢了相。他知道,这些富贵荣华都是太后给的,太后想拿也可以拿走。在朝这么些年,他可算看明白了,太后喜欢谁,他就得奉承谁。于是承嗣常常与薛怀义厮混一处。
      武家人最希望的,莫过于拥立太后做皇帝。太后做了皇帝,武承嗣作为武家最年长的子侄,很有可能做太子的。太子,下一步就是皇帝,对于一个在岭南被流放那么多年的混小子,简直是一步登天。
      他找来一块大白石头,用紫色矿石描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谎称是从洛水中打捞上来的,献给武太后,并请上尊号“圣母神皇”。太后何等明了他的心思,但并不点破,顺着接受了这个尊号,定下十二月亲临洛水祭天,并在新修好的明堂接受百官朝贺。
      儒家向来有“天子布政于明堂”之说,明堂是上可通天下可达人的神圣建筑。多少年,儒生们争争吵吵,定不下来明堂该是什么样子。武太后手一挥:
      不用吵了,朕不要儒家典籍里的明堂,朕要自己的明堂。
      她让面首薛怀义监修明堂,共修三层,下层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子丑寅卯十二时辰,上层对应二十四节气。外部九条金龙捧着圆盘,圆盘之上,是一尊一丈多高的金凤凰,吊首展翅,映衬九条龙黯然失色。
      明堂修建的时候,地基里活埋了一个婴儿。这是取小儿奠明堂的仪式,据说这样建造的宫殿,不腐不朽,不塌不倒。
      这座倾注太后太多心血的明堂不会黯然,它的第一次表演即将拉开帷幕。
      为祭洛水,太后传令各地刺史、都督,以及所有李唐皇室共同前来。不早不迟,在这个时候,把所有皇室成员集中起来,她想要做什么?
      一网打尽。[R3] 他们这么想。
      皇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思来想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韩王李元嘉、越王李贞等人密谋拉拢宗室,想要先下手为强,攻打洛阳。计划得倒是挺好,可惜出了一个叛徒——李蔼。真要起兵的时候,他怕了。扬州叛乱前车之鉴在前,还是保住性命要紧。李蔼密报武太后谋反之事,皇室发现计划败露,不得不在准备不足的时候提前起兵。
      那时音信并不发达,多数人没收到消息,不敢贸然行动。只有李贞与他的儿子各领州郡的五千人马出了头,不久便被朝廷十万大军镇压。李贞挥剑自刎。[R4]
      叛乱已平,案件自然要好好审一审。主审的不是别人,正是“牛头阿婆”酷吏周兴。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参与的没参与的皇室,自杀的自杀,被抓的被抓。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R5]
      自然也有苟活的,譬如认武太后做母亲的千金公主。而那个想活下来的李蔼,太后给他升了官,只不过几个月之后,还是找借口杀了。他用一世名节,换来了几个月的苟活。
      洛水祭天的大典仍然如期举行,武太后穿上天子专用的冠冕,接受百官的朝贺。
      武周王朝,呼之欲出。
      原本太平公主处处小心,不过是要几日安生日子。但这已远非她所能控制。
      薛绍的哥哥,城阳公主的大儿子薛顗,参与了这次叛乱。薛顗本就对武太后要他休妻的事有怨言,加之对认冯小宝做叔叔的事暗中愤恨,心中不满已有许久。他从小读的都是儒家经典,看不惯太后掌权,更看不惯太后欺压宗室。叛乱还在密谋的时候,就私下招兵买马,积极准备起来。此事他不敢告诉薛绍,他知道弟弟与公主感情很好。要是说出去,让弟弟为难还在次,如若公主泄露给太后,他就是罪人。
      没想到,罪人不是他,自有人做罪人。他没有逃过被下狱问斩的命运。
      薛顗被抓之后,薛绍自然免不了受到牵连。金吾卫来公主府的时候,虽说拿着绳索刀剑,仍旧客客气气。他们请薛驸马去大理寺走一趟,说得好像真的是去喝茶。
      那时公主的小儿子崇简刚刚出生月余,她身子有些弱,挣扎着起来,想对那些金吾卫说些什么。
      薛绍两指覆住她的唇,温柔地笑了。
      “我走了。”他说。
      振衣起身。太平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个男人,这个与自己夫妻七年的男人消失在公主府门前。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即便她不够喜欢这个男人,却已经熟悉了他的存在。他是个好夫君,是被她规划进自己一生的男人。就这么……走了。就这么……走了?
      不,不能就这样算了,不能。
      七年了。七年没有见过婉儿,压抑着自己,带上微笑的面具在心里流泪。她为了这正常日子,变成了另一个人,面目全非。那种痛苦是慢慢侵蚀溶解的,刻骨,销魂。终于,看向镜中的时候,她不再是她。她以为可以了,她以为自己做到了。可这一切,怎么忽然就没了,怎么忽然都没了。她不认,她不认的。
      阿娘,你不能这样对我,不可以。
      太平猛地站起来,却是一阵头晕目眩。一旁的棋语赶紧扶住她。
      “棋语,棋语。”她好久才站稳,“陪我进宫,我要去见太后。”

      [R1]朱元璋:这事儿我熟~
      [R2]不一定是第一个,但肯定是前几个之一。这里为了戏剧效果。
      [R3]其实这样做不得人心,方法也太蠢笨。我猜想武皇就是为了引蛇出洞。
      [R4]皇室叛乱的细节也挺有意思的,长乐公主夫妇的话让人热血沸腾;李贞那个刀枪不入的符咒又显得好笑。篇幅所限,这里不赘述。
      [R5]李唐死于非命的皇族共113人,武周时期就有70个。

  •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薛绍要死了……主线也要回归了。久等了大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