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归虢之途 ...

  •   虢公翰点点头道:
      “此路可行,且先进村暂且休息,寻些饮食、渡河舟船,再行赶路。”
      莘籍听得,领命而去,招呼老者近前,拿出些金饰、贝币,自称是东虢使者,去西虢出使,路上错过了驿馆,要老者打扫房间休息,并准备些酒食饮水,老者见这些人举止不凡,料想定不是歹人,又出手阔绰,心中欢喜的不得了,便将众人带入村中。
      村内序堂旁有几顶草房,是平日里村中议事之所在,倒也干净整洁,老者将虢公翰一行人暂且安置在此,又招呼来几个青年将马匹牵下去喂养打理,自己便乐颠颠的跑回家去准备酒饭去了。
      虢公翰见众人散去,招呼莘籍近前,莘籍见状,安排几人四周戒备,便来到虢公面前,俯下身去细听吩咐,只见虢公翰低声道:
      “大夫,这几日舍大路奔小道,沿着山脚曲曲回回,耽搁了不少时日,那姬宜臼非等闲之辈,最是善于做势钻营,此次突然发难,必定谋划许久,还有多少狠辣的招数尚且不知,只怕现如今西虢已然有难了!”
      这莘籍本是西虢小宗同姓,高祖屡有战功被封于莘地,故取莘为氏,最是善于治军养兵,深得虢氏信赖,这莘籍乃莘氏晚辈,更是智虑忠纯,临事冷静,深得西虢公喜爱,年纪轻轻便委以军旅重任,前途不可限量。
      莘籍见虢公翰满脸忧虑之色,当下宽慰到:
      “君侯不必多虑,西虢向来军备不懈,夏阳城坚兵利,又有公子平引众卿大夫把守,想来无事,我等只要快快进入洛水,便可早日入境,再图后事。”
      虢公翰听罢,苦涩一笑,摇摇头道:
      “谈何容易,姬宜臼在东虢起事,那东虢公为何毫无察觉?想是早已反了,前几日看晋国郑国国君的态势,也是被姬宜臼收买,近畿各国势小,齐鲁燕地处偏远,那姬宜臼又有申国撑腰,西虢已成孤立之势,难呐。”
      说罢,伸手抚着莘籍的背说道:
      “此次你父和两个弟弟身死制邑,寡人万分愧疚,还记得那日你父以身为寡人挡箭、你弟弟二人为破吊桥俱已尽忠,寡人是迈过他二人的尸体冲出城的,你莘氏为国付出的太多了。”
      莘籍听到这里,这些日子的情感压抑迸发出来,强咬牙关也控制不住身体的颤抖,他何尝没有想起至亲临死前的惨状,父亲身中数箭仍自不惧,举刃向前;两个弟弟伏尸城门被众人和军马所踩踏……终于抑制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莘氏一门忠烈,寡人封大夫莘籍为司徒,袭莘氏宗主之位,待日后明堂告祭,再行册封。”虢公翰一方面为莘氏的付出深深的感动,而另一方面,考虑到现在险恶的处境,唯有先拉拢住身边有军事实力的贵族,做到自保,才能有翻身的机会。
      听得虢公翰突然册封,莘籍赶忙退后两步,行稽首大礼,以答国君之恩,虢公翰坦然受礼,见莘籍礼毕,便不慌不忙起身将其扶起,说些勉励宽宥的君王之语,莘籍弯腰拱手,连连称喏。
      正在虢莘君臣二人谈话之际,老者招呼三五个年轻村民捧着甑豆之物拾阶而上,进入堂内,毕恭毕敬一揖,请虢公翰用些粥食果脯。
      “尊驾,鄙野小地,没有像样的飨物奉上,请将就用些粥饭干果吧。”
      虢公见不知不觉竟已近中午,加之连日劳顿,腹中饥火早升,谢了句叨扰,便吩咐莘籍招呼堂外众人进内用饭,莘籍心下明白,虢公现在自称国使身份,自然没有国主一般尊贵,便自去招呼其他人,免得漏出破绽,惹出其他麻烦。
      老者见状,便又招呼村民奉上盥洗之物,先请虢公洗手,虢公见老者礼数倒也周全,心下微微暗许,想不到这遂鄙之地,也能广播教化,使民众得见礼教,几步来到盘边,正了正冠,便伸手出去,旁边一村民奉陶匜为虢公盥水冲洗。
      序堂之内光线较暗,村民初奉盘之际虢公并未加以注意,只觉得暗沉沉的一物,似不是陶制,心想或许是木制之物,经年使用颜色暗淡,现如今离得近了,盥水之际盘内居然发出的是撞击金属的声音,不禁仔细看了看,顿时心下一惊。
      此物并非陶制木制,水波之下泛出粼粼金铜之色,分明是一个铜盘!再一细看,盘器整体结构比例适中,盘口一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卷曲虫纹,造型古朴,铸造精美程度比西虢殿内使用铜器有过之而无不及,风格似是前代之物,绝不应出现在此处。
      老者见虢公翰盯着铜盘发呆,以为虢公嫌盥洗之物过于老旧,便拱手道:
      “村中使用器物老旧,还请尊驾见谅,老朽并无不敬之意。”
      老者一席话将虢公翰的思绪拉了回来,他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于是笑道:
      “此物造型不俗,不觉间多看了看,勿怪,但不知此盘出自何人之手,价值几许。”
      闻得此言有夸耀之意,老者脸上释然,说道:
      “尊驾真是见识广博,此盘乃村中早有,一直由村中三老掌管,自老朽担任三老一职后,便代为看管,村中平日里少来尊贵之士,今日得见尊驾,以此盘奉盥,以表敬意。”
      虢公翰点点头,以表谢意,老者招呼余下众人各自盥洗后,安排吃食和饮水,便要告辞离去,虢公翰却将他唤住,说自己除了出使任务之外,还受国君委托勘察沿途官道、山川和民风,正苦于没人向导,想请老者对此间周遭环境介绍一二,说完就示意莘籍再奉上些金叶,以为酬资。
      老者开始坚持不受,莘籍一再坚持,便叹了口气,收了下来,说道:
      “尊驾之前已经给了许多,问几句话,何需再给,老朽也不是贪财之人,只是邑上最近捐赋日重,只得厚着脸皮收了,还请尊驾见谅。”
      虢公翰哈哈一笑,说道不打紧不打紧,还请说说此处地理民俗,日后回见国君,也好有些说辞。这老者也是健谈之人,揖手谢过后,拉了一领草席,便跪坐在虢公翰侧旁,娓娓道来。
      老者名叫大归,因在村里德高望重而被村民所推举,经邑里的里正任命为本村的三老,而此处依山而名,唤作大苦村,由附近几个村子组成,属于东虢弭邑治下,虢公翰落脚的地方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村邑,也是序堂的所在,平日里几个村邑的祭祀以及村礼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此处以北就是入东周畿内的轘辕关,往南便是狂水,依老者所言,此处虽然地处鄙野,可是少有战乱,且山上有兽有果,水中有鱼有鳖,还有几片良田,祖祖辈辈在此倒也能成温饱,只是最近几年邑里捐赋日益增多,村邑里苦不堪言。
      虢公翰问道:
      “不知这几处村邑居民,都是鄙野之民么?或者有落魄士族在此居住”
      老者答道:
      “自老朽记事时起,并无举族迁徙于此地的情况发生。”
      “哦?这倒有些奇怪,说起来这么大的一片村邑,聚起来也是不易。”虢公翰说道,鄙野之民,或为流民,或为落魄士族,依附于土地,为乡里邑内耕种,或几十人,或上百人,形成这样规模的村落,倒也少见。
      老者答道:
      “尊驾真是见多识广,本村确实是一个大村,听老辈人说起,其他几个村子都是从这个村子里发展出去的,要么是另开了新田,要么是另建了房屋,说起源头,都是一个根里出来的,村里之人都姓己。”
      虢公翰听了心下豁然,看来之前的铜盘必是此村先辈所有,普通流民农夫无姓无氏,无根无源,此村之人有姓无氏,必是前代贵族之后,却不知这个己姓有何出处,既非东夷诸部大族,也非西羌各族大姓,但是此盘若真是这己姓村落祖传,必与前代王族大有关系,当年武王成王分迁殷遗老贵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六族被分于鲁国;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七族被分于卫国;更是将北狄族隗姓方国的怀姓九氏,一股脑儿的全赏给了唐国,这事在鼎文中早有记载,虢氏世代在周朝为师,宗主经常在卿士寮中任三公之职,频繁接触王室档案,虢公翰对此类鼎文记载早已烂熟于胸,绝无遗忘记错的可能,可是他苦思冥想,却也想不起关于己氏的丝毫印象,若是此氏仅为前朝一地方小族,怎会拥有这制作精美的青铜重器,
      此事虽然蹊跷,但对虢公翰来说却并不值得过多的浪费心思精力,青铜器虽为一国重器,但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赶回西虢国内,花费心思应付即将到来的风雨。见从老者口中再问不出什么新鲜事情,便不再继续往下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