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关于着魔 ...

  •   人有时候会着魔,例如《春寒》和《青山遮不住》,都是对民国文化的向往,觉得不写个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心啊,手啊,大脑啊,都痒痒,于是写了,没得到多少认可,依旧写到最后,差不多二十万字,了却一桩心事。读者是有选择的,不爱看的可以闪人,作者是没有选择的,对某个故事着了迷,拼着寂寞到落灰,也想写下去,终是有人半途而废了,我没有,是幸事,可也用尽了所有的坚持。可着了魔,总要付出代价,就象去游乐场要买门票,上课要交学费。

      《青山遮不住》是若干年前写过的一个BG故事的名字,如今借用了过来,装进了仰恩与崇学。写得不如计划中那么满意,但好在也没差到哪里,还在接受的范围之内。中间有段时间非常郁闷,闷到想在仰恩逃出上海后就结束了故事。不想写,是种非常可怕的情绪,心情会因此遭受到连累,甚至有些偏执,不管先前的计划和提纲,一味地想去残杀,去破坏,仿佛能泄了心底的忿忿。一度决定结局就是仰恩的那个恶梦,会描写得细致些,详尽些,“象一只翱翔的鹰,在气流间,伸长了翅膀;象不再流浪的云,停在那片午后的天空,在半空中动也不动,他的一生就在那短暂的定格中,嘎然而止……”是我对仰恩跳楼那段的一种感官上的设定。

      在十分接近结尾的时候,好多声音浮出来,对我影响最大的,是fethra的一个贴,《戏说小恩的要不要挂掉与最悲情小攻丁崇学》。我说过我不是个会受读者影响的作者,我比较固执,可这次确实又有些意外。她们颠覆了我一度的“疯狂”,帮助我慢慢沉静下来,终于还是回到了当初计划的安排,仰恩与崇学终还是逃出了香港。

      再说《青山遮不住》的结尾究竟是不是悲剧,我个人觉得不算。故事到逃出香港已经讲完了,整个从沈阳,到北平,到上海,到香港的故事,已经是完成。我写的尾声,主要是为了剧中的一些人物,他们最后的归宿,做了个总结。大家都说三十五年,太长太疼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个剧,“一代皇后大玉儿,”(多尔滚是尔东升演的那部)结尾多尔滚死了,留下大玉儿,自己活了四十年。当时也是孩童心灵,哭了很久,为了大玉儿那寂寞的四十年。其实现在想想,三十五年,什么挣扎都忘了,人其实是种非常善于保护自己的动物,大脑和记忆会自动排除悲伤的记忆,时间长久了,剩下来的就只有美好和甘甜。在崇学八十五岁的时候,还会记得五十岁时跟爱人的生离死别么?他记下的恐怕不是离别的痛,而是仰恩美好的音容笑貌,是那多年共同的时光里,有过的交融。

      感谢一路陪着走过来的朋友,大家的喜欢,回应和支持帮衬着我,写完了因一时“着魔”而兴起的故事。若问我为什么青山能完结,我也只能说,因为还有人在看,有人在关注,谢谢大家。

      晓渠

      2005年8月12日,于家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